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牵上甘岭

2017-08-24成亚平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上甘岭女兵

成亚平

简 介

韩耀玲,1933年7月出生,河北平山县人。1949年5月在浙江参军,分配在11军31师(1950年底隶属于12军)文工队当演员。参加了挺进大西南、解放重庆、成都战役、川西剿匪等。1951年随军赴朝鲜参战。参加了第5次战役、金城防御战、上甘岭战役等。1955年复员,先后在部队家属委员会和制药厂工作。现在徐州12军干休所安享晚年。

人生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从一个豆蔻年华的青春少女到如今步履蹒跚、皓首白发的老人。60年了,我的心中只有过—个人,只爱过一个人。他是一个苦孩子,自幼失去双亲,未满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身上落下了8处伤疤,其中一块弹片嵌入肺部,因无法取出,伴其一生。他,就是我的战友、同志、兄长、爱人——原12军副军长赵金来。回想60年前我们在战火纷飞的朝鲜前线相识、相恋,在上甘岭的炮火硝烟中缘定终身,在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相濡以沫,这一幕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情 萌

1949年春天,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解放了苏浙皖大部分地区。当时我正在国民党爱国人士张自忠将军创办的自忠中学读初三(我父亲曾任张将军的上校军需主任)。这所学校是张自忠将军专门为所属部队子女建立的一所随军子弟学校,学生主要是一些军人子女和遗孤。学校原先在河南商丘,后移至江苏徐州,淮海战役打响后又迁至浙江金华的汤溪。

1949年5月,浙江解放了。我和同学们一起扭着秧歌,兴高采烈地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欢喜……”欢迎解放军。不久,我和同班同学,张自忠将军的侄女张廉琇一起报名参军,被分配到二野11军31师文工队,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由一个“娇小姐”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解放军女战士。

参军不久,我就跟随部队一路南下,参加了追击国民党残匪的战斗。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一直打到重庆。重庆解放后,我们文工队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川西剿匪和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

在随军千里跃进大西南的途中,为鼓舞士气,文工队员把竹板当成自己的武器,一路上边走边为战士们演出。当时,我主演的秧歌剧《兄妹开荒》特别受到战士们的喜爱,每次演完都会博得热烈的掌声,战士们把女文工团员誉为“百灵鸟”“红蝴蝶”。

而那时,我还不知道台下有一双眼睛在默默地关注着我……

情 牵

1951年初,我正在重庆川东军区文工团学习舞蹈,突然接到赴朝参战的命令。我们31师原本隶属于11军,但在赴朝参战时根据军委命令配属给同属3兵团的12军。从此,我和12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们于1951年初春进入朝鲜,一踏上朝鲜的土地就投入到第5次战役中。文工队经常冒着敌机的轰炸为部队演出。有一天晚上,在前沿阵地演出返回途中经过一条河流,遇到美军的大炮袭击,弹片像冰雹一样从天而降。大家拥堵在河中间,我怕弄湿了鞋子,想寻块石头过河,女兵班长黄丽英大声训斥说:“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找石头,不要命了!”我立即蹚水过河,刚到岸上,一发炮弹落入河中,3位战友倒在了冰冷的河水中,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1952年的春天,我们师正在谷山地区休整。一天,文工队领导突然通知我,师政治部主任李宝奇(后任总政组织部部长、南京军区副政委)要我去他“家”一趟。我一路走一路琢磨着,我一个小女兵,李主任找我会有什么事?难道我犯了错误?

忐忑不安中我走到了李主任的防空洞前。在警卫员的引见下,我掀开门帘进屋,看见屋里坐着4个人,除了李主任外,还有副师长李长林(全国战斗英雄、原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和参谋长林有声(原江苏省军区司令员),以及一位不认识的年轻军官。他中等身材,四方脸,高鼻梁,浓眉大眼,给人一副硬汉军人形象。

三位首长见我进来,热情地招呼我:“小韩,快坐,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91团副参谋长赵金来同志……”

首长都是老红军、老八路,说话直来直去,不绕弯子,他们直奔主题。

“小韩,今天叫你来,是想介绍你和赵金来同志认识一下。”

李主任是山西人,参军前上过师范学校,是位优秀的政工干部。

“赵副参谋长和你是老乡,也是河北人。他13岁就参加了八路军,这些年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一直拼杀在战场上,无暇考虑个人问题……”

听了李主任的话,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不知如何回答才好,只是害羞地低着头一个劲儿地摆弄着辫梢上的蝴蝶结。

見我不吭声,曾三过草地的老红军李长林副师长用他那浓郁的四川腔对我说:“小韩,你不认识赵金来同志,可他早就认识你呢!”

“他早就认识我?”我心里嘀咕着,抬起头看了看坐在屋角的赵副参谋长,只见他笔挺地端坐着,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小韩,老赵可是你的忠实观众!从大西南到谷山,你演的《兄妹开荒》,他可是百看不厌呢。”林参谋长是马来西亚华侨,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是年轻有为的师领导。

听了三位首长的话,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心想:传说中“拉郎配”的事竟然落到自己身上了!这可咋办?我才19岁,不想这么早就考虑个人问题。但明确拒绝吧,又觉得不近人情,而且眼前的这个人给人的印象还不错,看起来忠厚稳重,长得也英俊。于是我婉转地回答道:“谢谢首长们的关心,我年纪尚小,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况且,我们文工队的女同志全都未婚,我怕传出去影响不好……”

三位首长见我没有明确表示反对,觉得有戏,于是又轮番对我展开攻势,让我回去后再好好考虑考虑。

从此,师领导们经常刻意制造一些机会,让我和赵金来见面接触。慢慢地我们相互有了感觉,两颗年轻的心靠拢了……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理解,那个年代的年轻姑娘们都钦慕英雄,喜欢军人。

金来告诉我,早在1949年向大西南的行军途中,我演的《兄妹开荒》就吸引了他。

“你唱的实在是好!尤其是两条乌黑油亮的大辫子和笑时两个酒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惜,我认识你,你不认识我……”

从此,13岁就征战沙场,在枪林弹雨中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从未品尝过爱情是啥滋味的他,第一次在心里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深深地将“韩耀玲”这个名字刻在了心上。这以后,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观看文工队的演出,在台上寻找心仪已久的姑娘。所以,当师领导关心他的个人问题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就用军人的豪爽,直率地说:“我喜欢文工队的韩耀玲。”

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现在想想这条红线牵得可真够长的,从大西南一直牵到了异国他乡的朝鲜。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我和金来也不会相识、相恋,更不会有长达半个世纪的美满良缘。因此对我来说,抗美援朝是我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使我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变得豁达坚强,而且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这真是:

少女从军慕戎装,

战地飞歌激情扬。

兄妹开荒牵红线,

一生相伴恩爱长。

情 定

1952年10月下旬,31师奉命从金城前线撤回谷山休整。打了一年多的阵地防御战,官兵们很辛苦,盼望着回到谷山好好休整一下,我也期待着能和久别的爱人重逢。然而部队尚未到达谷山,突然接到李德生副军长的命令,让91团火速赶到上甘岭,支援坚守在那里的15军45师135团。当时26岁的金来已担任91团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李长生正在师里开会,接到命令后,金来立即带领4名参谋,一个侦察排,一个通信班,率先赶到上甘岭,把团指挥所设在了上甘岭的最前沿——597.9高地。

91团是在上甘岭战役打得最惨烈的时候上去的!全团在阵地上坚守了20多天,使597.9高地岿然不动,牢牢地控制在我志愿军手里,从而为上甘岭战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战后,91团受到中朝联司的通令嘉奖。

自从金来上了五圣山,我的心就一直悬着,每天在牵挂和担心中度过,生平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想立即变成一只鸿雁,飞到那高高的上甘岭,飞到心爱的人身边……

師首长好像了解我的心思一样,安排我们文工队到前线慰问演出,为日夜坚守在阵地上的官兵们送去精神食粮。由于从文工队驻地到上甘岭一路上要穿越敌人的3道封锁线,所以我们分成了几支小分队,每个队七八个人,只有4名女兵。记得和我一个队的有钟平均、谭宗荣、尚奇,平均年龄只有18岁。

当我们冒着敌人的硝烟炮火到达五圣山时,只见整个山头被炸得焦黑一片,有许多炮弹还在燃烧,据说那是美军丢下的凝固汽油弹,阵地上的土都被烧焦了。

我们深入到一个个坑道,为战士们演出,嗓子唱哑了,又渴又饿。但看到战士们那么欢迎我们,疲劳饥渴感顿时烟消云散。我们一首接一首地唱着,上甘岭上久久回荡着我们女兵的歌声。

下午,我和金来相逢在阵地上,原先准备好的话一下子都忘了,我们只是紧紧地互相握住对方的手,说:“你还好吧?保重!”我轻轻地帮他弹去衣服上厚厚的灰尘,一切尽在不言中……

演出结束后,当我们4位女兵穿着绿色的裙装(只有演出时才能穿),扎着蝴蝶结和陪同我们的朝鲜人民军联络部的同志一起返回时,碰上正在前沿阵地采访的解放军画报社的一名记者。他见到在一片黑灰色的阵地上,只有我们4名笑靥如花、充满青春活力的女兵,顿时来了灵感,于是把镜头对准我们,按下了快门,为我们4名女兵拍下了一张珍贵的战地合影。

情 誓

1953年的春天来得格外的早,漫山遍野盛开着美丽的金达莱花。我们这些天性爱美的女兵们时常在演出回来的路上摘上几朵插在头顶上、辫梢上,就像一只只凌空飞舞的蝴蝶,我的心也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1953年6月17日,组织上批准我们结婚了!结婚证书是军政治部颁发的,上写:

赵金来

韩耀玲

你俩的结婚报告,经我们研究同意你们结婚。并希今后互助互勉,努力进步。

致以:

敬礼!

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政治部

1953年6月17日(第3号)

60多年了,我们搬了几十次家,但这张结婚证书我一直精心保存着。

新房就设在山坡上一个简陋的防空洞里。没有锣鼓鞭炮,没有美酒佳肴,更没有婚纱钻戒,但幸福和温馨溢满小屋……

在祖国慰问团送的“最可爱的人”的白茶缸里,我插了几朵火红的金达莱花,剪了一对大红喜字贴在土墙上。我拿出平时不准带,只供演出用的红绸子,精心地在头顶和辫梢上各打了两只蝴蝶结……

这时,门被推开了,团长和政委带着同志们前来祝贺,我俩拿出祖国慰问团带来的糖果散给大家吃。大伙儿吃着喜糖吆喝着让我唱歌,唱什么好呢?想了想,我就唱了那曲金来最爱听的,催生我们爱情之花的《兄妹开荒》。

太阳太阳当呀么当头照,

送饭送饭走呀走一道。

哥哥刨地多辛苦!

怎么能饿着肚子来呀么劳动?

……

一曲唱完,同志们拍手称好,簇拥着我俩走到室外,金来的战友举起了相机,为我们留下了一张浪漫的战地结婚照。

〔本刊责任编辑 吴 俊〕

〔原载上海人民出版社《兵妈妈》〕

猜你喜欢

上甘岭女兵
华为是如何守住“上甘岭”的?
重释红色经典
特战女兵
血战上甘岭的虎将秦基伟
你所不知道的上甘岭战役
抗美援朝主题故事片《上甘岭》完成4K精致修复
这!就是女兵
上甘岭: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执法女兵走在第一线
迷彩女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