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读图时代下的街拍文化现象

2017-08-23张莹璐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服装时尚消费

摘要:街拍是时尚的衍生品,反映和引领着大众时尚文化。街拍是由拍摄者和被拍摄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主要以网络为传播方式,拍摄形式单一化。其主要作用是捕捉街头时尚,展现平民的服饰美和身体美。服装是人主观意志的外在符号形式,体现出人的审美和思想内涵。街拍对服装生产厂商和消费者都促生了新的消费模式,从而造成了双赢的模式。

关键词:街拍;读图时代;时尚

一、街拍的形式与特点

街拍英语名为street snap,意为随意在街头拍摄。最早源于国外的时尚杂志,派专门的摄影师在街头抓拍路人,捕捉平民时尚,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于服装考究日益增强。对于国际潮流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并在效仿国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街拍的特点有纪实性、瞬间性、时效性和亲民性。

街拍过程是由:选取拍摄地点(街头,商场内部等固定的地点);工具(拍立得、单反、卡片机、手机);摄影师(职业、非职业、游客);拍摄意图(有目标、随机),被拍者(知情、不知情);传播方式(微博、微信公众号、贴吧、豆瓣小组、街拍摄影类app)等部分来组成。

街拍照片的样式是:人物为站立状态,居于画面中心,人物面部表情随意平和。拍摄焦点在于人物服装和饰品搭配,重点是突出时尚感和搭配方式。取景以全身为主,少有半身特写。拍摄大多在自然光源下进行,以抓拍和摆拍为主要方式。照片后期并不会进行专业处理,或许会有简单的色彩调试。

自2005年湖南台的“超级女生”和“超级男生”红遍大江南北,以及“芙蓉姐姐”、“犀利歌”、“后舍男孩”等一些列“草根”的崛起,让年轻人的自我意识全面觉醒。现在网络自媒体的流行,更容易让“草根”成为“网红”,这种网络造星的能力和大众娱乐对环境下,吸引着更多年轻人,也提供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平台。同年,国内街拍开始迅速兴起发展。

对于街拍被拍者,被选择为街拍对象后在镜头下展示自己的身体、服装和个性,这是对他们的时尚品味的肯定。街拍照片被放在网络上,可能会成为众多网友追捧的对象。基于这种心理,人们开始热衷于这种彰显自己追求个性化的“街拍”,展示出对主流时尚的解构和以及对小众时尚的构建。时尚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任谁都可以把玩的。正如街拍鼻祖比尔·坎宁汉说过:“别把时尚当回事,不然会掉入富人的陷阱。

街拍的传播途径为互联网,表现形式是以图片并配以简要的文字介绍。在图像泛化的时代,文字的作用逐渐减退,人们更倾向于观看图片而不是文字去感知。海德格尔在20世纪30年代就预言21世纪将进入以视觉文化为主的“图像时代”,并认為“世界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的宣言,即人类一切精神与物质文化都可被视觉化为图像。因此人们在观看街拍照片时,很容易从照片中了解时尚潮流,这也是街拍得以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镜头下的身体民主和自由

街拍多以展现服饰美和身体美为主,而服饰是为了更好衬托出身体美。在西方传统艺术中,身体美是优美、力量。身上的服饰和背景常作为点缀的作用。在现代街拍中,对于身体美摆脱了传统的古典形式,注重个性与独特。

“衣服只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需要借助的盔甲。”比尔·坎宁汉如是说。身体是人的基础,而身体上的衣服、饰品、纹身等等装饰,都是由人内“意志”下统治的结果。一个人的着装也往往是人的身份外化表现,象征着个性、品味和地位等。“身体不仅是自己的私人拥有,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符号,一种带有复杂交往意义的符号。在视觉文化时代,身体不再被遮蔽和掩饰,而是尽可能充分地得到展示。” 然而“服装作为物质实体,从外向观,服装与人相依相伴,凸现出形与象的光彩;做内向观,服装体现人的思考,展现着精神和生活态度。” 在审美泛化的过程中,文化符号与身体解放以及审美形式也处于矛盾中。首先美为身体解放提供了条件,但又将身体禁锢于外在物质之中。服装是人的外化形式,是可经人随意改变和掌控的。

时尚从“T台天桥”到“人行道”,正是由街拍实现的。时尚大片也不只是职业摄影师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拿起手边的拍摄工具进行创作。对于时尚的认同不再是简单的模范,转变为个体的个性创造,消解了主流的话语权。青年潮流通常出现混搭、拼贴,充分展示出文化的多元化。

三、视觉消费的模式转变

从街拍的发展到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接受,街拍的意义也更加广泛。时尚的范围不断扩大,其核心却不会改变,就是“变化”。时尚满足人们的社会依赖心理,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来引导人们去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大众社会进行调适,寻找自我认同感。人们可以肆意在镜头前展现自我,用服饰表达自己的理念和对美的追求。有学者指出,消费社会的文化是身体文化,消费社会的美学既是身体美学,身体成为现代人自我认同的核心。一切消费围绕着身体,而身体本身也成为了消费对象。

“街拍的交互性也让时尚消费的操纵着者对于所需商品的喜好和要求,使更多符合大众口味的时尚商品问世,拉到新一轮的消费浪潮。” 这样的浪潮推动了新的消费模式和经济链。街拍背后的经济链,也造就了许多新兴商机。这样的供需关系揭示了街拍的真正意义。由于人们需要从现有的街拍图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范式,来模仿和塑造自己的风格。摄影师需要有敏锐的时尚嗅觉,来捕捉在街上形形色色的行人着装来进行街拍。

以往的时尚潮流是由设计师和大牌厂商来引导消费的。街拍的出现后,时尚潮流部分是由消费者来引导的。继而又反馈到厂商,生产厂商进行灵活创新和机械复制,又回馈到消费群体中。

消费者(需求)——设计师(设计商品)——生产厂商(生产)——街拍(传播和反馈)——时尚潮流(时尚导向)——消费者(消费)……

这样的循环往复,来更新交替每一季的流行元素。不论是消费者和生产厂商都是双赢的结果。厂商能做出热销的产品,而消费者也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产品。同时也促生了小众品牌的效益,让他们拥有自己的市场。淘宝肆意席卷消费市场,消费者无法直接接触实物,只有通过淘宝店家拍摄的照片来间接判断。经研究调查发现,在一些知名的街拍博客和微博的评论区,直接有服装销售者将街拍的服装链接,便于网友直接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从而将各种街拍分享公共平台成了另一个种形式的“淘宝秀”。

街拍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出现,是对主流精英文化的抵抗与消解。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街拍开始走进大众文化中,促生了新的消费模式,当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在传播和宣传街拍的过程中,肖像权和隐私权容易遭受侵犯。作品本身也呈现雷同化,缺乏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杨绮,杨时梅.时尚·亚文化·奇观——对“街拍”现象的文化解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22-127

[2]何彦斌.浅析街拍——后读图时代的纪实摄影新视角[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3]丹尼·卡瓦拉罗,张卫东等译.文化理论关键词[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4]周宪.视觉文化转向[J].学术研究.2004(02):p111-115

[5]苟志效,陈创生.从符号的观点看—一种关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符号学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p211

注释:

[1]周宪.视觉文化转向[J].学术研究.2004(02):p111-115

[2]苟志效,陈创生.从符号的观点看—一种关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符号学阐[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p211

[3]杨绮,杨时梅.时尚·亚文化·奇观——对“街拍”现象的文化解读[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122-127

作者简介:张莹璐(1992-),女,河南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服装时尚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道具服装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