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候“慢”学生,倾听花开的声音

2017-08-23林瑞平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林瑞平

摘要:作为一名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慢”学生,让他们从容健康地成长起来呢?教育者不应该急功近利、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宽容信任学生,鼓励赞扬学生,守候与等待“慢”学生,使其养成好习惯,逐渐进步,使“慢”学生的花期如期綻放,倾听花开的声音。

关键词:慢学生;爱与鼓励;宽容与信任;规律与习惯;守候与等待

一、引言

一名父亲有四个儿子,四个孩子中三个儿子都非常优秀,只有二儿子最让他头疼。二儿子很叛逆,甚至零分也试过,一次在超市里偷盗被当场抓住。看到孩子偷盗被抓住,他也没有认为孩子是坏孩子,在得知孩子只是因为好奇而偷盗,父亲选择坚定地做孩子的靠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并没有因为他是坏孩子而减少半分。一次偶然的机会,孩子加入了学校的摔跤队,很幸运,儿子得到了教练的赏识。儿子第一次发现学习好能赢得尊重,于是发奋学习,不仅顺利考上大学,而且成为学业上的佼佼者。30岁那年,被提拔为华盛顿大学医院的副院长。这是台湾著名成功学大师黑幼龙真实的家教故事。黑幼龙欣慰之余感慨地说:“父母很容易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差就没希望了,其实如果做到慢养,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更优秀。”

二、守候“慢”学生,倾听花开的声音

“慢”学生指的是在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纪律上相对比较落后的孩子,他们因为智力因素、家庭因素、习惯等外部原因导致思想上、学习上、纪律上都比其他孩子稍微落后。作为一名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慢”学生,让他们从容健康地成长起来呢?在这里,我也想借用黑老说过的一番话来回答——“教育孩子不要太担忧、太着急。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养,可以让孩子发现最好的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用这种态度去对待学生——守候“慢”学生,倾听花开的声音!

1.爱与鼓励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对待“慢”学生,教师不应该歧视或者忽略,我们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落后的原因。面对学生反复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有爱心和耐心,要知道让孩子改变以往的惯有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 “慢”下来,要循循善诱,要多鼓励赞扬,不急功近利。老师鼓励的语言是火,温暖学生的心灵。我们应多给学生鼓励,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表现自己、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在尝试成功中培养起自信,怀着积极高昂的心态迎接生活,从自卑中奋起。哲人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鼓励与赞扬的力量能催人奋进,能激荡人心,激励人上进,所以身为教育者,我们应当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它放大,用温暖的话语去抚慰、去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慢慢发现自己的长处,走向成功。就像名人海伦.凯勒,她一出生就是一个残疾人,双目失明双耳失聪还不能讲话,她的老师一直鼓励她学习,肯定她的价值,最终海伦成为一个出色的文学家。

2.宽容与信任

班级里学生的人数一般比较多,而且学生本身也存在个体差异,这给我们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程度上的难度。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是那些存在问题比较多的孩子。我们一定要“慢”下来,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深入孩子当中去帮助孩子克服身上的缺点。帮助学生克服缺点这是一个慢过程,需要足够的宽容和信任。下课了,慢一慢脚步,走到学生当中去聊一聊,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去体会他们心中的困惑;放学了,跟孩子谈谈他们的问题,不一味地批评惩罚,要不厌其烦,反复纠正,让孩子在老师宽容和信任的教育中改掉小毛病。在一次我们市级举办的班主任技能大赛的解决问题的问答赛中,一位学院的副教授问我:“当学生身上的毛病总是改不掉,身上有很多坏习惯,小毛病,作为班主任,你怎么对待这个问题?”我想了一想,从容地微笑着回答“这很正常,孩子身上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小毛病、坏习惯,如果一点小缺点也没有,那不是孩子。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教师要宽容和信任,只要不属于原则性的毛病,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孩子犯错误,在不断犯错和纠正中,孩子会更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不是让孩子一味地认为犯了错误就不是好学生,从此就一蹶不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莫说孩子,就是大人,面对自己的一些坏习惯也不是能一下子改掉,例如吸了多年的烟,搓了多年的麻将,能一下子戒掉吗?答案是否定的,所以,面对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我们要宽容对待,相信孩子能改正。让孩子感觉老师对他的宽容与信任,觉得老师是站在他这一方的,心理距离近了,说教效果也加倍有效……”看着副教授频频点头和欣赏的笑容,我知道她很满意我的答案。

3.规律与习惯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按照螺旋式向前发展的规律成长的。学生往往是在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循环和反复中成长。”在实际教育中,很多教育者对待学生的错误多是采取批评惩罚的方式去解决,短期内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是过不了多久,小毛病还会再犯。如果教师还是再使用批评惩罚的方式去教育学生,估计效果不大,而且会引起学生厌学畏难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更是不利。我觉得用好习惯去掐灭学生的坏毛病的苗子,效果更好。不过这是一个持久漫长的过程,期间还要得到家长的配合教育,教师不断反复教育,潜移默化去净化孩子心灵,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这比批评惩罚的教育效果要更持久更有效。

小炜是一个学习中等的学生,性子也很慢。为了让她能“快”起来,首先我深入了解她的成长背景:她的家长不是很管她的学习,孩子出现问题总是批评责骂,对孩子要求过高,在学习上也没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在家长面前总是装作很努力勤奋,家长一不监管就拖拉松散,在学习中还边做作业边玩其他小玩意,学习低效。了解孩子的情况后,我找到孩子指出了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孩子性子慢和学习低效的成因,给孩子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细致到早午晚各个时间段的学习任务和完成时间,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养成快速而专注的好习惯和学习的其他好习惯。在制定计划后,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和监管,教师定期跟踪和沟通,采集家长反馈的信息,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在这样反复修正自己的过程中,慢慢地变得“快”起来了。

4.守候与等待

每个孩子都是会盛开的花朵,只是花期有所不同,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耐心守候,等待花开那刻。我们要爱学生,宽容信任学生,鼓励与赞扬学生,放慢脚步去等待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修正,在守候中倾听花开的声音,让孩子在“慢”中成长,花开那刻,美丽芬芳!

参考文献:

[1]俐俐妈妈,《铜陵家庭教育》2015年10月,《慢养孩子,静待花开》黑幼龙育子感悟

[2]蔡旻捷,《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4年第05期,《“慢培”学生,静待花开》

[3]罗丽芳,《新课程(小学)》2016年第08期,《“慢”中教育,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