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加科夫魔幻小说中的空间意识
2017-08-23邢曼
邢曼
内容摘要:小说要展开正常的叙事功能必然离不开“空间”,空间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能够容纳多种文化、多个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容器。布尔加科夫的魔幻小说中打破了传统和常用叙事的线性手法,多种空间的自如切换令其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本文主要从空间意识的简介入手,对空间意识在布尔加科夫魔幻小说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研究。
关键词:空间意识 布尔加科夫 魔幻小说
福柯“异托邦”理论的提出让许多关于社会认知以及时代焦虑的小说内容更多地以空间形式表现出来而非以往线性的时间形式来表达。布尔加科夫的魔幻主义小说之所以让许多读者和学者痴迷,就是因为他熟练运用各类空间来进行叙事,看似在同一时间段描述了两个或多个场景,而非按照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顺序进行场景描述,最初他在如《白卫军》、《狗心》、《恶魔纪》等代表作品中所呈现的是“二元对立”的空间,即一个相对静态化的小环境和一个相对动态化的大场景,但在他最后一步长篇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却超越“二元对立”的空间形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时空架构,充分展现神、大众以及个体三者之间不同的存在方式和行为运作模式。
一、空间意识简介
达比曾经说提出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小说有与生俱来的地理属性,包括场地、方位、场景边界、视角、视野等。且作者在小说中构筑的形形色色的空间中存活着各式各样不同的角色,这些空间的描写让人物的形象显现在读者的联想中,可以说,作者和读者都存在于这些空间之中。空间概念的形成经过了多种阶段,最初是形而上的传统空间观念,例如“相对空间(可以在绝对空间中移动的结构,可以作为对绝对空间的量度)”、“绝对空间(其自身特性与所有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等;其次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空间观念,例如“视觉空间(人类视线中的空间,以四维空间为基础)”、“二元论时空观(物质和精神是两个并列的同等重要的世界本原)”等;后来则是福柯提出的“异托邦”理论(对其理解主要借助于想象力,但其不同于“乌托邦”,是实际存在的)。“异托邦”并不是福柯的发明,而是让人们从“时间的历史”中跳脱出来,关注到“空间的历史”,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多元文化的并存。
福柯的理论中强调“空间是现代性焦虑的根源”,布尔加科夫的魔幻主义小说中对于不同空间的描写和对比中也充分展示了对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僵硬原则的摆脱与抗争。
二、布尔加科夫魔幻小说中的“二元对立”空间
在二十世纪,布尔加科夫魔幻小说中“二元对立”空间的描写受到了广泛追捧的原因之一是当时人们对于空间意识的理解在大范围上还停留在“二元对立”的理解范畴,其包括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第一空间是物质性的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手段来直接对空间内容进行把握,第二空间则是构想性的空间,属于思想和观念层面上的空间(此為索亚提出的“二元对立”空间理论,但该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布尔加科夫魔幻小说中所运用的“二元对立”)。在布尔加科夫小说中的“二元对立”体现了小场景与大环境这两种不同空间之间的功能性差异,小场景是封闭的、相对静止和简单的,而大环境则是开放的、相对动态和复杂的。例如《白卫军》中的小场景——图尔宾之家、大场景——战时混乱的基辅城;《狗心》中的小场景——菲利波维奇医生的私人手术室、大场景——公寓管委会、手术室之外野狗沙里克的所到之地;《恶魔纪》中的小场景——中央火柴材料供应站、大场景——莫斯科城及各种官僚机构。虽然在小说情节发展的初期,这些小场景与大环境是彼此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但布尔加科夫在这些小说中都选择采取某一事件作为矛盾突发点打破两个空间之间的平静与平衡,引起混乱的同时也将两个原本不相干的空间联系在了一起。最终,外界力量介入引起的巨大冲突以其中一个空间的破灭归于平静,小说也走向结局。
大场景属于一种外部空间,是政治极权下的一种环境状态,在这个空间之中,个体的力量无法突显或者说是被忽视的,只有在小场景(也就是“异托邦”)中,个体的力量才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在这里得以窥见角色的各类行为所呈现出的人物特点,并通过对具体小场景的描述控制事物、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布尔加科夫的魔幻主义小说中,主人公们在“异托邦”中展现和尽情释放个人魅力(这一叙事形式被广泛使用于许多描写时代焦虑的作品之中),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小场景(“异托邦”)作为大环境的补偿性场景描写,从人们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层面来说,也可以理解为是外部环境的局部细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细化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幻的。一方面这些小场景可以理解为是整个大环境的“显微镜”,是构成大环境千千万万个“分子”中的一个,它以具象化的细致描写真实再现了大环境底下的人物状态与心理;另一方面这些小场景也完全可以是创作者所幻想出的与其他空间均不相同的(亦或相同的)空间,只是更具幻觉性。
布尔加科夫在他的小说中所创造的这些“异托邦”既依托于大环境,又独立在大环境之外,他们存在于现实空间中,主人公们通过躲避在其中而寻求生理与心理上的慰藉与安定,但这种小场景与大环境由于外界力量的闯入,其平衡已被打破,虽然主人公们在一定程度上从囚禁之中得到了释放,但封闭空间的被打破已经无法为主人公们提供安全感与归属感,最终两种空间的其中一种消失(多为小场景),世界再次归于平静,直到创作者再次幻想出另外一个“异托邦”,但这已经属于另一个故事了。
三、布尔加科夫《大师》中的“三位一体”
3.1《大师与玛格丽特》情节走线介绍
如果说《白卫军》、《狗心》、《恶魔纪》、《孽卵》等作品以“二元对立”的空间意识成就了布尔加科夫,那么《大师与玛格丽特》则是打破布尔加科夫以往的思想和观念局限,将空间意识在魔幻小说中的应用提升到了一个超前的新的层次。《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三位一体”空间结构准确而言可以理解为是“二元对立”结构的复杂化呈现。除了原本的小场景和大环境外,布尔加科夫还另外加入了一个空间——神的空间,伊万因为遇到撒旦并寻找撒旦从大环境也就是外部空间中(莫斯科城)被送入了小场景也就是封闭空间中(精神病院);大师原本在小场景也就是封闭空间中(地下室)写关于彼拉多的小说,却在大环境即外部空间中(莫文联)受到批判而被送到另一个封闭空间(精神病院),玛格丽特将其救至地下室,最终被神接到第三空间——天堂;彼拉多因在外部空间(总统府和刑场)处死了耶稣而被困于小场景(封闭空间——麻雀山上的椅子)上千年,最终得到解脱也去了第三空间——天堂追随了耶稣。这三条线中除了小场景与大环境因为某一事件而引发矛盾打破平衡之外,还出现了第三种力量的介入,引出了第三空间。
3.2《大师与玛格丽特》“三位一体”分析
如果说在前四部以“二元对立”为主要空间意识的小说中,布尔加科夫是以批判者的角色存在的,那么在《大师与玛格丽特》中,“三位一体”或者说第三空间“天堂”的出现则标志着布尔加科夫为精神和思想的正面性提供了依据,为处于社会黑暗处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依托和新的希望。那些前四部作品中干净却脆弱的小场景(图尔宾之家、菲利波维奇医生的私人手术室、中央火柴材料供应站、佩尔西科夫教授的实验室等)是容易被大环境所改变、擊破和污染的,而《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小场景(地下室、精神病院、麻雀山上的椅子)却是为主人公提供了一个温暖、安全、坚固的容身之所和堡垒,主人公在这些小场景中完成了“被治愈”、“被救赎”、“圆满的爱情”等过程,而并不是从这些小场景中走出时就被大环境所同化和打败而失去信仰。可以说,小场景(封闭空间)的从脆弱到坚固、从破碎到圆满、从不安全到安全、从不成熟到成熟,都是一步步完整体现了创作者——布尔加科夫精神世界和对社会认知的变化。
3.3布尔加科夫的精神升华
布尔加科夫擅长用自己的笔法将所看到的社会描述呈一个个小场景,或者这些小场景就是其亲身经历的一种改造,来表达他对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不满和嘲讽,一般而言,外部空间的压力造成封闭空间的破灭,致使其中的角色会有两种命运,一种角色匍匐在了“巨人”的脚下,另一种成为了失去信仰和精神支柱的“无家汉”(如伊万),但布尔加科夫并不想成为这两种角色中的任何一种,所以他创造出了第三空间——“撒旦的舞会”和“天堂”,借此来阻止他在黑暗社会中越来越黑暗的内心变化,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一种生活中所没有的公正,可以在另一种生活中找到。”如果没有第三空间的出现,就没有布尔加科夫。“乌托邦”是一种完美的、不存在的精神世界,但布尔加科夫从未放弃过对“乌托邦”的寻找,最终他在自己的魔幻小说中自行构建了一个“乌托邦”,让其成为了生活在社会各层、正在遭受着黑暗侵袭的人们的精神支柱,也令其成为了可以让被各类极权、媚俗压迫和改造的人们充分发挥个体价值、追寻精神意义上的自由的最佳乐园。
四、结语
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永远避免不了,这是为什么布尔加科夫在所有的魔幻小说中都重笔墨描写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小场景(封闭空间)中短暂的爱和安定,还是小场景被大环境(外部环境)所击破,都标志着理想的破灭,只有创造出第三空间,才能找到留存理想的道路。空间意识在布尔加科夫的魔幻小说中是不可或缺的,布尔加科夫用文字塑造了“二元对立”和“三位一体”的不同空间,也正是这些空间成就了布尔加科夫,“道德绝对性和思想”是布尔加科夫在其所有小说中一直坚持、没有放弃的精神内容,或许这也是我们结合当代社会,重新认识他和他笔下魔幻小说中空间意识的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孔朝晖. 布尔加科夫小说的空间意识[J]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101 - 106 .
[2]姜长帅,唐逸红. 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三重时空及其意义[J]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0):110 - 112 .
[3]吴雪梅. 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三个时空世界及其意义[J]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142 - 145.
[注:项目名称:黑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布尔加科夫创作中的魔幻主题研究”。项目编号:RWY201606]
(作者单位:黑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