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衍生品的当代价值与创意设计探讨
2017-08-23孙美
孙美
摘要:近年,艺术衍生品热潮愈演愈烈,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延伸出一整条产业链,在故宫艺术衍生品卖10亿的大动静下,人们着实惊叹衍生品的潜在价值。本文通过对衍生品的特征探讨,着重从艺术受众角度研究其当代艺术价值,将昔日高冷抽象的精英艺术化为大众樂于参与并接受的可见有用的艺术;另一方面,需要在艺术家与受众间寻求相对的平衡,由此更好地体现出艺术的价值,并成为传播传统艺术及文化的良好载体。最后结合我国时代背景,借鉴国外优秀做法,提出个人对艺术衍生品在实际创意设计中的看法。
关键词: 艺术 衍生品 当代价值 创意设计
近年来在媒体网络上关于“故宫艺术衍生品卖10亿,是否能复制粘贴?”的话题引起大家热议,观点正反两方都给出了合理的阐述,立场不同,但对于故宫艺术衍生品延伸的价值给予了肯定。故宫博物馆的成功虽为个例,其中包含的内容是丰富无穷的,而作为主角的艺术衍生品,她的价值应该需要我们好好挖掘。
一、艺术衍生品定义
“艺术衍生品”普遍被定义:“艺术衍生品是艺术与商品的结合体,有一定的艺术附加值”,被称为“商品化的消费艺术”。对于艺术衍生品的历史发展,国外发展比国内起步早且成熟成功。MOMA艺术品商店就以“买得起的艺术”为口号,将艺术与日用品等结合,打造具有创意并实用的艺术衍生品,成为经典。
二、艺术衍生品的当代价值
1.“生活的实用性”是艺术衍生品的主要特征,也是价值所在
我们都知道,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情感性与审美性,艺术历来专属于艺术家与创作者的情感抒发与表达,“艺术”这个非雅俗共赏的门类,在艺术家、艺术创作者与博物馆和各美术馆展馆、艺术收藏家之间徘徊流通。艺术家,有名气的,作品一拍卖成交;有的艺术家不屑市场,只做我自己的艺术。而普通大众对待艺术的态度是与我无关,究其原因,他们觉得“艺术”对自己无用。还记得曾与一位同事闲聊,她说一位艺术行业的朋友带她去了一次艺术博览会,她那位朋友滔滔不绝地为她讲这个艺术品很好,那个艺术品怎么怎么样,到最后她跟我直言“我是一个绝对的实用主义者,也不知道怎么样去欣赏艺术,那我只能一直‘噢,看完就这样了”。 虽然只是一个受众,但应该代表着一大批或普遍大众的现实。而“生活的实用性”在衍生品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特征也带出了艺术衍生品的“价值”,或者确切地说是对于受众消费者的价值更多一些,与受众生活有关且有用,受众可以并开始逐渐乐意接触艺术,单从这一点而言,艺术衍生品的“可见价值”远远比艺术品来得大。
2.艺术衍生品衍生新艺术,并体现艺术的价值
随着接受美学的兴起,提出艺术接受是艺术价值的实现,开始把受众提升到了艺术研究日程,现时代艺术遭遇瓶颈发展,普通大众几乎与艺术无关。正如黑格尔所认为的那样“偏重理智的文化禁锢了艺术生产,艺术已经不再能满足时代精神的需要,我们现时代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的。”人们的“工具理性占上风”, 在审美感性的艺术中受众并不乐意买账,此时“成为认识和表现神圣性、人类的最深刻的趣旨以及心灵的最深广的真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的艺术最高使命在黑格尔看来“艺术必须终结而转向哲学”,这种终结指的是艺术作为精神的最高揭示使命和崇高地位的终结,而“艺术还会蒸蒸日上,日趋完善”,新的艺术会不断出现。依照黑格尔的论断,我们不妨先把艺术衍生品的出现视为一种“新的艺术”。这种“新的艺术”——艺术衍生品较于艺术,能被大批量生产并生活化,对于受众审美要求局限性较小,显然带来的市场大、受众广。而且无论受众处于什么样的目的购买,艺术衍生品既已成为商品,某种意义上,艺术与受众有了沟通的渠道与可能,我们终将相信艺术的价值或多或少或早或晚会有所体现。此时,艺术衍生品作为艺术的延伸品,或者我们上述所说“新的艺术”,或者是艺术的载体,承载了艺术的有用价值。
3.艺术衍生品为很多传统艺术回归发展开辟新径
如今传统文化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重拾传统是必然的,然而她们将如何回到人们的视线,单纯的标榜口号是远远不够的。衍生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提供一种方式。近年来,校园里持续兴起了一股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的热潮,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学生以家乡的戏曲人物为灵感,设计了一系列笔筒和摆件等,这不由得让我想到我们的传统艺术尤其是民间艺术,需要我们把她们重新请回来,让中国人都知道了解欣赏的,而不是默默地在一个没有观众没有欣赏者的角落黯然神伤。相信,艺术衍生品可以做到,起码高校的师生乐于去做。
4.对文化的传播与宣扬,艺术衍生品可以被委以重任
按照前文的阐述,我们且说艺术的新载体——艺术衍生品在体现艺术自身价值的同时,对于文化以及讯息的传播,艺术衍生品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文化信息以艺术的形象化展现,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启发人,激励大家去行动。
三、艺术衍生品创意设计存在问题思考
对于艺术衍生品,我们可以去不断创意设计与开发,它将有无限的价值,但我们也意识到,对于艺术的创作主体而言,在衍生品开发设计上并不是绝对的支持。我们需要寻找到艺术家与受众之间的平衡点,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蓬皮杜中心艺术衍生品部门一位主任解释道:“当艺术家们听到大众消费的衍生品的创作灵感源自他们的作品时,通常会认为此举贬低了他们艺术创作的水准和价值。你必须机智且委婉地说服他们。”不喜欢取悦迎合于受众的趣味一贯是艺术家们的个性,普通受众又将如何接受?如何在艺术家与普遍大众间找到相对的平衡将是我们在创意设计前必须解决和权衡的问题。
四、艺术衍生品设计创意方案建议
1.突显衍生品设计的趣味、互动体验性
艺术品自己不会说话走路,但通过衍生品的一些巧妙有趣的设计,可以在受众与艺术间搭建桥梁,受众不自觉地进入到与艺术的对话中。比如在国外的很多艺术博物馆,参观者在入口即可领到一些衍生品,这些衍生品是由某个艺术家或艺术品或相关物件衍生而来,一开始参观者就已经进入到艺术的情境里,而非一件件艺术品被动欣赏。在体验中,受众进行了一次有趣且愉悦的艺术之旅。
2.兼具艺术性与生活实用性且买得起
实用性绝对是吸引普通大众的有效手段,MOMA商店是做得较好的案例,在MOMA Store拥有琳琅满目的现当代家庭生活用、装饰品,比起普通商店里的生活用品来增添了不少美感与品味。与此同时,它的价格还要在受众的购买能力范围之内。
3.个性化定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艺术衍生品的价值还需要我们对受众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针对各种不同人群进行相应的设计开发,这一点十分有意义。若想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实现价值,需要我们区分不同的艺术审美需求和水平以及各自的特点。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将受众分为儿童、年轻人、老人以及男女;根据不同审美需求和水平,分为艺术专业人员和爱好者。
4.把握艺术原作品的审美内涵,寻找原作与当下的交织
衍生品是由原创艺术品衍生而来,必须在保证原作的精髓不被改变及调侃下通过提炼创意设计制作成各种不同形式的衍生品。优秀艺术作品展现的是艺术的独特魅力,特定时代下的艺术印迹,有着特殊的蕴意,然而绝非单纯的复制粘贴在一个杯子上那么简单,需要寻求原作与产品的交点,在感受原作魅力的同时赋予新的积极的内涵。
5.傳达及传播高级审美趣味与健康文化
黑格尔断言的“艺术作为精神的最高揭示使命和崇高地位的终结”在我们看来,当代艺术的这一崇高使命仍将继续,在今天数字化的时代,需要艺术引领我们发现感悟生活中的美好,激发我们的高级审美趣味。尤其是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衍生品无疑是最好的媒介。“创意”是每个艺术与设计者的追求,本人认为“创意”在于“创造”,更离不开“立意”,传播并传承文化的同时,对于衍生品,乃至艺术应该也是当代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商店里很多衍生品具有积极的文化内涵,其中有一件《书本灯具》令人印象深刻,它一眼看去是一本书,打开是一页一页灯,生动地表现了“书是一盏照明灯”的内涵,体现的是当代精神元素。爱国、环保、中华礼仪等皆可以生发出相关的艺术衍生品。
结语
引用意大利学者克罗齐的话“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需要与当前的生活为参考,未来的艺术历史发展由未来的当代书写,只是我们喜欢展望未来,就像一位艺术学者在一篇《写给未来艺术史的一封信》的文章中写道:“因为未来是对今天的超越,自然也就不可能按照今天的艺术尺度去兑现未来。所以,写给未来艺术史的一封信,实际上还是写给今天看的,只不过是假借了未来的名义而已。”艺术衍生品是时代的产物,当代衍生品与艺术之间有着无限的挖掘空间,利用艺术衍生品,当代艺术应该可以展现当代的价值,将高冷抽象的艺术形象稍稍加温,逐渐大众化但不俗套,同时对于文化的传播亦有作用,相信这还是我们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美学(第1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M].台北:商务印书馆,1979.
[2] 艺术发展史.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