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职业院校财贸类专业“粮味”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7-08-23叶桂中
文/叶桂中
粮食职业院校财贸类专业“粮味”课程开发与实践
——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文/叶桂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粮食行业传统业务转型升级不断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加速发展,粮食收储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化,粮食行业对粮食专业人才和“懂粮”的财贸类人才的需求急剧提升。作为以财贸类专业为主体的粮食职业院校,如何主动培养能够为行业服务的财贸类专业懂粮人才成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关注点。为强化粮食院校“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办学特色,学院在财贸类专业开展中融入以“粮食元素”为抓手的教改工程,开发和建设一批有“粮味”的课程,推进财贸类专业“粮食化”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
一、粮食行业人才需求旺盛与涉粮人才培养的落差
粮食行业是国家十分重要的资源型行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粮食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许多粮食企业正进入快速成长期,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据预测,随着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到2020年,粮食行业技能人才将从目前的23万增加到55万,高技能人才将从目前的5.2万增加到15.4万。目前,粮食行业技能人才结构大体情况是“三多三少”:即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偏少;技能等级低的多,技能等级高的偏少;年龄偏大的多,年轻人才偏少。而粮食行业财务、会计、统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岗位业务骨干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粮食中专培养的会计与统计、市场营销等专业毕业生,还有不少是学习粮油储检、加工等其他专业的老中专生转行而来,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年富力强的财经类专业人才严重断档。显然,粮食行业各类人才队伍状况与行业需求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
上世纪末,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实施,大多数粮食院校被划转、合并、更名。至今,粮食类在中专院校粮食专业弱化,招生数量萎缩,粮食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下降的状况并未明显改善。这种粮食行业人才需求旺盛与涉粮人才培养的巨大落差促使学院反思:作为行业人才培养园地的粮食院校,发挥学校的主体优势培养懂粮人才是根本也是特色。为此,学院在教育教学中融入“粮食元素”,开发和建设一批有“粮味”的课程,推进财贸类专业“粮食化”人才培养研究和实践。
二、财贸类专业“粮味”课程的开发建设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指导作用,而粮食行业出现企业回暖,人员进入换代时期,用人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学院以“粮食化”课程开发建设为抓手,于2010年成立了由学院领导、自治区粮食局业务骨干、有关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粮食业务教材编撰小组,拉开用“粮食味”熏陶财贸类专业学生,打上行业烙印培养“懂粮”人才的教改序幕。
(一)财贸类专业“粮食化”课程开发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本着“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理念在财贸类专业教育教学中融入“粮食元素”,改革的思路为以“服务行业理念+行业需求”为基点,开发涉粮课程,建设与行业对接的涉粮实训基地,以“内培训外研习”方式建设涉粮课程团队,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和粮油购销与物流教育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双平台”,不断深化涉粮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提升专业服务行业的能力。(如图1)
(二)以“粮食化”为抓手的系列课程开发与实施
1.首门财经类专业涉粮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涉粮课程开发始于2010年,用了将近一年时间,编撰了《粮食安全与经营》教材,通过校本课程设置的形式,从2011级开始在财经类专业作为专题内容纳入《入学和安全教育》课程或作为专题讲座,由此开始粮食业务知识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用“粮食味”熏陶学生,打上行业烙印的“粮食化”课程建设之路。
2.开发建设与实施系列涉粮课程。2013年按照 “对接粮食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启动以财经专业“粮食化”为抓手的课程改革工程,各教学系相关专业涉粮课程团队共研讨确定了11门涉粮课程并列入2013级第四学期开设,16个学时2个学分。从2014年春季学期涉粮课程陆续开课,学生对这些课程有比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对课程评价和认可度较高,同时有利于毕业生到粮食企业工作缩短其适应期。
11门涉粮课程涵盖该院所有财经商贸类专业,开发与实施的涉粮课程与专业高度相关,表明课程开发符合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粮食行业培养懂得粮食业务的财经类人才奠定了基础。据此也形成了财经商贸类专业融入粮食元素并能够以粮味熏陶财经类专业学生的涉粮系列课程体系。
图1 财贸类专业“粮味”课程开发与涉粮人才培养模式图
三、主动服务行业,教育教学结硕果
(一)实践成效
1.围绕粮食流通脉络开发建设与实施系列涉粮课程。粮食流通包括“购、销、调、存、加”五个方面,与之对应地有财务、会计、统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财经商贸类岗位,这些岗位往往关系到企业的核心利益。学校围绕粮食流通脉络开发建设与实施11门系列涉粮课程,符合粮食行业的实际需求,体现特色性、“粮食化”,有效地推进粮食行业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粮食化”建设。
2.编写具有“粮味+岗位”的系列涉粮教材。经过一轮涉粮课程的实践,积极探索与构建基于粮食流通职业岗位任务的教材体系,以专题或学习情境方式搭建教学单元,编写具有“粮味+岗位”的系列涉粮教材。
3.建立校企行三方联动的涉粮实训基地和共同育人的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建立了校企行三方联动的涉粮实训基地和共同育人的机制。与粮食企业合作,共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校园文化与职业文化、共管毕业生就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培互聘,合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粮食文化基地和30家粮食行业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涉粮课程为纽带,学校将课堂延伸到合作企业,涉粮业务和粮食文化专题教育可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做中教、教中学、做中学”的教学格局。(如图2)
4.以内培训外研习方式建设涉粮课程团队。师资“内培训”主要通过涉粮课程团队集体备课、请行业专业进校园等方式开展,“外研习”以校外行业岗位认知和研习涉粮工作实务或到粮食行业挂职等形式进行,由此促进了财贸类专业涉粮课程师资团队的建设,而行业“实践专家”的加入更是增添了涉粮课程团队的师资力量和涉粮业务的教学水平。
(二)主动服务行业的效应
1.推进粮食财贸类专业建设的“双平台”。
2.借助“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形成粮食财贸类专业实训基地集成效应。
通过“双平台”的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的途径,建立了30个校外涉粮实训基地和1个校内外粮食文化基地,形成的粮食财经类专业实训基地集成效应。2013年学院设计建造了校内实训基地——粮食文化教育基地。基地运用光、影、数据化和实物有机组合集成了以初识粮食系统“购、销、调、存、加”五大流通环节主要实物为主体,以展示粮食历史文化、“放心粮油”系列为基调的校内实训基地。于2013年11月30日投入使用以来,实训基地成为财经类专业涉粮系列课程、涉粮专业的涉粮专业课程校内实践的基地,也是开展世界粮食日活动、弘扬粮食文化的重要场所。
图2 校企行三方联动共同育人模式图
四、结束语
财贸类专业主动对接粮食行业,面向市场育人才,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新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提升为产业服务的能力,而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面向职场需求”的专业教育。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本着“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理念,研发构建财贸类专业“粮味”课程,开展涉粮人才培养,为粮食院校非粮食类专业改革创新闯出新路,并且有利于突显办学特色和拓展学生就业发展空间,加快服务粮食行业成长成才的进程。
2014年国家粮食局提出了大力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工程,粮食职业院校寻找人才兴粮的有效途径和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突出粮食行业特色、服务行业发展的需要。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财贸类专业“粮味”课程的研发与实践,也是借助人才兴粮工程的东风,突出办学的行业定位,推进财贸类专业“粮食化”建设,加快粮食流通领域粮贸人才的培养实践性尝试。
(作者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