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途径
2017-08-23刘贤璋
刘贤璋
摘要:在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中学数学;问题意识;提问能力
数学问题是指“以数学为内容,或者以实际问题为内容,但必须运用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存在与否依赖于人已有的认知能力。问题的存在因人而异,具有相对性。我們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教学质量。
近年来,国内外对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很是关注,并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其中,认为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1、对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学生提问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让我们的教学成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素养全面提高的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转变观念,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活动式学习,从教师主讲学生模仿式学习转化为教师辅助学生探索性学习。这样,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形式和学习方法,从而终身受益。
2、对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首先,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数学学习活动划分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解决问题、知识建构和思维发展等几个环节,问题意识在这里起着调节、导向和促进主动学习等作用。其次,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 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阅读文章,独立思考问题,会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再者,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找到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样不可否认,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使学生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从容解决实际问题。
《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和《高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都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新的课程目标。
二、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两条有效途径。
1、良好的班级学习小组建设,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究,形成自由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提出问题的能力自然会逐步提高。实践证明,班级小组建设是新课改背景下建设高效课堂的不效形式之一。新课程要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结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班级小组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小组建设搞得好,课堂就会既轻松,效率也高。一是要培训好小组长,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二是老师要做好各组的协调和搭配,尽量做到每个小组各方面能力均衡,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这样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同学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三是要适时总结,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学习兴趣。
2、兴趣是学生能提出问题的前提。教师必须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新课,用心创设教学情景,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到了教学中,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一定会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事物感兴趣,自然会研究它、学习它。问题不是孤立地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方向。提高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能力的要求。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为学生的提问提供更多的机会,保护好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谐探究中不断地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发现问题的良性循环,形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会提问、乐于提问的意识。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钱佩玲《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