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7-08-23陈龙芬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口头口语交际

陈龙芬

摘要:口语交际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口语交际是双向的动态的过程,包括听说两个方面的训练。高中语文口语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一课堂朗读;二课堂内回答;三五分钟讲话;四演讲比赛;五情景表演使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渐进式地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口语训练

口头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人只要在社会上生存一天。就离不开口语的运用,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飞速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口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培养有口才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作文教学”部分指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这就是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把口语训练与写作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下面我就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谈谈我在近几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初步探索。

一、课堂朗读一一克服畏惧心理的好办法从93届高中学生入学时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差,大倍分学生在大众面的回答問题时,态度忸怩,口语不清,甚至词不达意,男生在这方面尤为突出。那么,怎样消除这种害畏惧心理呢?课堂教学是语文课最基本的授课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主要场合。课堂朗读是克服学生畏惧心理的最好形式。照本朗读学生的心理压力小,站起来读课文就放得开,畏惧心理就慢慢消失。胆子孝声音小的学生要多让他们站起来读,逐步提高其口语能力。

二、课堂内问答一一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表达的初期训练方法,是发挥性的口语练习。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有不少是要求口头答的。这就为教师进行口语训练提供了材料和问题。几乎每课都有这样的练习题,只要坚持不懈地让学生口头回答、就可达到训练目的。为了达到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训练题目时,可以自行设计。设计问题和选择答题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设计问题时除了考虑难易适中,开拓学生的思路外,还要考虑学生经认真思考后能否回答出来,该提示什么,补充什么等。不至于使学生站起来答不出而感到尴尬。在选择回答问题的学生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请学习成绩不同,口头表达能力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在教学中持久地坚持这种训练,既完成了课文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五分钟讲话——指令性口语训练口语训练要经常化,要形成一种习惯,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锻炼的场合。这样才能人人都讲,个个过关。五分钟即兴讲话目的就是这样.训练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讲见闻,讲故事,谈理想等.学生们尽管读高中了,但还是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的。所以开故事会是寓教于乐的一种好的训练方式。除了上面这几种外,课本中的说话训练也是进行五分钟口语训练的素材。在高二我根据课文单元训练的题目,安排了“五分钟讲话”。

为了使学生重视,我按十分制计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语文成绩中。

这次训练的内容是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训练题。单元要求是演讲,我把它换为“五分钟即兴演讲”。可按训练中的题目讲,也可自己确定演讲题。

四、演讲比赛——严格正规的口语练习演讲,是口语表达和口语训练的是高形式。为了检查我两年来的训练结果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我在高二下学期讲完教材内容后,用了六个课时进行“我爱家乡”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不限定时间,题目自拟。为了让学生作充分准备以便演讲成功,我提前两个星期告诉学生,让他们做充分的准备。由于没有限制题目,学生的题目五花八门,但都围绕主题。有“欢迎您到温州来”,有“温州瓯海四季美”,有“温州的美食向你笑”,有“请到温州潇洒走一回”等等,比赛进行得紧张有序、掌声阵阵。气氛异常热烈。学生们既当听众。又做演讲者,还是评委,他们高兴极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情景表演。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年轻人就要放声歌唱。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强烈的交流欲望不可阻挡的。因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巧妙地设置情境,帮助学生战胜内心的怯懦,树立一种积极乐观交流的心态,让他们乐于、勇于、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说话的环境,交流的舞台,持之以恒,那么学生终能做到愿说、会说、能说、敢说,不会为说话交流所苦。如上《雷雨》一文时,可以设计成课本剧,找三名学生大胆尝试,来扮演周朴园、梅侍萍和鲁大海。对于他们的良好表现给予充分的表扬和肯定,这样,其他的学生就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表现的欲望和勇气;在上《静女》时,安排小品表演,许多小组自行编排设计,一下子就有70%左右的同学以其各自的理解来表现小品主题,整堂课的气氛活跃而有序,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陈建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3.

[2]陈钟梁 方有林.语文课程标准、语文学科特点和时代发展要求的统一[J].语文教学通讯,2004,(3):5-8.

猜你喜欢

口头口语交际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两块磁的交际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口头作文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