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诱导法课堂教学的探究

2017-08-23李芬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芬

摘要:本文初步探讨小学数学诱导法的课堂教学,诱导法教学让学生在教师诱导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阻塞时,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疏通思维,或与同伴、与教师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顺利开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诱导探究;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以选择人才为教育目的,培养出一大批的消极适应社会的人,教师教死书、死教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始终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学生对老师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是一种注入式的教育。我们也都知道,素质教育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不足而进行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那么在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中,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好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吗?

一、诱导法教学概述

诱导法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适当诱导,采用循循善诱、点拨启迪的方法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教师诱导的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停滞、阻塞时,教师要鼓励诱导学生,疏通思维,或与同伴、与教师交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顺利开展,让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诱导探究式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诱导法教学的具体内容

诱导法教学流程一般可以概括为五个教学环节:启情诱思,提出问题;点拨引导,探究问题;释疑激创,迁移应用;提升发展,巩固练习和总结深化。

1.启情诱思,提出问题

启情诱思,提出问题是诱导法教学流程的第一环节。情境的设计是诱导法学习的关键一步,它关系到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精神的激发。教师要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教学目标要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明确目标。问题要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进行探究的热情;学生通过观察情景,提出要学习的问题,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诱导启发,注意针对学生的实际,诱到点子上。当学生启而不发时,可以让学生再熟悉情境。教师再进一步启发诱导。例如2016年12月2日(星期五),我担任五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本次课讲到课本第六部分“可能性的大小”,根据课本的和相关教学要求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①创设摸球游戏情境:第一盒2个红球;第2盒2个白球;第3盒1个白球,1个红球;第四盒1个白球,7个红球;第5盒7个白球,1个红球。分别从这些盒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说一说从不同的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②提出数学问题:如果用数表示从第1个盒子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第2个盒子呢?与同学进行交流。

利用生活中抽奖,拿球的可能性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兴趣,然后提出与数学教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分数的应用,可能性的表示。在班级这次摸球游戏让大家参与了互动,又展开讨论和思考,在我的诱导下,同学基本都搞懂了可能性是怎么回事。

2.点拨引导,探究问题

点拨引导,探究问题是诱导法教学流程的第二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只是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适度点拨引导学生。教师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编制一些难易适中的典型题目,题目可以是变式的、实际应用的、探索性的、开放性的等。教师不急于用自己的思考来干扰学生的思考,而是作为一名导演,和学生一起交流、探究,并抓住契机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板演、练习的反馈信息,抓住关键,点拨存在的问题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紧接上个例子,探讨和提示:从第1盒中不可能摸到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0。从第2盒中一定能摸到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那么,怎样用数表示从其他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呢?与同学进行交流。我在完成摸球活动后,接下来就根据课堂进度,逐步抛出问题,引导同学思考,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寻找到能够正确表示可能性的方法。

3.释疑激创,迁移应用

释疑激创,迁移应用是诱导法教学流程的第三环节。教师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编制一些难易适中的典型题目,题目可以是变式的、实际应用的、探索性的、开放性的等。教师不急于用自己的思考来干扰学生的思考,而是作为一名导演,和学生一起交流、探究,并抓住契机适时地加以释疑点拨、激创引导。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板演、练习的反馈信息,抓住关键,点拨存在的问题、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教师释疑点拨和激发创新下,迁移应用知识。例如上面问题讨论后给出答案:从第3盒中摸到白球与摸到红球的可能性相等都是二分之一。从第4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一。拓展和迁移继续提问,从上面各盒子中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循序渐进地不断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的同时不断地诱导学生尝试去探索,达到可能性的教学目的。

4.提升发展,巩固练习

提升发展,巩固练习是诱导法教学流程的第四环节。提升发展是指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三个领域的发展,它包括归纳总结、检测和迁移训练三个环节。让学生应用新知识来探究相关的问题。这些练习的设置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次,可以让学生相互出题,交换探究解决;二是提高层次,这一个层次的题目应让学生独立探索解决;三是拓展加深层次,这一类层次的题目设置具有挑战性,可以自主探究,也可以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解题后的总结,即:(1)解题的突破口。(2)解题的规律性总结。(3)易犯的错误。(4)变式延伸(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例如,我2016年6月23日(星期三)给五年级(1)班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部分“统计”有这样一个题。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1)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的水。(2)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如下。

(3)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关于统计部分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害怕,数据大,图表抽象,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据的社会,但是用数学的术语表达就很吃力。就如以上这个例子,让同学思考回答,几乎鸦雀无声,针对此类问题我由浅入深,将一个大题分解成三个小题,逐个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针对统计问题給学生进行归纳,并且找相似问题课下强化练习。

5.总结深化

总结深化是诱导法教学流程的第五环节。总结数学知识与技能,将数学思想与方法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同时提出能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一些具有延伸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聂云霞,郑炎.启发式教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和研究[J].科技信息,2013(15):6-7.

[2]刘永强,林梅.启发式教学探索与研究[J]. TheScience EducationArticleCollect,2013(6):29-30.

[3]赵印奖.论启发式教学的本源特征及其实施要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6):15-16.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