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
2017-08-23梁嘉黎
梁嘉黎
摘要:现在的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很容易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这样的自我意识会让学生错失到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我们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强的意志和良好
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德育教育
一、创新与创新人才
所谓创新,是指在前人或他人已经发现或发明的成果的基础上,能够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创造新的事物,或者能够时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作出创造性的运用。创新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发现式创新,即经过探索和研究從而认识以前客观存在,但来被前人或他人认识的趋势、规律、本质或重要事实等,这种创新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另一种是发明式创新,即创造出以前不曾存在,并经实践验证可以应用的新事物、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或新方法等,这种发明式创新属于改革世界的范畴。两者的共同特点都是为了创造新的世界。创新最本质的特征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它追求的是“新异”、“独特”、“最佳”、“强势”,并必须有益于人关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具有这种发现式创新成发明式创新能力的人就是创新人才,他们是人类社会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是新的生产力的封喇者和代表者。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智活动,但这次不是高深莫测、高不可攀,仅属于少数人物的“专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创新能力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素质,只要是正常的人,都具有创新的禀赋,都可以通过学习、训练得到开发、强化和提高,都有可能成为创新人才。
那么,能创新就是创新人才吗?朗加明认为,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品德性、才智高、胆魄大和毅力强的素质,富有创新意识,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去认识世界或改革世界,对人类的和平幸福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
根据这一定义,创新人才的素质应该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智力因素,二是非智力因素。它反映的是创新人才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完美统一。它要求创新人才不但要知道如何创造,还需要知道为什么去创造,前者属于创造技能的问题,后者属于价值判断的问题。只有这两者有机结合才是一个真正的创新人才,能够创新但不符合人类进步普遍价值标准的人不能算作创新人才。
二、情感熏陶
情感熏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教师的影响。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然后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2.环境的熏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强烈的环境感染下,产生自觉提高的意识和行为。3.艺术的陶冶。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良好品质。教师要促进学生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环境的净化和美化的过程中,感受良好的艺术之美,用极具亲和力的道德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三、强化师德是育人的先导
1.小学阶段的孩子思想意识尚处于模糊状态,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尚不够明晰。故而,老师是孩子积极效仿的榜样。出于敬佩从言行举止的单纯模仿,到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所以严抓师风师德建设,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在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中,以身作则,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反思进步,成为学生道德成长中的引路人。
2.强化积极乐观思想渗透
在实践中,鼓励孩子不断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小学阶段处于思想道德意识初具雏形的阶段,教会孩子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客观地认识他人,逐步认识社会,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的信念。在不断地与人接触中,学会与人合作,乐于积极竞争进步,客观面对小小的失败挫折等,培养孩子柔韧的性格,不偏激、不盲目乐观,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3.优化德育环境,借助学校力量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载体。有怎样的德育环境,无形当中就反映了怎样的德育水平。加强校园的德育文化建设,让孩子在每个举手投足间感受到正能量。利用德育标语、展示栏等多种方式打造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德育理念。
四、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又一途径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特别是生活在新疆南疆农村的孩子,由于地域发展水平所限,经济、信息、文化相对与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使得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少,视野狭窄,知识面欠缺,同样获得正能量的机会也少,因而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有利于学生从书本中受到良好精神的熏陶,在阅读中了解世界,掌握知识,陶冶情操,了解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以文中的模范人物为榜样,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体会真正的真善美。 高尔基曾说:“鸟美在羽翼,人美在学识。”可见,人只有在具备很多学识的时候,才能了解文化的底蕴,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真善美,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它发芽,并且茁壮成长。
总之:从这个新体系看,它完会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基础出发点,把德育作为一种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非才智性因素来处理的。我们相信,如果将德育与人的发展、人的成才紧密结合起来,德育会在长期低述的徘徊中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是德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21世纪的挑战,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要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突出的个性以及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有很多中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