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2017-08-24尚晶

对外经贸 2017年6期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黑龙江省

尚晶

[摘要]以黑龙江全省及省内十三个地市构建生产前沿面,采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方法,测算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增长源泉,得出结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水平甚至负向增长后,2014年,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全部实现正向增长,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依据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源泉存在的差异,给出了提高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中图分类号]F061;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6-0021-04

一、引言

在关于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也强调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黑龙江省的四煤城作为曾经的煤炭资源输出地,正面临资源枯竭、产能过剩、经济发展亟需转型等难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解决四煤城一系列发展难题的突破点。全要素生产率(TFP),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活动的效率,包括劳动、资本及能源等要素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率。涂正革(2007)认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是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来源(郭庆旺等,2005;彭国华,2005)。然而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能源和环境因素的缺失,导致了经济绩效和社会福利变化评价结果的扭曲。王兵等(2010)指出,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已经成为中国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张纯洪、刘海英(2012)认为考虑环境污染非合意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体现了增长的可持续性。本文将以黑龙江全省及省内十三个地市构建生产前沿面,测算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分析其增长源泉,进而提出提高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二、四煤城经济、能源、环境发展现状

2005—2014年,四煤城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经历了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如图1。2005—2010年,四煤城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在波动中上升,2010年达到样本期的最大值13.23%,此后的2011—2012年,该比重变化不大,分别为12.97%和13.18%。2009—2012年,四煤城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最高的阶段。从2013年开始,该比重骤然下降,2014年,下降至9.46%,为样本期的最低值。

由图2可知,四煤城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呈逐年下降态势,但是仍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双鸭山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其他三个城市,七台河市最高。

从污染物排放水平看,四煤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但仍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见表1),表明四煤城的地区生产总值的清洁程度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模型构建

(一)模型构建

本文基于环境技术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ML(Malmquist-Luenberger)

指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假设投入向量为x∈N,产出向量为(y,b),其中y∈Mg代表期望产出,b∈Mb代表非期望产出,则生产可能性集为p(x)={(y,b)∶x能够生产(y,b)}。非期望产出是伴随期望产出的副产品,减少非期望产出的代价是同样减少期望产出,且没有非期望产出就没有期望產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考虑环境非合意产出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为D→0(x,y,b,g)=sup{β∶(y,b)+βg∈p(x)},其中,g为方向向量,本文设定g=(y,-g)。基于产出导向的ML指数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

MLt+1t=1,表明两个时期没有投入和产出的变化;MLt+1t>1,表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上期提高了;MLt+1t<1,表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上期出现下降。MLECt+1t代表效率变化部分;若MLECt+1t>1,效率实现改善;若MLECt+1t<1,效率出现恶化。MLTCt+1t代表技术变化,若MLTCt+1t>1,技术实现进步;若 MLTCt+1t<1,技术出现退步。

(二)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本文选取2005—2014年全省及十三个地市从业人员年末平均人数作为劳动力投入,选取2005—2014年全省及各地市历年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资本投入,选取2005—2014年全省及各地市能源消费总量为能源投入。期望产出为全省及各地市历年地区生产总值。非期望产出根据2005—2014年全省及各地市环境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得到的环境污染指数。选取废水、废气、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烟粉尘6种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作为构建环境污染指数的基础指标,指数构建方法为提取主成分的因子分析法。

四、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

(一)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分析

以黑龙江省全省和十三个地市为基本决策评价单元构造生产前沿,应用前文构建的模型和选取的数据,计算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波动特征,如图3,样本期内,有一半的年份出现负增长,特别是2009年以来,仅在2011年和2014年实现正向增长。从与全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比较看,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一度高于全省,但是在2011—2013年,连续三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在全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负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20%的正增长。表明,四煤城的经济发展状况开始出现向好的趋势。

四煤城与全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趋势和幅度的关系呈现阶段性特征, 2005—2008年,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鸡西2007年除外),2009—2013年,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呈现出慢于省内平均增速的趋势,鸡西市和鹤岗市,增速较其他两市下滑更快。特别是,2011—2013年,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已全部低于省内平均增速,但是,这一状态在2014年迅速扭转,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超越了省内平均增速。表明,四煤城转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二)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源泉分析

四煤城虽然均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也具有一定的趋同特征,但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及增长源泉依然存在显著差别。四煤城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增长源泉的变化趋势也存在显著差别。

2006—2014年,鸡西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比增长呈现出显著的波动特征,效率改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较为平稳,技术进步在个别年份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较为突出。从累积增长水平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累积增速在2006—2013年下滑显著,主要原因在于累积的技术退步,2014年,这一情况有所好转,也是因为技术进步实现了重大突破。可见,技术进步对于鸡西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影响显著。

从环比增速看,鹤岗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仅在2009—2010年出现负增长,原因在于效率恶化和技术退步。2007—2014年,鹤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累计增长及技术进步累积增长趋势均呈现近似“U”型曲线特征,表明该市经历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减慢到加快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由技术进步主宰的。效率改善累积增速仅在“U”型曲线底部出现恶化,其对绿色生产率增长的累积贡献的变化较平稳。

双鸭山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比增速最快的是2008年,指数为1.39,此后,增速下降,2011年出现了样本期的最低值0.76,而后,逐渐提高,2014年,指数值为1.19。技术进步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变化轨迹基本一致。效率改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稳定。从累积增速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先增长—下降—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与其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增幅较小,持续的效率改善保证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

七台河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比增长呈现显著的波动特征,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为均衡。从累积增速看,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共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的持续贡献大于效率改善。

五、提高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文对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源泉的测算,根据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泉,针对如何提高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加快清洁技术研发和应用进程。四煤城作为能源生产方,应加强能源生产方式清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保证能源生产过程的高效、清洁。同时,作为能源使用方,还应加强能源利用方式的变革,以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式利用能源,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第二,强化效率改善效应,实现高效率发展。效率改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是温和而持续的,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在技术出现退步的年份,效率改善对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尤为突出。因此,应充分总结和吸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升经濟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效率,如能源效率、劳动效率、资本效率等,保证生产效率持续改善,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

第三,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清洁技术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四煤城宜广泛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企业重组,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轻便、高效的产业结构运营系统,从而实现在技术和效率两个层面,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

第四,做好人才工作,保证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的持续性。技术进步对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重要影响,技术进步的幅度取决于人才与资源结合的紧密程度,平台是根本,人才是主导。效率改善保证了四煤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稳定性,管理效率的提升与管理者关系密切。因此,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人才培养、引进和安置工作,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四煤城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服务;二是谋划发展项目,为先进技术的应用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对技术进步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涂正革. 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基于对1995—2004 年28 个省市大中型工业的非参数生产前沿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07(4).

[2]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 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 世界经济,2005(5).

[3]彭国华.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 经济研究,2005(9).

[4]张纯洪,刘海英.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 的环境敏感性分析[J]. 经济学家,2012(8).

[5]王兵,吴延瑞,颜鹏飞.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 经济研究,2010(5).

[6]Dimitris Margaritis, Rolf Fare, Shawna Grosskopf . Productivity, convergence and policy: a study of OECD countries and industries[J]. J Prod Anal, 2007(28): 87-105.

猜你喜欢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深化对日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强“波特假说”存在产业异质性吗?
黑龙江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省际空间学习效应实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