APP下载

笔记体史料初探

2017-08-24刘璇

西部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价值

摘要: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不同种类的史料,其自身价值也存在差异。笔记体史料在史学研究中具有其独特价值。笔记体史料对于当下史学研究的热门——社会史研究更是大有裨益。这是因为笔记体史料大多来源于当时人的亲历亲见,记述较后人所写之正史更为详尽,有许多可补正史之缺。但笔记体史料因作者本人或带感情色彩,故有些论述可能有失偏颇,有片面化之不足,我们在使用这些史料时要注意区分,避其缺陷,利用其价值。

关键词:笔记体史料;价值;笔记体史料运用

中图分类号:K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徽学的研究主题集中于明清。相对于其他时期,明清时期的史料不论种类还是数量都具有极大优势。正因为史料的丰富性,在进行具体研究时对于史料的取舍就会产生极大的偏差。其中笔记史料往往容易被初学者所忽略。但细细品读之后就会发现,笔记史料比较正史史料和其他史料有其自身的优势,利用得法往往会得到突破性成果。

一、笔记体史料的界定

在对笔记体史料做出界定之前,首先要对笔记的概念有所理解。“笔记”一词,语出南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九《才略》云:“路粹、杨修,颇怀笔记之功;丁仪、邯郸,亦含论述之美。”[1]那么笔记究竟何解呢?有学者针对刘勰的说法,提出笔记应有一下四层含义:(1)笔记是个人情志的表露和记录;(2)笔记本身内容涉及广泛,虽然有诸多不足,但对经国教化也有极大帮助;(3)笔记不拘形式,而又以精练为要;(4)笔记的语言文字并举,雅俗共赏。[2]将以上含义进行概括,可以大致将笔记定义为:笔记是用浅显的文字语言,将自己的个人情志加以表达,雅俗共赏,并有辅助教化的功能。

在对笔记的概念有所了解之后,笔记体史料的界定就相对容易了。我们大致可以将具有史料研究价值的笔记归纳入笔记体史料的范畴。再将这个概念细分,可以把笔记体史料分为两种。第一,史料笔记;第二,历史笔记。

“史料笔记”的概念是近代“新史学”研究范式兴起之后出现的崭新的史学概念。随着“新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史料笔记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在此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整套“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并按照时间顺序,推出了四个系列的“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丛刊》、《元明史料笔记丛刊》、《清代史料笔记丛刊》和《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这一套史料笔记丛刊收录的,主要是那些偏向记录“历史琐闻”的笔记。编辑出版这些丛刊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学者们研究过程中资料缺乏的问题,此外还有为文史爱好者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提供便利的目的。[3]

“历史笔记”,是由史学大家瞿林东先生首先提出的。瞿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史学史纲》的“隋唐五代史学”一章中,专门设置了“历史笔记的勃兴”一节,瞿先生认为历史笔记的特点是:“所记虽不如正史系统、全面,但在揭示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方而,因少有拘谨、言简意赅而具有独特的价值。”[4]不过,他所说的“历史笔记”,即历史琐闻笔记,换句话说是“历史琐闻笔记”的省称。瞿林东先生的这种提法相对而言界说的性质偏少。按照瞿先生的说法,赵翼的《咳余丛考》可归为此类。

二、笔记体史料的价值

明确了笔记体史料的定义及其种类之后,笔记体史料的价值如何是又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传统的政治史研究中,学者寻找或者说引用的史料偏向正史,诸如二十四史之类,对于笔记体史料的重视程度没有正史史料那么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简单而言即笔记体史料对于传统政治史研究的价值没能被部分学者发现并利用。笔记体史料的作者主要有两类人。一,在任或离任的官员;二,学识渊博的大儒。这两种人对于国家的政治的关心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离任的官员,他对所处时代的政治敏感度往往超过后世正史的编写者。正因为如此,笔记体史料中关于当时政治的分析能够切中要害。以明人张翰的《松窗梦语》为例,张翰本人是张居正在位时的吏部尚书,而这部《松窗梦语》正是张翰罢官之后所著。书中关于当时政治发展以及国家大政方针的评述,有些虽与当时的主流有出入,但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这些评述又是十分正确的。如在《商贾纪》中:“至西北互市与东南海市,其于国计民生损益利病,试两持而并较之,不啻天壤易判、黑白易分也。乃筹国者知互市之利,而不知海市之利,何不思之甚也!夫九边互市之初,始以纻币,今以金帛,而虏酋之交易惟马。余以纻币而易疲马,其利犹在中国,刺载而出,无伤也。今但售以金帛,是金入一去不返之虏,而以中国所衣之帛,易无用之弩骀也,不敌明矣!矧虏酋桀骜难制,嗜欲无厌,今国家竭司农帑藏岁百余万,犹不免于苛求;倘一背盟,蹂我边境,狼心叵测,谁能御之?欲保百年无一事,余未敢以为然也。若夫东南诸夷,利我中国之货,犹中国利彼夷之货,以所有易所无,即中国交易之意也。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颁赐,虽贡厚责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若日夷数入寇,势不可通。岂知夷人小可无中国之利,犹中国不可无夷人之利,禁之使不得通,安能免其不为寇哉?余以海市一通,则鲸鲵自息,必不若虏情之难料也。且互市所输,皆国家帑藏,即闾阎脂膏。海市所易,皆民间财货,无妨国计。互市有损而无得,海市有利而无害,主计者何不思也?”[4]张翰对于当时由张居正、高拱主导的与俺答的互市贸易提出了反对意见,这虽然有天朝上国的思想成分在其中,但其对发展海外贸易的意见无疑对明朝的经济发展是极其有益的。而这些内容相对正史中的记载更真实。又如在《宗藩纪》中作者对明中后期藩王众多对国家财政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表示了担忧:“夫王府始封之时,宗仪位数,大略相等,支给禄粮,简省易办。一百年来,宗支繁衍,多寡迥异。如陕西一省,建有秦、韩、肃、庆四府,禄粮均有抱欠,肃最少,庆次之,秦差多,韩为最,以宗支莫众与韩,故积欠独多。今平凉府一十州县,额征边储禄粮共计一十二万七千九百八十余石,历年所完,有五七万者,有三四万者,甚有一两万者,以至迫于穷乏,不顾礼义,凌辱有司,肆无忌惮。如广西靖江王府宗支支米者一千一百有零,幼者不知凡几,宗室养赡银计五万一千九百余两,俱于桂林等府州县卫所额派秋屯折粮,又湖广每年协济一万五佰两,犹且不给。旧未平,新无补,因而薪米控诉,或家人抱苦,填满司门,逼近几案。在彼之词既直,在此之应实难,奈何不为之长虑也?考求其故,咸谓膏腴之地,盖为宗室占买,而应纳税粮,又复恃势不纳。夫以额定有限之粮,供积渐无穷之禄,虽多方措处,终不能足其应得之数。势难禁其置买民业,但既受民业,则惟正之供,自当出办。乃今买占滋多,逋负日甚,税粮之征既少,常禄之供给愈难。”[4]这段论述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况有感而发,反映了当时藩王众多给国家的财政与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负担。为研究明中后期藩王与国家关系问题提供了最直接的史料,这是正史史料所沒有的。

以上以《松窗夢语》为例简单阐明了笔记体史料对于政治史研究的帮助。众所周知,现在史学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以社会史、经济史为代表的“新史学”领域。在这些“新史学”研究中,笔记体史料的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如前所述,笔记体史料的作者多为有学识的大儒。这些大儒更关注普通民众的生活疾苦。这与“新史学”的研究重点高度切合,笔记体史料为从事社会史、经济史等“新史学”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社会下层的第一手资料。依然以《松窗梦语》为例,在其《商贾纪》中,用比较大的篇幅对各地的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描述,如:“京师以南,河南当天下之中,开封其都会也。北下卫、彰,达京圻,东沿泗,转江、汉,车马之交,达于四方,商贾乐聚。地饶漆纻枲纤纩锡蜡皮张。昔周建都于此,土地平广,人民富庶。其俗纤俭习事,故东贾齐鲁,南贾梁、楚,皆周人也。”[4]短短数语就把河南在明中后期的商业贸易的状况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对研究明中后期河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用的材料。这些材料相对于《明史》中的材料更加具体,可以使相关研究更加细致并向大众经济生活延伸,这正是当下历史学研究的一个趋势。

三、笔记体史料的缺陷

任何一种史料都有其自身的不足之处,笔记体史料亦然。想要直观地了解笔记体史料的不足,还是要对一本典型的笔记体史料进行分析为佳。

上文所提及的《松窗梦语》是很好的例子,前面谈到,此作是张翰被罢官之后的作品,而张翰罢官的原因是因为反对张居正夺情。正因为如此,张翰在书中多有对张居正的轻蔑批评之处。书中对张居正不称其字,只称江陵(张居正是湖北江陵人)。此外在《忠廉纪》中,张翰记载了八个人的事迹,这其中三个是张翰的同科进士,他们是御史周天佐、御史郭敬、河南巡抚张永明。这八个人,全部是文官,无一人为武官。[4]这与忠廉的本意似乎有一些出入。从以上对《松窗梦语》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笔记体史料的最大缺陷主观性往往太过强烈,如若作者没有极强的人格修养,很可能对一个事件或人物的评价缺乏客观性。《翁文恭公日记》作为翁同龢的私人笔记,也存在这样的缺陷。这本笔记虽然是了解戊戌变法的第一手史料,但是由于翁同龢对康有为等人存有偏见,所以书中对康梁等人的评价往往有失公允。正是因为这个缺陷使得笔记体史料往往缺乏对时间或人物的整体把握,会出现评价、描述片面化的不足。

此外笔记体史料由于作者个人的因素,造成其中的部分内容缺乏严谨性,存在玄幻甚至迷信的色彩。《松窗梦语》中的《异闻纪》最为典型。这其中又关于小女孩死而复生的记述:“大名府元城县吏马负车有女方七岁,中痘死,已瘗东郊数日。东关人李姓者亦有女同庚,以中风死,亦往瘗于东郊。忽闻棺中有声,急启视之,即不认其父,归又不认其母,自言我马氏也。传闻负车,负车往视,女辄抱之泣,言前生事,一一不爽。乃乞李携还,将至负车家,故置之,使自行,径入马家,拖负车妻又泣。所遗衣履与戏弄之物,手探即得,安然以马氏为父母,竟育负车家。马曾为余旧属吏,自述其如此。”[4]这段内容今人看来显然很荒诞,但作者也将其记录。这就造成了前文所说的不严谨的缺陷,也使这本笔记的史料价值大打折扣。

结语

笔记体史料作为一种史料类型,虽然自身存在缺陷,但只要我们在使用这些史料的过程中注意区分,利用其中最具价值的部分,一定能对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郑宪春.中国笔记文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3]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4]张翰.松窗梦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刘璇,男,安徽宣城人,作者单位为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分钟能创造多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七月》价值新解读
“给”的价值
俆卫:用梦创造价值
价值
“活着就要体现自身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