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2017-08-23王飞翔张中芹
王飞翔+++张中芹
摘 要:农业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科学进行环境保护是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和物质供给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稳定提高,同时也能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本文就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促进农业发展,保护生态平衡有所帮助。
关键词:环境保护;农业资源;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732007
引言
近几年,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充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获得了有效改善,尽管农业经济获得了很大提高,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在很多地方仍存在农业资源被破坏、土质酸化、空气污染等现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本文就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
1 农业资源的概念
农业经济资源与农业自然资源统称为农业资源。农业经济资源是经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农业生产带来经济作用的资源。比如交通运输、农业设备、农民劳动力、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农业自然资源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利用到的自然要素,比如环境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农民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或进行农业生产所使用到的各种资源,包含农业经济资源与自然社会资源,前者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设备、农民劳动力等有关经济技术的资源,后者主要是源自自然环境的水资源、土资源、空气资源、气候资源等。
2 农业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
2.1 资源浪费
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尤为严重,农业资源得不到有效运用,致使大量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流失。比如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秸秆焚烧问题。在农作物收割完成之后,农民先预存充足的日常使用劈柴,然后将多余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这样的处理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坏,污染了大气。事实上农作物秸秆有很多用处,比如玉米秸秆可以加工成为有机肥料或饲料;稻草可以作为其他农作物的生产饲料、或编制成工艺品。
2.2 对水源的污染
当前化学农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渗入到土壤中,对周围环境、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坏。经相关研究表明,喷洒的化学农药与施加的化肥仅有1/5被农作物吸收,大概有一半渗入到地下水源当中,致使地下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人们的日常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得到严重威胁,且相关调查表明每年几乎有上千万的人死于水污染[1]。
2.3 影响生态平衡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农作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农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增大,大面积的植被遭到破坏,致使原有的森林生态失去平衡,森林生物没有了栖息之地,生物多元化遭到破坏,致使生态环境失去平衡,打乱了生态系统内部运作。生态系统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严重威胁。
3 合理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
农业资源保护是通过政治、经济手段,来协调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对滥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实行监管。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3.1 合理协调环境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关系,合理协调,促进其共同发展。农业自然环境保护与资源的有效运用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不应寻求一时利益最大化,要着眼于全局,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利益[2]。
3.2 增强光源利用率
改善作物栽培方式,增强光源利用率。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农业生产的过程实际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要增强作物光合作物,提高光源利用率首先应采取复合种植的方式,尽量延长单位面积内全年光合作用时间,也就是在一块地内,由一年一茬转为一年多茬,比如收割完小麦后种植玉米或绿肥,加强使用光能,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适当增加单位面积作物株数,综合作物生长特点以及土壤肥沃程度,决定作物种植密度;另外在大田种植中还可采用间种、套种的方式提高作物产量。
3.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在浇灌农田时,需通过改进浇灌方式,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重复使用,避免水源浪费,结合作物的生长特点,以及种植地区的气候变化,合理的选择浇灌方式,以最大可能的提高水源利用率[3]。
3.4 開发再生能源
近几年,农业资源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过度的开发致使很多农业资源面临枯竭,所以尽快开发可再生能源极为重要。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热能、风能、沼气等能源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这样不仅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量,还开发了可再生能源,保护了生态系统,促进了农业发展。
3.5 坚持农业持续发展原则,保护生态环境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坚持社会参与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内源污染与外源污染协同治理、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相统筹的原则,以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工作目标,加强农产品种植土壤重金属检测,及时做好重金属土壤污染修复工作,构建保护土壤质量、避免重金属污染的长效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范围,做好示范工作,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政策;加强秸秆还田力度,推进机械化秸秆处理手段,成立一个秸秆综合处理示范机构,加大秸秆综合处理发展步伐;提高地膜监管,增强地膜回收、重复利用的力度,启动地膜科学处理示范田,促使农田地膜朝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探索新型的农业野生物种保护机制,推动农业野生物种资源保护再发展;力争实现外来物种防控管理分类化、防治工作长效化、监测系统实时化;推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加强时代化建设,加快农业生产创新化发展;树立模范乡村,推动新时期美丽乡村建设,联合整治美丽乡村新局面。
3.6 构建中国特色农村生产体系
围绕我国“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坚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维护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提高生产力、保护稳定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资源为目标,以确保人们粮食正常供给、农民种植不断增收、粮食生产安全可靠为前提,以控制农业资源使用、保护环境污染、修复生态环境为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农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产品的持续供给、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可靠、农产品生产地的资源保护,使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产实现持续递增的共赢局面,保证农业资源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促进农业文明生产发展。
3.7 完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
首先是要提高环境建设的技术水平,然后再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在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被引用,包括农药、化肥、地膜等,尽管这些物质促进了农业生产,有效的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破坏原有的生态体系,大量农业资源逐步退化,这其中包含大量的人为因素。所以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生态环境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必须充分掌握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变化趋势等,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4 结语
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积累的工作,应立足于长远利益,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农业转型,实施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资源保护成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生产道路,不断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洪远,张灿强.强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133-141.
[2]薛梦瑶.农业循环经济影响下的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04): 291-292,341.
[3]宋易高.浅析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J].农家顾问,2014(1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