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密尔关于个性自由的思想
2017-08-24成蓉蓉
[摘 要]约翰·密尔在代表性著作《论自由》的第三章对个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个性自由最核心的范畴是个性的表达没有妨碍他人的自由,这种个性自由主要通过人的选择体现出来,而人的判断力会随着多次的实践和选择而提高,个性也在不断选择中展现出来。培植个性不仅关乎个人,甚至与社会发展、进步休戚相关。
[关键词]密尔;个性;自由发展;多样性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英国19世纪中后期杰出的哲学家、自由主义思想家。他在边沁功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开创了新的自由主义体系。在《论自由》一书中,密尔以自由准则为基础,研究了关于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揭示了个性自由之于社会进步的作用。
一、密尔关于“个性自由”之推演
个性,如自由一样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中将个性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这一涵义将个性设定为个人在行为活动中与他人表现出的不同。而密尔论个性则与思想、言论自由紧密相连,从而推演出个性的内涵和外延。
1.个性自由与思想和讨论的自由。通常情况下,当人们压制意见和某种观点时,必须找到合理的理由以获取压制的正当性,从而获得绝对权威。然而,当某一种思想被赋予“绝对”权威时,个人的思想和言论就不再是自由的,被压制的意见,无论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都会被任意否定。历史证明随着时间变换,曾经被奉为“真理”的知识变为谬误,一开始的“异端邪说”反而会成为真理。那么,我们当下的真理很可能只是暂时的真确。因此,每一个意见都有独立的存在意义,无论该意见是正确还是错误。
2.个性自由与言论自由。表达自由与个性自由关系密切,压制言论的自由也是对个性的压制。思想自由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社会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将一个人的思想和观点表达出来并能自由和同别人讨论比沉默的思想更为重要。密尔认为,言论是一个人思想的表现,思想的意义仅限于思想者本身,没有言论“真理与谬误无法发生碰撞,沟通的限制使偏见充满了每个人的心灵,思想的自由最终也便消失了”。[1]
二、高扬个性与社会环境的辩证关系
密尔隐含着这样一种思想:就人来讲,必须创造出一个更自由和开放的社会环境,形成多样性,以便人们来进行选择,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样,人的个性也只有在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社会环境中才能成长。人不是一台完全按部就班的机器,而是像一株植物,既有自身生长趋势,也留有发展的余地。在这一点上,密尔则体现出19世纪浪漫主义思想家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认为人和社会都要在自然中成长发展。一个人脱离了自然的成长不能算是真正的成长,也无法形成自己的个性。如果将人工具化为机器,人就会变成毫无个性特征的躯体,从而导致专制主义。[2]社会不能替代个体,而要让每一个人自己独立地思考、判断和选择。
但就人的本质来说,人不仅具有理性的理解力,还有一些自私的的欲望和冲动,甚至是危害社会共同利益的。因此,社会必须要对此进行限制。对此,密尔坦率的表示欲望和冲动是人的内在特性,但冲动并非必然作恶于社会,不能因为它有时带来坏的结果就扼杀人的冲动。对比冲动的益处与坏处,体现了密尔功利主义的思想。
历史已经证明,借美德的统治来实现对人性的改造和磨灭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在许多国家都曾出现过类似的对个性的摧残,我国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就是如此,“文革”时期强调绝对的少数服从多数,彻底否定人性,不允许发表不一致的观点看法,导致了对人的自主性的全面破坏和彻底的奴役。可见从人的个性角度来说,无论是君主专制的时代,还是民主社会成为风尚的时代,对人性的全方位的毁灭都应当视为一种专制主义,都值得警惕。
三、个性的培植
时代的现实状况越来越多地引起密尔的忧虑,也愈发让他感到高扬个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在思想上树立起个性的自由和生活的多样性观念。由此密尔举起了高扬个性的大旗。关于克服大众取向,培植个性的方法,密尔认为有三个方面内容至关重要。
1.首创性。它指一个观点来源于自身的创造力而不是别人。密尔所提出的首创性,其意大体上指的是“个人的活力和繁复的分歧”[3],首创性是独特性和多样性的基础。社会的进步总是由一些创新者发现真理并付诸行动而得以推动,而这些人就是这个社会中的精英和天才,是“思想和行动上”的首创者。没有了他们,整个社会会平凡地如一潭死水。
2.独特性。这一点强调人们在大众生活中要有自身独有的特征。社会常常会把异己者称之为“怪异”,这在中国今天的社会现实中也时常发生。因此,提倡首创性,鼓励天才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要鼓励与众不同,能够提出自己与社会大众相异的观点,哪怕被人称之为“怪人”。这种“怪”,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而只是没有合乎现有习俗的趋向,因此而不被公众意见所宽容。
3.独立性。独立性是指社会的个体通过理性独立的思考从而形成思想、作出行为,而不是随波逐流。密尔理性人能妥善规划自己的生活,统一的方式对他不一定是最优的。不同的人的发展需要不同的精神条件。同一种生活方式,对有些人来说是滋润和享受,却可能成为另一个人最沉重的负担。
首創性、独特性、独立性成为了个性的主要特点。密尔反复强调必须高扬人的个性,绝不能够使人性走向整齐划一。在没有个性、没有自由,失去了进步的这些动力之后,其结果自然就是平凡和因袭,社会也只能是静止和停滞。密尔用中国的例子来反证到,这个曾经伟大的国家,现在变成了一个静止的国家,几千年来原封不动。在密尔看来,中国发展停滞原因就在于多样性,在于“他们性格上及教养上的显著歧异。个人之间,阶级之间,国族之间,都是彼此极不相像;他们闯出了各式各样的多种蹊径,条条通向某种有价值的东西。”[4]越是在这样一个同质化和平凡化的大众民主社会里,自由和个性的多样性才愈发珍贵,也更需要加以培植,因为这不仅符合人的目的、自由的本性,更是推动社会前进和增进人类福祉的重要动力。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也更能理解密尔为什么激扬地呼吁培植人的个性。
四、对高扬个性的评价
个人主义曾在欧美国家流行,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例如人们过分注重自身的利益而损害社会利益,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等思想一度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那么密尔高扬个性,反对社会性专制的观点,是否表明他在提倡绝对的个性,从而否定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作为社会的一员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呢?对这一点,密尔认为,的确没有与社会不存在任何关联的个性,一种只关乎自己而与社会无关的个体行为也是不存在的。事实上,从密尔所高扬的人的个性来讲,他没有忘记社会,以及人的社会责任,相反,他所要表达的是正式因为人的行为、个性是与社会有关,防止社会利用习俗和专制权力对人的正当个性自由进行迫害和消灭。个性被“一些更重大的侵占带有颇能成功的指望正在威胁着”而且有人“主张公众要有无限权利用法律来禁止一切它所认为错误的事情”。[5]更重要的是,密尔相信,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正来自于对个性的培植。
在高扬人性之外,密尔还认为不能够将人性看成是同一的。密尔说,要把人类磨成一律,就如同“树木剃了平头或者剪作动物形状之后要比自然所给的本来面目好看得多”。不仅如此,结合密尔所处的时代来看的话,他所说的要让“天才”脱颖而出,并不是对民众的忽视,而是从多样性和首创性的视角来论证如何培养个性,从而抵御平凡社会对天才的抹杀。另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也就形成了个人的独特性,在一个平凡而同质的社会,社会进步和个性迸发不再仅仅局限于“天才”,而是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密尔的首创性恰恰也是对包括每一个人在内的人民的肯定。所以,也正是在每一个人发扬了首创性之后,才会产生哪些“天才”式的人物。这样,“天才”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千万普通人的无数次首创性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确实,“天才”就来自于普通的人民之中。就像英国工业革命中那样,作出天才的发明的人,恰恰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
五、结语
作为19世纪功利主义的斗士,密尔坚信有一种生活方式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在《论自由》一书中,密尔对个性自由的论述并没有陷入绝对自由的沟壑,而是主张有限度的个性自由,坚持多元的社会方式,建立包容的社会。他想要建立一个个性多元的社会,将社会进步与发展同自由联系起来,从社会发展观的角度高呼个性自由。越多的人实现个性,社会发展的机会就越大。即使在今天,他的著作仍有现实意义。密尔对个性自由的描述十分精彩,却也忽视了关于个性自由具体的论述,理论被架在空中无法落地,这使得它的理论似乎缺乏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使得本书白璧微瑕。
注释:
[1]参见龚刃韧:《重读密尔论自由》,载《政法论坛》,2010年7月.
[2]参见李向飞:《浅议密尔关于个性自由发展的思想》,载《哲学研究》,2012年12月.
[3][英]密爾:《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70页.
[4][英]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85-86页.
[5][英]密尔:《论自由》,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96页.
作者简介:成蓉蓉,女,汉族,山西省长治市人,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学理论专业法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