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017-08-23李红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热情激发语文

李红

摘要:兴趣是人类积极地进行认知活动或探索世界的认识倾向,是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对学习语文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现在高年级的小学生普遍对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的确,随着年级的升高,语文不再像低年级时的简单易懂,有些课文需要篇幅长、语句晦涩难懂,修辞手法、各种句式接踵而来。不像体育美术音乐仍然那样有活泼生动有趣,可以做运动、画画唱歌,语文有些枯燥无味,令人厌烦,作为语文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尤为重要。我从四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希望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提供好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做好相互间的沟通,我相信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关键词:激发;语文;热情

一、以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是正式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有专家提出:“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来考察。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效的。”当学生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他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具体学情与教学内容提出富有探索性、艺术性与趣味性的问题,以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投入到教学中来。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提出的问题主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并富有情趣。这样就能把学生引入到有关情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求的思维活动。例如,高年级的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长篇的语文课文,有时无法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中引导,提一些小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把语文融入生活,将原有的对生活的热情转移到学习上来。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语文作为我们国家的第一语言来学习,如何教好语文就成为所有教师关心的共同话题。所以语文教学对我们的生活尤其重要,因为只有在学语文时融合生活,才能在以后学习中更好地自主地在生活中应用语文。近年来,为了真实地使语文走进生活,更生活化,语文课堂采取情景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语文学习更生动,更生活化。到了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语法也随之重要起来,课文不再是一两句话的小篇幅,这就需要小学生能够及时理解,因此,把语文融入生活:1、将语文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不要学语文,而要生活在语文当中。2、把比较难记的生字词制作成海报,贴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3、让读课文变成“最大的爱好”。早上来学校早读,第一件事就是“大声朗诵课文”。4、随时随地携带一个摘抄本,收集难记的生字词、好句子,尤其是名言警句。5、收集好文章,将所有让自己心动的文章反复朗读,最好能脱口而出其中优美的语句,并且学习里面的修辞手法,为写作奠定基础,因为只有背诵课文才是征服语文的最终解决之路。6、要养成一种伟大的习惯:善于利用一天当中大量的、被忽略的、被浪费的一分钟、两分钟,你一旦有了这个伟大的习惯,你的一天将是别人的两天,甚至三天。12、疯狂地热爱难记的生字词,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记不住的,只有是因为重复不够。13、疯狂收集和掌握病句。语文的一个难点就是语法排列,也可以称为病句。14、把每天坚持朗读语文当成训练自己意志力的一个办法。这种训练一举两得:既让自己变得更有意志,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这样就把对学习的热情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增强语文应用的意识,明确学习语文的意义和重要性,诱导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加强语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入手,用生活架起学生通过语文知识殿堂的桥梁,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增强学生对语文的亲切感,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语文世界。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对学生积极期望,让学生树立信心。

情感的激励可使学习者向着目标努力前进。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他们对某个学科的兴趣往往随着对这个学科的教师的情感变化而变动,喜欢这个教师,就会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亦然。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像中的“热情”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内课外,加强与学生交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争取尽快成为学生的知己良朋,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感。

四、小结

总之,进行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是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师研修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努力使自己的教学不再僵化,不再机械化,而是走向互动、开放和创新的新局面,培养学生对学习产生稳定、自发、持久的兴趣。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天平.小學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导学》.2011

[2]李俊霞.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

[3]田世国.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俪人:教师》.2016

[4]李应熙.探讨如何激发小学语文课堂学生的参与热情.《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

猜你喜欢

热情激发语文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热情的小山羊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你有没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