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创作在民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2017-08-23黄凰
黄凰
一、民族歌曲二度创作准备
唱好民歌的前提是对民歌的创作过程有充分的认识。其创作过程分为两类,一种是“一度创作”,指词、曲作家对声乐作品的前期创作,基本指留在谱面的东西。“二度创作”是指歌唱演员把自己的情感体会融入到声乐作品中,在表演上产生画面感。舞台实践,是对歌唱演员的检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是歌唱演员追求的最高目标。
民族歌手需要懂得合理运用艺术表演的规律,做好民族歌曲二度创作准备。首先,对作品进行了解,对歌词和旋律有背唱的能力。其次,分析作品,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意义。最后,在完全理解作品含义的基础上,深层次地对作品进行处理。艺术处理的手法很重要。一是把艺术技巧和歌唱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二是把音乐旋律和歌唱内容相结合,三是把“字正腔圆”和“深情并茂”相结合。只有歌唱演员做好歌曲的二度创作,音乐的内涵才可以充分地表演出来。其演唱的作品才能达到感人的效果。
二、二度创作的特点
1.互动性
声乐演唱不仅需要歌唱演员对词曲进行深入的理解,灵活地运用演唱技巧去表达作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互动,让观众对演唱的作品产生共鸣。随着经济文化飞速地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不断提高,观众喜欢能够表达出他们的内心情感、表现他们日常生活的声乐作品。这就要求歌唱演员提高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演唱时能与观众真情互动,使观众感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演唱者和观众互动,那永远是自我欣赏,歌曲的传唱度会减弱,其艺术价值也会降低。
2.互融性
在民歌演唱中,歌词和表演的体现需要歌唱性和互融性相结合。一首歌曲是历史文化和情感经历的写照,歌唱演员需要赋予歌曲生命力。歌唱者既能对歌曲做到最棒的诠释,又能推动艺术文化的传播。通过演唱者对作品的再度创作,使得原有的艺术价值得到提高,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和人民的心声。
三、作为二度创作的基础要求——熟悉作品
作为一名歌唱演员拿到一首新曲的时候,第一步必须做到熟悉歌词和旋律,从以下的方法途径可以达到对作品的熟悉。
(一)、朗诵歌词
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复杂的情感通过诗词加以提炼,使歌曲作品生动化、形象化。
歌词语言具有“抑、扬、顿、挫”四个艺术特点。根据歌词内容来设定每一句的语气, 对字的语调(朗读轻柔或加强重音)进行合理地情感处理。尤其是渲染宏伟壮观的场面,演唱者应注意咬字“喷口”的力度,做到铿锵有力。在朗诵歌词时,还应追求口语美,吟诵歌词时注意流畅性,对于那些难发音的字,应反复朗诵,不断琢磨,达到充分理解歌词内容后再进行演唱。当然演唱歌曲时注重口语美不会丢失诗词的文学性,诗词的语音语态自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得出歌词朗诵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意义。把静止的歌词生动、活跃化,增强了歌唱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感觉。
(二)、默背歌谱
拿到新曲,歌唱者应采用默背的方法,在心里面把旋律节奏记下来以此达到熟练的程度后方能进行填词。识谱能力强的歌者可以把曲谱和歌词联系起来一起默背。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嗓子疲劳、节省嗓音,同时也加快了对歌曲的熟练程度。
四、民族歌曲的处理和演唱提示在二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歌曲的感染力,演唱者需要对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凡经过自我精心处理过的作品都会使其内容表达更准确,表演更生动。在作品的处理上需要遵守一项规则,遵守艺术对比的规律。不论是演唱京歌(融入京剧元素的歌曲)、地方民歌、创作歌曲以及民族歌剧片段,都要灵活运用对比手法,把歌曲的情绪对比,强弱对比做到极致,达到观众拍手叫绝的艺术效果。下面以两首民歌为例,从歌曲的处理和演唱提示这两个方面分析二度创作的重要性。
(一)《又长浏阳河》
歌曲背景:《又唱浏阳河》是由郭天柱作词,邓东源作曲,宋祖英首唱的歌曲。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农民丰收后的欢喜、高兴的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歌曲抒发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主旋律反复地出现,不仅带来了纯真朴实的气息,而且也凸显了时代的热情感。音乐分析:歌词质朴、亲切,调性为徵调式,其节奏多为切分和附点,音域跨度不大,旋律线条优美。作曲家这样谱曲,主要对主旋律的高潮部分进行烘托。使听众能感受到湖南人民的热情,美妙的旋律在脑海中回荡。演唱提示:作品具有湖南地方花鼓戏特色,浏阳河流经湖南湘江的湘潭县,这个地方走出了一位国家领导人毛主席,所以《又唱浏阳河》也成了歌颂毛主席的真实写照。第一段词,喻写新中国成立,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人民永远记着毛主席的恩情。第二段,描写毛主席带领人民大众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奔向美好生活的情境。演唱者要领会这首歌的思想感情,有对毛主席的敬仰、感激、悼念、怀念之情。做到用真情实感去说故事,用说的方式去唱歌,给人亲切的感觉。
(二)《芦花》
歌曲背景:《芦花》是贺东久作词、印青作曲,经第十一届青歌赛由青年歌手雷佳演唱的作品。曲调清晰脱俗、婉转动听。歌曲描写了姑娘对远在他乡保卫祖国的心上人思念之情。其音乐主题虽然含蓄委婉,却能给听众带来震撼的感觉,是抒情歌曲类的代表之作。音乐分析:作词家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以芦花来寄托渔家姑娘的情感,“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梦相随”,芦花为媒,千里万里寄相思之情。值得关注的是词作者并没有把这种感情写得很凄美而是发展成大爱“莫忘故乡春光好,早戴红花报春回”。鼓励心爱的人保卫祖国边疆,待到建功立业后返回家乡,这份大爱之情特别让人感动。演唱提示: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拿捏准情感,抒发真情歌唱。唱出八分之六的节奏特点(强弱弱、次强弱弱),带着幸福感去演唱。演唱前半段,眼中要有画面感,能看见漫天飞舞的芦花随风起舞,歌声满满地都是对芦花的赞美。后半段是歌唱的高潮,也是歌唱的主题,要自信地歌唱同时说出心中所想“早戴红花报春回”。整首歌曲要求演唱流畅,对气息的控制较高,声音要通透。
五、二度创作对民族歌曲曲风、韵味的把握的重要意义
民歌唱法和美声、流行唱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要求有健全的歌唱通道、清晰地咬字行腔和恰到好處的歌唱表演。为了展示民族地域风格特色,歌唱者必须准确把握歌曲韵味风格,还原最初的民歌采风情景,才能演绎出作品的内涵。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族歌曲都会有它独特的个性特点,所以,歌唱演员在风格的把握上必须下功夫,民歌是以民族风情为题材,歌唱者需依据艺术作品背景和情绪进行表演,绝对不能无中生有画蛇添足。我国民族歌曲风格按地域可划分两派。一是东南地区(东南派),我国东南地区山清水秀、气候湿润,当地人讲话语气温柔,语调平稳。因此,演唱歌曲风格也是温婉柔和、优美细腻。二是西北地区(西北派),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当地人们性格豪爽,由此可见,音乐旋律也高亢激昂,歌唱演员在演唱此类作品时感情要热烈,声音要浑厚。演唱民歌的精髓就在于韵味的把握,歌唱演员要以字带歌、以情带歌,通过掌握行腔的装饰音、倚音,达到“情声合一”的效果。
六、二度创作对歌唱情感的认识和演绎的重要意义
传统民族声乐讲究以情托字,以声传情,“欢哥则声与乐谐,悲歌则声与乐泣”。“声”在歌曲演唱中占主导地位,“情”则歌曲演唱中的灵魂,“未唱曲前先酝酿情”,使声、情完美融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声情并茂”。“好乐者,情之不变也”,喜欢唱歌的人,想受到观众的喜爱,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嗓音条件和高超的歌唱技艺。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这样的歌唱演员才能完整地把作品演绎给观众欣赏。古人唱歌唱情,今人唱歌唱声,这个问题在现在的声乐课堂中或民歌表演艺术上都会反应出来。歌唱者过多地去追求演唱技巧,对演唱作品的来源、背景完全不去了解,难以抓住歌曲真正表达的情感。歌唱技巧本是为歌唱情感服务的,忽略情感的演唱方式是口唱心不唱、面上身上无曲,这就被人们称作为无情之曲。
作为歌唱演员,要完美地诠释歌曲的风格和内涵,就必须在理解词曲作家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二度创作。在生活中找灵感,将歌曲的主人公性格特点表演出来,做到“演什么像什么”,这就是二度创作的灵魂价值体现。
(作者单位:阿坝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