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

2017-08-23罗维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情趣语感课文

罗维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良好的語感对于学生答题,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何谓语感?语感就是学生对于语言的感受力,也就是对词语意义,语句内容,文章主旨的一种透彻理解的能力,每个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都具有其内在的情趣和深刻的含义,仅限字典词典的注释,并不能真正理解它的真情实感。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含义,悟出文章背后的东西,就必须联系整篇文章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

在练习中经常有这样的题目:“把带点的词与括号内的词交换行不行,并简单的说说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区别?

1,不知细叶谁裁(剪)出,春色满园关(留)不住。

2,二月春风似(像)剪刀,一枝红杏出(越)墙来。

3,儿童疾走(捕)追黄碟,飞入菜花无(没)处寻。

4,春风又绿(吹)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回)。

这样的题型在小学高年级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回答,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缺乏敏锐的语感,不能从整体上说出加点的字对于全诗意境创造的意义。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夏丐尊曾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这段话,明确的指出了语感在语言的运用中的作用。

语感是一种较高的文字欣赏能力,从范畴中来讲,大致包括了对语言的形象感,情趣感,风格感。

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课堂情景来说一说这三方面。

1形象感:就是学生在读课文时,将课文中的文字变成图画在脑海里形成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行,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如在《游子吟》的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多读“密密缝”寸草心”三春晖”这几个词,让他们理解意思,最后让学生自己感悟,放声朗读全诗。

形象语感是阅读作品的基础。

2情趣感:在形象语感的基础上体会出文字背后的感情以及文字的自然情趣。读文章要披文入情,必须有一种敏锐的情趣语感,否则就不能真正理解其中蕴藏的意思感情,如柳宗元的《江雪》一诗,诗中的“蓑笠翁”,即是翁,年迈体衰居多。一二句写出了寒凝大地,从“绝”,“灭”想必江面冰封,从“蓑笠”说明了雪花仍在继续纷飞,严寒在纵深发展,如此酷境,为何选择此时钓鱼呢?又如何独钓呢?这里就叫我们不由得要联想起这位蓑笠翁的生活状况和感情世界,进一步思考诗的寓意又是什么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思考文章的言外之意,句外之音,分析思考作家的写作意图。

3风格感:就是要明确的感受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文章的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从语言方法表现出来,而且往往是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风格,所以有人说:“文如其人”。如笔者在执教《燕子》一课时,作者笔下的燕子是“在微风中,在阳光下斜飞于天空之上,还有几只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横掠着,其剪尾或翼尖偶沾水面一下,那小圆晕就一圈圈的荡漾开去。”这里的“斜飞”“横掠”“偶沾”用得何等的妥帖精微。都需要学生慢慢去琢磨去体会去思索。

总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词语有正确的透彻的理解,不仅要能掌握它的本义,还要能掌握它的引申义,在教学中要加强读写训练,通过组织对话,朗读,讲演,听写,讨论等培养学生对口语的敏锐感受力,要强调朗读技巧和揣摩课文意思,做到“闭目凝思,化入其中,进入角色,体验内心,纵横比较,反复揣摩”引导学生在想象中绘形,入境,悟情。这样天长日久,反复练习,学生的较强“语感力”方可习得。

总之,学生的语感训练必不可少,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情趣语感课文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爱情趣数字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端午节的来历
情趣
背课文
给生活点小情趣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四格情趣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