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100例临床分析

2017-08-24钱月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哮喘通气

钱月华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100例临床分析

钱月华

(丹阳市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300)

目的 通过对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急诊疗效进行探究,以供广大同行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急诊科室收治的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之后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差异而将他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组治疗上采取无创机械通气,而后组则给予常规措施,随后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覆动脉血气、临床疗效等指标判断它们效果如何。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结果如下:(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为出现严重并发症,另外在临床治疗疗效中观察组以96%(48/50)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72%(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治疗后观察组60例患者在血氧分压、pH、氧饱和度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提升更为明显,而在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这些方面下降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治疗中无创机械通气地采取会相较于常规措施在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急诊科室收治的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7~78岁,平均(47.5±5.7)岁;病程1.5~9年,平均(4.3±2.4)年;本次研究中患者100例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为严重哮喘呼吸衰竭,且都表现出了相应症状。最后,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不构成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观察组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治疗上,后者采取常规措施。而前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具体如下:首先,观察组患者接诊后立即对其进行24h心电监护以及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并要求患者采取绝对卧床。其次,患者用药上分别给予静脉0.5 g/次氨茶碱,2次/ d;甲泼尼龙40 mg/次,3次/d。诸如沙丁胺醇、布地奈德等药物,之后经药敏实验确定最佳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另外,还需要进行补液、酸碱水电解质等多种治疗。最后,开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其中模式为同步间隙指令、频率为10~20/min、呼吸比1.5:1.0~2.0:1.0,并且加压支持通气与给予适当呼气末正压(3~8 cmH2O)通气,此外通气时间为2~104 h。

1.3 疗效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上主要通过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覆动脉血气、临床疗效等指标进行对比。其中临床疗效根据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有关标准可分为有效、显效以及无效这三个等级。注:治疗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结果如下:(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另外在临床治疗疗效中观察组以96%(48/50)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72%(36/50),具体见表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治疗后观察组60例患者在血氧分压(PaO2)、pH、氧饱和度等(SaO2)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提升更为明显,而在呼吸频率、心率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这些方面下降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变化(±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变化(±s)

?

3 讨 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危急重症之一,其具有进行性加重气道炎性反应的特点。该病症应当要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救治,以在最短时间内将病情控制住并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该病症死亡率较高,且患者往往出现呼吸衰竭的症状。如若采取常规治疗没有效果,则可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该种治疗方法在当前已被证实其治疗效果显著。在本次研究中,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获得较为良好成效,为治疗争取了时间和创造了条件,减少了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率,保留了气道防御功能,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

总而言之,针对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治疗中无创机械通气地采取会相较于常规措施在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1] 张洪林.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方法及效果初步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6):25-27.

[2] 方海川.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4915-4916.

本文编辑:赵小龙

R562.2+5

B

ISSN.2095-8242.2017.23.4390.01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哮喘通气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不通气的鼻孔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探析NO结合高频震荡治疗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
BiPAP 治疗 AECOPD 合并 II 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