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制目标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08-23马汤力张冬惠王绍谦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降血压收缩压入院

马汤力,张冬惠,王绍谦,杨 胜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控制目标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马汤力,张冬惠,王绍谦,杨 胜

(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了解控制目标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97例首次急性脑梗死且入院时收缩压≤20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110 mm Hg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在入院24 h内给予控制目标血压治疗,降血压幅度为10%~20%,但在130/80 mm Hg以上,一周内把血压值维持在140/90 mm Hg左右并予维持治疗。对照组在1周内不予降压,一周后血压值维持在140/90 mm Hg左右。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NIHSS评分、治愈率和有效率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与对照组在发病后7 d和1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90 d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及时进行目标血压控制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脑梗死;目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预后

血压波动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血压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脑灌注压。而脑灌注压是维持恒定脑血流的必要条件,对脑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意义[1]。也有研究表明,适度降血压治疗对患者的脑功能无负面影响[2]。最近脑血管病指南指出,当血压高于200/110 mm Hg时,需谨慎降血压[3]。而对于血压控制幅度和数值方面尚无定论。本研究探讨了控制目标血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旨在有效指导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控制血压的临床工作,为制订适合的降压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在24 h内发病的首次以急性脑梗死入住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病房的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收缩压≤20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临床诊断以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为依据,入选标准[4]: ①首次急性脑梗死,发病24 h内。②发病年龄≥25岁。③有影像学CT或MRI明确支持。④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⑤患者和家属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5]:①排除收缩压>20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的患者。②排除有脑出血、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妊娠、昏迷、精神病的患者。③排除入院后行溶栓开通血管治疗的患者。④任何原因不能随访的患者。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为42~75(62.3±3.1)岁;高血压病程为3~12 (6.5±2.3)a;治疗前收缩压为(160±30.2)mm Hg,舒张压为(92±10.1)mm Hg。 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为42~74(62.5±3.4)岁;高血压病程为3~11 (6.1±2.1)a;治疗前收缩压为(162±30.3)mm Hg,舒张压为(95±10.3)mm Hg。两组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发病年龄、性别、不良习惯、危险因素、病史、辅助检查、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前高血压基线变异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实施。

1.2 方法

1.2.1 控制血压 入组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200 mm Hg和(或)舒张压≤110 mm Hg,观察组在入院24 h内给予降压治疗,降血压幅度为10%~20%,但≥130/80 mm Hg;一周内把血压值维持在(130~140)/(80~90) mm Hg并给予维持治疗。对照组1周内不予控制血压,1周后后缓慢降压(130~140)/(80~90) mm Hg并维持。患者的治疗方案和记录评定随访工作由该科两名主治医师负责制定并做记录。血压测定由2位主管护师进行。入院7 d内血压每4 h测1次;第7天后,每8 h测1次。血压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停服以前降血压药物,给予卡托普利(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64)25 mg ,1 d 3次,口服,静脉给予乌拉地尔(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90)1 mg/h静脉泵入,视血压调整剂量;不达标者合用其他降血压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华润赛科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00)5 mg ,1 d 3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如脱水降颅压、抗凝、调脂和肢体康复等。

1.2.2 评价指标 患者于入院时、治疗7 d后和治疗14 d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6]进行神经功能量化评定;90 d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疗效判定。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标准,评定总分值为0~45分,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的分值不同判定治疗效果。判断标准[7]:①治愈:经过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减少≥90%。②显著进步:经过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减少≥46%并<90%。③进步:经过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减少≥18%并<46%,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④无效:经过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18%。⑤恶化:经过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总有效率(%)=[(治愈+显著进步+进步)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NIHSS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入院治疗7 d、14 d后,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经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2 治疗90 d后疗效评定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90 d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经治疗90 d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的急性期,血压波动常见,对患者脑灌注压有直接的影响,诱发脑血管痉挛,引起梗死部位扩大,脑水肿加重,甚至梗死部位出血等严重情况[8]。研究证实,血压过高可加重患者脑水肿,使梗死范围扩大,影响梗死部位供血,增加出血风险,加重患者的病情[9]。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适当降低血压,有可能利于病变组织的供血恢复,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缩短住院时间。研究表明,对入院患者收缩压持续≥180 mm Hg的患者予降压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0]。急性脑梗死患者常患有高血压病,并且高血压在脑血管病患者中长期存在,在血管和动脉硬化的病理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急性脑梗死血压波动对病情发展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观察了急性脑梗死患者目标血压的控制管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在发病后14 d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通过目标血压控制,减轻了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了患者的脑灌注压,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1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发病90 d后治愈率和有效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积极的目标血压控制可以使患者明显受益,入院后一周内把血压值维持在140/90 mm Hg水平可能是合适的目标血压值。这与刘惠民[12]研究结论一致。但也有研究指出,降血压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尚不明确,可能与选择的脑血管病的类型、评价标准不一有关[13]。说明降压治疗效果研究的复杂性,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控制目标血压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病残率,但本研究尚存在诸多缺陷,比如没有研究患者在入院前的高血压病史、社区血压管理状态等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影响等因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大量病例评价在临床工作中报道,积累目标明确的血压管理资料,为急性脑梗死的血压管理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1] 闫奇,杨薇.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5):478-480.

[2] 陈宗树.老年血管性痴呆临床治疗进展[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1):26-28.

[3] 王大力,林楠,彭延波,等.脑梗死急性期降压治疗与3个月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18-1020.

[4] 刘艳艳,陈丽.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633-5634.

[5] 谢龙舟,陈爱,徐靖文,等.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3):173-174.

[6] 黄如月,易兴阳,邵敏洁,等.急性脑桥梗死进展发生的影像学特点[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4):393-396.

[7] 宓特,屈传强,王翔,等.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15):1205-1207.

[8] 蔡艺灵,刘丽.高度警惕脑高灌注综合征[J].中国卒中杂志,2016,11(3):169-173.

[9] 吕征.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2):187-188.

[10]赵喜萍,杨军.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遵循指南降压药物治疗现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3,35(2):149-153.

[11]雷瑞昌.急性脑梗死各种并发症的发病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2402-2403.

[12]刘惠民,梅春丽,尹桂华,等.脑梗死急性期血压调控及其与预后关系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1):43-47.

[13]张琦,李海涛.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特征[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15(3):306-307.

[责任编辑:刘迪]

2016-12-19

马汤力(1971-) ,男,河南省开封市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急诊重症医学工作。

R 743.3

B

1008-9276(2017)04-0326-03

猜你喜欢

降血压收缩压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平糖仙草代用茶 降糖降脂降血压
降血压八误区
混菌固态发酵榛仁粕制备降血压肽工艺优化研究
饭后一根香蕉有助降血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