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法

2017-08-23黄蕤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教师

黄蕤

教学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一种好的方法,就可以使化学课满堂生辉,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下面谈谈初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師的系统讲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成矛盾转化,从而使学生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所以本人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教师在发挥导引作用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环节:1、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师如何教,又备学生如何学;既考虑教材、“课标”要求,又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并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2、在课堂中“走出演讲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而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3、在课后不使学生进入大量的“题海”,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上好化学第一课。

有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整堂课的程序设计为制趣—初立志—讨论—实验—自学—辨析—再立志。

三、激发交流欲望。

上课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形: 老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但有的学生却无从入手, 一点看不到合作的迹象。原因是教师没有及时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使合作学习的环节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所以,在合作学习活动开始之前, 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具体要求怎样, 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 准备一定要充分,讲得详细一些。 还应通过学生示范来增加感性认识。合作学习不是速成的, 一定要多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机会, 教师在每个小组旁边仔细观察、及时指导、及时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开始时不怕耽误时间, 只要学生掌握了合作的方法, 以后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四、进行科学授课。

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精髓。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的学习留有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被动式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1、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不要由教师提出;凡是学生能够说出的答案,就不要由教师直接给出。2、教师要服从于学生,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想法,不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教师相同。3、进度要服从于效果,当学生进行研究、讨论、思考而占用较多时间时,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思路。4、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共同探讨每个问题。

五、穿插化学故事。

课堂教学的40分钟,如何能使学生开动脑筋,乐于学习,教师语言的故事性、趣味性非常重要。人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老年,都对故事情有独钟,教师如能把所授知识故事化,寓庄于谐,那就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如讲授“二氧化碳性质”时,做这样的描述:在意大利的阿尔卑斯山的山脚下,有一个山洞,当地人把它叫做“屠狗洞”,因为一旦有狗进入洞的深处时,狗便躺下死掉,而人进入却安然无恙。当地有些年岁大的人说洞里有“屠狗妖”,所以狗进入会死掉。问:谁能解释一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此时学生的兴趣很浓,都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在独立思考的同时,允许他们相互研究和看书,结果大部分学生能圆满的回答出这个问题:那里并不存在“屠狗妖”,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的下层,并且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狗比人矮,所以狗会因缺氧而窒息死亡,而人则平安无事。又问你如果须进入这样的场合你将怎么办呢?学生会很自然的答出:做灯火试验。最后让一名同学根据以上现象总结出二氧化碳的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即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化学性质是不能供给呼吸。通过讲解以上有趣的故事,学生的兴趣倍增,所学知识也能牢固的记住。

六、联系生活实践。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一旦将它们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会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教材的一些内容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例如,在“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和氮气的用途教学中,联系学生喜爱的膨化食品的包装袋中气体成分让学生进行讨论:1、为何要在包装食品时充入气体?作用是什么?2、猜想气体成分是什么?3、初步验证的方法和现象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的结论有:1、充入的气体可能是空气,这样产品在储藏、运输、销售的过程中免受碾压、挤碎;2、不同意见认为充入的气体是氮气,因为食品会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学变化,食品易变质,而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又不供呼吸,它清洁、无毒、干燥,能保证膨化食品长期不变色变味,食用安全。3、用针筒抽取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注射到放有燃着蜡烛的集气瓶中,如果燃着的蜡烛熄灭,则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氮气;如果燃着蜡烛没有明显变化,则是空气。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教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秋天在哪里
奇妙的化学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