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探讨

2017-08-23马艳萍

东方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广西

马艳萍

摘要: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国家间和国际性问题越来越需要世界各国参与合作共同解决。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也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化职能作用。

关键词: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广西民办高等教育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

民办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发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如果民办高等教育只学习国内名校,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比较小,必须走出去学习国外的经验教学。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迅速,高校也需要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化职能,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化社会中教育发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其他国家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来看,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

高等教育国际化即国际间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是教育面向世界, 重视借鉴、学习他国之长,把本国教育融入到国际教育的一种活动过程。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其发端于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 随后即在全球推广开来, 并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 高等教育被纳入服务贸易总协定,跨国办学和大规模留学潮及国际间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而得到跨越式发展,是国内外教育界学者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因此,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背景下,研究广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问题, 具有非常必要性。

二、广西民办高等教育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可能性

(一)发达国家都积极推行教育国际化

在国际上,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走在了领先的位置。美国在1946年国会通过了《富布赖特法案》(Fulbright Act),法案规定设立美国学生和教授在国外讲学或研究基金;同时设立奖学金计划,支持外国学生和学者来美国学习或从事研究机构。美国的高等教育在国际化方面一直是世界领先,这跟联邦政府的有力支持分不开。近些年来,美国通过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学生在全球市场工作做准备”、“形成与其他国家强有力的关系”,为美国在21世纪继续领导世界,提供教育、文化和人才基础。

日本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地位的提高,便提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口号,并将此作为本国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对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有关建议:应该使人们认识,只有做一个出色的国际人,才能做一个出色的日本人;采取措施,加速国际化进程。1995年,日本文部省指出:“为增进国际理解,确保世界和平与社会的稳定,必须有计划地推进教育、文化、体育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对外开放。”

欧洲于1995年通过并实施了《苏格拉底项目》,为了促进各国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合作,包括高等教育、外语教学、教育信息交流、教师流动等。

(二)国家政策支持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十四条提出:“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大胆吸收世界各国发展和管理教育的成功经验。国家支持留学,鼓励回国,继续扩大派遣留学生;改革来华留学生的招生和管理工作,加强我国高等学校同外国高等学校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与国外学校或专家聯合培养人才、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大力加强对外汉语教学。”

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作了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999年1月13日,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对高等学校的教育交流工作提出了专门要求。这些措施,着眼于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突出了高等教育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国政府奖学金的管理规定》,为资助世界各国学生、学者到中国高等学校进行学习和研究,设立中国政府奖学金。2003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加强全方位、高层次的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确定了扩大教育开放的方针——“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三)广西民办高等教育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遇

在2016年7月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指出: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开创教育美好明天。

广西一头连着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头连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处于“一带一路”的结合部、交汇点,有条件成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是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广西通过昆明、贵阳、成都、重庆,或通过长沙、武汉、郑州,延伸到兰州、西安与欧亚大陆桥贯通,从而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连接起来,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广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广西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涉外服务等方面需要大量精通某一国家语言或专业知识的人才。此为广西民办高等教育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

三、广西民办高等教育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构想

(一)基于中国—东盟背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构想

1.加强高校自身建设,提高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

广西民办高校惟有将自身融入国际合作的潮流中,用国际化的视野来要求、改革与发展自己,才能与国际接轨,缩小与国内外高校的差距。第一,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体现了高校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是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表现,也是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第二,加强建设民办高水平的大学,以带动其他高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加强建设一两所高水平的民办大学,以水平较高的高校,推动这些高校的国际化水平,扩大其在东盟国家的影响,以带动其他高校的国际化发展。第三,推动高校的教学、管理、课程体系及内容、教学方法的观念更新和实践上的创新。第四,加强各高校在“软件”、“硬件”方面的建设,建设高素质、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创建和谐校园。

2.突出特色,弘扬民族文化,国际化与民族化并举

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各国高等教育为实现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要拥有开阔的胸襟,开放自己的教育市场,吸纳他国高等教育的优势。国际化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方式和过程,要通过國际化来促进和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及人才质量水平。高等教育民族化则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是在现代化水平之上的特色与质量的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相对民族化而言的,没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就没有民族化。二者对立统一、相辅相成。

(二)基于中国—东盟背景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应对策略

1.增强国际化意识,促进广西高校国际化发展

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首先是国际化理念的确立,理念是行为的先导,理念具有先在性、前提性,没有对国际化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是无论如何转化不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效实践。广西民办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求。无论在政府层面,还是高校层面上,都应该以开放思想去面对机遇和挑战。广西地处民族边疆地区,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广西高校更应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及“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的契机,加快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改革高等教育管理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广西高校的竞争力,缩小与国内外高校的差距。

2.建立长期、稳定的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合作机制

国际教育合作机制就是在国际教育合作过程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国际教育合作机制具有保证国际教育合作活动规范运作的功能。

为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长期、稳定的发展,应当进一步确立实施合作的具体机制,构建教育合作的良好平台。第一,建立国际合作会议机制。国际合作会议机制是指一系列有关国际合作会议的形式、程序、运作规则的安排,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机制。第二,建立广西—东盟教育博览会机制及大学校长会议。一是平台式会展主要形式有国际教育展、国际教育论坛、教育合作项目洽谈、留学服务等活动。二是流动式会展。由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各相关院校参与,在东盟国家举办教育展,形成以地方政府推动、学校积极参与相结合的教育合作支撑体系。大学校长会议可以在“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合作论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些机制的建立将会使广西与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持续、稳步、深入发展,使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走向更高层次。

3.进一步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人才结构调整

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几大职能,针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这一背景,广西民办高校尤其应注重办学特色,利用“地利”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中办出特色,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人才结构调整。广西与东盟高水平学校合作,可以借鉴先进的办学理念,达到与发达国家同步的课程设计,这对广西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推动部分基础性和技术性课程和专业的国际化都十分有益。

4.构建国际化专业及课程,进一步促进双语教学发展

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表明,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构建国际化的课程及专业,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目标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增加了国际化的内容,主要是为增进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理解而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能够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广阔视野出发判断事物;其次国际化的社会背景下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设置与东盟经济发展相关的专业和课程,注重涉外人才和国际规则人才的培养,增强其他专业和课程的国际性,加大国际知识、跨文化理解课程的比重是非常必要且必需的。

5.促进合作办学发展,培养广西—东盟适用人才

以战略的高度来考虑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的意义。面向东盟的专业人才培养是当前广西民办高等教国际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高校对东盟人才培养的横向研究,逐步建立针对东盟各国经济文化特点的优势培养领域,形成较完整的专业及系列课程体系,按国际化要求制定课程方案。不同学校所具有的办学条件和环境都有较大的区别,针对当前广西产业、经贸环境等因素,培养“适销对路”的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文、蓝晓霞、龙启平.加强广西—东盟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战略思考[J].高教研究,2008,(20):79~84

猜你喜欢

广西
百年圆梦·壮美广西——全国美术名家画广西
和我一起去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2017广西艺术作品展作品选登(四)
2017广西艺术作品展作品选登(三)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