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优化
2017-08-23韩玉秋
韩玉秋
内容摘要:我国的教育事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新课程改革提出后,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被争先提出并应用到实际教学环节中。信息技术已被各行各业所重视,在我国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化就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 环境 语文课堂教学 结构优化
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21世纪的语文课堂教学也需在传统课程教学基础上进行改革,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新课改对课堂教学提出新要求,即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语文知识,并能够感受到语文中的乐趣。信息化环境的语文课堂教学可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来营造这种轻松的环境,事半功倍的实现教学目标。
1.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
就我国语文教材来看,其资源是不断挑选与提炼出来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多是通过教师讲解与板书来与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接受者,积极性相对较低,所以教学效果也不乐观。
从我国一些发达城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行信息技术的效果可知,信息化环境中能充分将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发挥出来,打破传统沉闷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将教学课堂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动态教学环境,学生积极性大幅度提高,这对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十分有益,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尽相同,这使得我国教学资源整体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平衡现象。经济与信息化技术发展较快的地区,其教育领域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但一些较落后的地区,其运用到教育中的信息化程度也较低。由此可见,信息化程度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尤为重要的。
2构建多媒体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结构
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进行有机结合,来活化信息传递,实施情景装设,进行观摩感知和探索理解,在此基础上加以点拨指导,并组织达标训练等,优化教学结构及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整体优化,进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1 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通过组合运用各种多媒体与计算机,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使学生从内在产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抒情类文章时,教师可选择幻灯片、电视配乐朗诵等为学生创设情境交融的语文环境,促进学生对文章所表达含义的理解程度。
2.2 通过观摩感知完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知
形象的图片和语言能引领学生对教学内容加以观摩和认识,尤其是针对说明文,声像教材所具有的直观性与感染力特点是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通过多媒体方式将说明文的主要对象展现给学生,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例如针对《苏州园林》这一篇文章,教师先为学生播放相关录像,引导学生走进园林,之后可通过启发式的导语来将学生带回文字表达中,从而使学生真实地在感性上对园林有所认识。
2.3 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理解,并加以点拨指导
在观摩感知基础上,教师通过运用投影展示给学生课堂提纲和疑问,引导学生理解并探究文章内在深意。这一环节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意识地促进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使其能够由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
在经过了情境创设、观摩感知和探索理解环境后,针对学生较深层次的疑问,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来对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
2.4 通过达标训练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
教师可提前精心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课堂练习,并在达标训练环节运用投影等形式进行课堂训练,及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在减轻学生课外负担的同时增大课堂的知识密度。
通过以上五个教学环节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多媒体真正深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将课文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教师授课的思路及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融合,实现科学、艺术与思想的有机结合,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 教育信息环境下,对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发展,现代教育信息环境所带来的教育价值、教学对象、教学过程及资源获得等多方面的转变,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并不斷完成重心转移,并将理论引入课程整合实践中来,方能完成更高的教学要求。另外,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与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习方法的基础,未来的信息技术能力势必会成为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功能。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是必然趋势,只有不断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整合,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烟台工贸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