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级管理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2017-08-23尚青昌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主体意识

尚青昌

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主体意识主体作用班级管理生本教育

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其主要标志就是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制定,要求“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实践与自我成长”,通过调查、讨论、访谈,在合作和分享学习过程中拓展提升。在此过程中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确立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张扬个性

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要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基础。坚持学生主体原则,就是要求教育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并为学生充分展示才能创设机会,使他们置身活动,自主探究,乐与创新;布鲁纳说过:“知识是我们构造起来的一种模式,它是经验里的规律具有了意义和结构”,说明知识的“人本性”决定了知识的本质是创造、开放、不完全和不固定的,为人类创造性的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说明知识是人构建的,更不是客观存在的,进一步说明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知识的主体。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育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要求我们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使学生主体得以凸显、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发展。

爱因斯坦说:“鲜明、优秀的主体个性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上的伟大”。由此可见:人的主体意识对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较强的主体意识,才能真正做到学会学习,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只要学生肯动脑子,又去动手操作,我们的教育教学才可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教育的目标才可能实现,我们的教学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二、大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强化学生求知欲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参与式”教学方法,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也是课堂教学管理重中之重。开放式的课程观、民主化的新型师生关系和“三维目标”的整合,从而为师生树立了终身学习和评价发展的观念。

1.围绕教材内容,引进时政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学生一般对能进一步丰富知识,启迪思维和用已学过的知识探索新知很感兴趣,尤其对自己不明白又迫切需要知道的东西更感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之中,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動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新鲜感。通过教师开发教材,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保持继续探索的愿望和兴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有表现的欲望,这种欲望无疑给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2.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致力于建立一种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极其愉悦的心境中去探索新知,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情感因素与理性认识是协调关联的,情感可以激发和促进心智良性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促使他们不断积累知识和认识世界,并内化为改造自己、改造世界的巨大动力。然而,教师要以巨大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中,关爱学生是前提条件。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对学生温柔、亲切、轻松、形象、幽默一点,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和谐中锻造灵魂。教师要通过情感的投入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愉悦共鸣,促进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乐于学习,赋予创新,使教师的教更能为学生的学服务。因而,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以满腔热情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在每节课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走上讲台,面对学生,让教师的微笑像一缕春风沐浴学生的心田,使他们心有所感,对教师产生敬仰之情,促使学生乐于去做而不至于被动接受。

3.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进而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

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偏离了“生本”为主的教学原则,结果使学生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新课标的推行,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要求教师摆正位置,还学生主体地位,最大范围地处理好师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提供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从而乐教乐学,充分发挥出寓教于乐的崭新形象:

(1)学导式——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引导为主,帮助解难”。

(2)探索发现式——为学生提供一定条件,由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进而去解决问题。采取这一方式,要使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功倍事半。

(3)迁移式——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充分利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讨论式——以导读提纲为载体,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师生讨论,课堂质疑,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4.强化现代教育信息基础与课堂教学整合力度,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课堂教学手段的革新、知识范围的延展、表现手段的超强,为教学提供了更多更广的范围空间。在知识传播方面不但图文并茂,声韵相随,很容易突破教学重难点,轻而易举地化抽象为具体,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运用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优势,充分激活课堂教学每个环节、各个要素,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优化。

5.让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从教室走向社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愿望。

许多学生对尚未知道的东西都怀着一颗好奇心,教育工作者应顺应学生这颗好奇心,让课堂教学不再封闭,让知识获取不再限于课本,促使他们去探索,同时加大信息量,使其在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掌握,有所解决。

总之,在新课改理念的呼吁下,只要我们转变观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主体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进一步尊重学生人格尊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就定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年版

中国智慧教育督导“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论文

课题批准号:LHY161794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主体意识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何谓“主体间性”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