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路径

2017-08-23武传民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德育管理实现路径农村小学

武传民

摘要: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实施了农村学校建设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撤点并校活动。这一政策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方便了农村孩子上学,彰显了农村教育的规模效益。但是由于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管理难度大、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发展滞后。

目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普遍存在着学校对德育管理重视不够、德育管理制度不合理、德育实践活动比较少等问题。笔者运用逻辑分析法探究了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的内在原因、制约因素等。最后,从优化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环境、树立正确德育管理理念、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实现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教育制度等发生了深刻变革,许多农民工到城市打工,但是子女却无法跟随父母到城市就读,从而产生了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为了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满足农村儿童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调整农村学校布局,要按照就近原则合并农村小学与教学点,有条件的地区要举办寄宿制学校,以满足农村儿童的受教育需求。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撤乡并校的教育资源整合活动,这不仅解决了农村儿童上学难、上学不方便等问题,还保证了农村教育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学质量等,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许多农村小学片面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考试成绩、智育发展等,忽视了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习惯养成、道德成长等。为此,本文从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制约因素,探究了推进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方法措施和实现路径,以期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小学德育管理中,笔者通过自身实践教学经验,结合前期对农村小学德育问题的文献整理。从总体上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德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制度不合理、德育实践活动少等。

1、对德育管理重视不够

当前多数农村小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如“以人为本”、“为学生创造精彩生活”等,这些教育理念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也有利于提高学校德育管理质量,但是多数学校都未将这些办学理念落实到学校管理、教学实践等方面,在教学管理中许多学校仍以考试成绩为导向,而将德育、体育、美育等看成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无疑影响了学校德育管理质量。目前,多数农村小学仍按照应试教育模式开展管理工作,并未将德育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此外,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德育管理目标,但是这些管理目标过于笼统和空泛,不利于落实到德育管理活动中,必然会影响学校德育管理质量。

2、德育管理制度不合理

德育管理制度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制度保障,对于维持学校管理秩序、加强日常教学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许多农村小学都实行机械式、封闭式、标准化管理,将学校管理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严重压缩了学生的自我空间,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诚然,德育制度对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果制度化程度过高,也会制约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许多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制度存在过度泛化的问题。[1]比如,有些学校的奖罚制度规定,学生捡到零钱可以给班级加分,加分多少与金钱数额大小成正比,该制度原本是为了鼓励学生拾金不昧。再如,有些学校要求违反学校纪律的班集体上交罚金,这种以罚代教的教育方式显然违背了德育管理的本质,也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制度产生了排斥心理和对抗情绪。

3、德育实践活动比较少

德育实践活动是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师生身心健康、提高学校德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体制下,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小学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多数小学都缺乏游戏设施、体育设施、运动场所等,学生的业余生活非常单调,学生只能生活于“集中营”般的学校环境中,这些制约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也忙于语文、数学等“正课”教学,很少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和德育实践,这无疑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个性成长。出于学生安全、师资力量不足等方面考虑,学校也很少组织各种德育实践活动,这无疑影响了学校德育管理目标的落实,制约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德育是德性养成和人格培育的基本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灵魂。而儿童道德成长是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儿童的道德认知、道德信仰和道德自觉,外化为儿童的道德习惯和道德实践的过程。学校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儿童道德素质的重要途轻。但是受经济发展、教育政策、师资力量、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发展滞后,德育效果不明显,这些直接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个性发展。此外,农村文化环境较差,家长教育缺乏教育能力,不会恰当地教育和引导儿童,这些都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外部德育环境较差

学校德育管理与社会文化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市场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成了必然趋势,在这种社会环境中道德滑坡、行为失范、信仰虚无等问题日益严重。许多农村都存在欺善怕恶、无事生非的地方恶势力,他们利用麻将、六合彩等方式开展赌博活动,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此外,有些农村青年没有一技之长,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就将赌博作为谋生手段,这些不良的社会行为严重危害了农村社会风气,也给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了儿童学习知识、了解世界、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在许多农村地区上网占据了小学生大部分业余时间,同时,也有许多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常常在黑网吧内“夜不归宿”,这种过度迷恋上网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此外,网络空间中各种信息乌龙混杂、良莠不齐,如各种色情文化、暴力文化、反动文化等严重影响着儿童的道德成长和价值观培育。[2]互联网生活深刻影响了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成长。同时,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普遍较差,多数教师都是民办教师转正的中老年教师,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根本没有能力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和网络德育。

2、学校德育管理观念落后

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和老师的唯一标准,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只有加强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才能获得家长的认可和信任,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源。为此,学校不得不将考试成绩放到第一位,将教学成绩作为教师考评的唯一指标,并将教学成绩直接与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奖金福利等相挂钩。教师只好将精力用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上,很少有精力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成长。因而,在多数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活动也常常是可有可无、流于形式。实践证明,要提高学校德育管理质量,就必须把握学校德育管理的功能、价值、方法等,了解德育活动的内在规律;必须不断更新德育管理理念,创新德育管理方法。但是农村小学普遍存在着德育理念落后、德育价值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影响了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德育管理资源整理不力

农村小学德育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校领导、德育处、班主任、任课教师、生活老师、门岗等校内德育管理主体,还包括学生家长、社区以及基层地方政府,只有充分整合各种德育管理力量,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管理质量,但是多数农村小学并不能有效整合各种德育管理资源,不会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力量。从校外德育资源上看,多数农村小学没有建立“家长一学校”沟通机制,不能很好地利用家长力量开展德育管理工作;不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公安、工商、文化、宣传等行政部门开展校园周边治理活动,导致学校的外部德育环境较差。从校内德育管理方面看,许多农村小学并没有发挥任课教师、门岗、后勤工作人员等人员的德育管理功能,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仅仅为“德育副校长一德育处一班主任”,其中,班主任还要忙于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没有精力开展德育管理活动。最终,在很多农村小学中,德育管理工作就成了德育处的事情,这无疑影响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实现路径

德育是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留守儿童良好道德习惯、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途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体制、传统德育理念、农村教育环境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制度不完善,德育管理方式不合理,德育活动效果较差,这些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农村小学应将德育管理置于重要位置,不断改善学校德育管理环境,创新学校德育管理理念,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以更好地推进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工作。

1、优化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环境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外部环境是相互联系的,人创造了社会环境,同样社会环境也改变着人。因而,在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学校文化环境建设,通过良好的教育环境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良好习惯。比如,学校要狠抓校园卫生工作,每天都要检查班级卫生、学生宿舍、垃圾整理等卫生,并对班级和学生的卫生情况进行评比,以更好地推进学校卫生环境建设。定期开展修剪花木、清除杂草等卫生工作,开展大扫除活动,为学校德育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勤俭节约、团结同学的先进事例,宣传各个班级的好人好事、光荣事迹、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先进个人等。最后,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社会公德、纪律意识、散漫无礼等问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开展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爱护同学等德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纪律意识和思想情操。也可以组织读书小组、音乐兴趣小组、写字比赛等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农村小学生的课余生活。

2、树立正确德育管理理念

道德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为人处世之根本。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中,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肆意泛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严重,这使德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但是农村小学仍以应试教育理念为指导,片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成长、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因而,农村小学应树立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德育观。

一方面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将德育管理纳入学校考评体系之中,作为考评学校领导班子的主要指标:同时,主管部门还要定期到农村小学进行德育检查,了解辖区内各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目标、德育管理制度、德育实践活动、思想品德课程等具体情况,敦促其做好德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强化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思想品德课程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的有效途径。学校应当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教学,将思想品德课程作为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首先,要改變思想品德课程被边缘化的教学现状,为思想品德课程提供足够的课时安排与课外活动时间。其次,应对思想品德教师进行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德育活动组织能力。此外,思想品德课程教师也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积极推进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

3、加强德育管理队伍建设

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3]学校德育管理队伍直接决定着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建设,关系着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成败。只有提高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德育管理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德育管理队伍,才能改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推进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因而,在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应将德育管理队伍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学校领导、班主任等德育管理者的德育管理能力。

校长的德育思想和管理理念直接决定着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也影响着学校的德育管理能力。因而,在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校领导应摄弃“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理念,树立“德育为先”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德育和智育相结合的学校管理制度,将“厚德”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日常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同时,校长要将其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渊博学识等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和学生,正如教育家马联芳所说:“大气的校长能不庸不俗、不歪不斜起表率作用,不能在德的问题上身不正”。[4]

同时,在农村小学,班主任扮演着多种角色,而德育工作者就是其中之一。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开展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还要承担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繁重的工作和责任面前,许多班主任教师都感到力不从心。为此,班主任要进行正确地角色定位,进行正确的“加减运算”,科学合理地推进班级德育工作。同时,班主任可以建立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生活习惯;充分发挥班长、小组长等班干部的班级管理作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范锦飘.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挑战及对策——以东莞市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1,(7):37-38

[2]武海英,马国义.农村寄宿制小学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状况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7):108-109

[3]戴立生.道德情感在德育中的作用解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9,(6):273

[4]马联芳.60个校长的智慧谈话[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356

猜你喜欢

德育管理实现路径农村小学
试析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