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情施教渗透爱的教育

2017-08-23田池元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居里夫人外祖父品味

田池元

新的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三维目标也再次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些要求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掌握语句含义,领悟表达方法,也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感化,并使它们互相渗透,相得益彰。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做到用情施教、渗透爱的教育呢?

一、了解相关背景,激发爱的情感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指出:“读古书阅读它而要得到真切了解,必须明了古人所处的环境和抱负。”读今文亦然。因为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征、所作所为都是在一定的时空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些大小环境去看问题,就难以真切地分析出人物的品质,那么就更难以从人物形象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进而也难以激发爱的情感。

《梅花魂》是五年级上册上的一篇精读课文,其重点是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一共写了五件小事,有的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时会落泪;因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地哭。有的间接表达这种感情,如,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大发脾气;在临走时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有梅花的手绢等。从这些具体的对外祖父言行的描写中,学生体会到了他对梅花、对祖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我们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其有情朗读。为了更深入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进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围绕“外祖父的表现(情感)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哪些关联”展开讨论。在对人物的历史背景的讨论中得到了情感的升华,也受到了爱的教育:在外祖父看来,梅花有一种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管经历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这种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原来,外祖父是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长年漂泊异国他乡,总会有不绝的乡思与无边的愁绪,那种“为异客”、受欺凌、夜不能寐、子孙分离的痛苦日子缠绕他时,他那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之心就会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学生也明白了虽“树高万丈”,但“落叶归根”的道理;感受到了“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的情怀。至此,对老祖父的爱国之情的爱也会油然而生,从而也产生了爱的感染作用。

二、品味情感,激发爱的向往

用情施教,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要有高亢、激动、愉悦的情绪,积极高尚充满正能量的情操来感染学生。在陶冶其情感的同时,也要情感化处理教学内容,以之积极乐观地影响学生,充分有效地发挥情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山中访友》是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它融景美、物美、情美、語言美于一炉。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诗画般的美丽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我在讲授这课时,先出示一组反映山中景色的图片,然后配上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如临其境:看——听——想。在眼前浮现一幕幕画面。

本文从字里行间透射出鲜活的气质和性情,但如没有反复地诵读课文、品味文字,也很难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境,表达的深厚情感。接着进行读的教学。“同学们,课文以《山中访友》为题,作者拜访了哪些友人呢?”经过初读,学生明白了:这里的友人是指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同学们,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与这些朋友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呢?经过深入地读文,细细地品味,找出能反映‘我与‘朋友感情深厚的语句。在此基础上再采取教师引读——学生回答读的方式,配上轻音乐将课堂引向深入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山泉——“要我重新梳妆”;

溪流——“邀我”“唱和”

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有节奏有表情地朗读,同学们已如临其境,感受到作者要拜访的山中好友的无限美好。老师导言:“在这里,所有的‘朋友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与我们促膝谈心,请同学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找出来鉴赏、品味、诵读。”同时略提一下作者的表达方法。

通过听读、接读、品味读、诵读的方式促使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山中“朋友”的美好。学生的美感被激发了出来,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目光寻觅美、品味美,进而向往美。

三、深化情感、让爱更伟大

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形成大都是受其环境中的人、事等诸多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道德情感的产生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典型形象来促进的。所以,我们应凭借语言文字挖掘其形象的深层面——形象的灵魂。这样来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觉得爱的伟大。

如,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时,首先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感受居里夫人的伟大形象: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文中写道:为了提炼纯净的镭……,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在废弃的破棚子里终日烟熏火爎……,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酸碱的点点烧痕……文中还写道: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但她“视名利如粪土”……,当学生理解了人物形象后,再引导挖掘深层。居里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是什么力量让她在极端困苦甚至十分危险的环境下一次又一次从事科学试验?人物的外表、行动是受其内心支配的。当学生经过细读、深思、讨论交流、揣摩、理解了居里夫人的强大、高远内心后便对她产生了敬意之情,也明白了她的所作所为。正是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才使得她在完成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没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是不能创造人间奇迹的!难怪在她获得若干荣誉的情况下,却仍旧是“白净端庄的脸庞里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原来是“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一种崇高的美!此时,学生心中也树立起了一块不朽的丰碑,敬重像居里夫人这样献身科学的人。

“激情、热情是人们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小学生是最富有热情的,他们最容易被文中的人物所感染。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调动他们的情感,激发他们的热情,用情施教,渗透爱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居里夫人外祖父品味
灵感不是等来的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品味六城:追溯中国的印记
居里夫人: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
科学奇女居里夫人
品味中考 提升能力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居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