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实践与效果

2017-08-23谢首佳王美玉潘建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7年8期
关键词:协作抗菌耐药

谢首佳, 王美玉, 潘建平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 重庆 开县 405499)

·论著·

多学科协作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实践与效果

谢首佳, 王美玉, 潘建平

(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 重庆 开县 405499)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管理在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4月—2013年3月(干预前)与2013年4月—2014年3月(干预后)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MDRO的检出及感染情况,自2013年4月开始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比较分析干预前后患者MDRO检出及医院感染等情况。结果干预前检出MDRO 798株,干预后检出MDRO 833株,干预后MDRO检出率(25.71%)低于干预前(3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多学科协作管理后,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由干预前的0.94%下降至0.63%;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36.44%提高至53.51%;接触隔离执行率由干预前的65.29%提高至90.88%;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64.93%提高至72.5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41.36%提高至58.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多学科协作管理的实践,能有效落实MDRO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有效减少MDRO医院感染的发生。

多学科协作;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实践; 效果

[Chin J Infect Control,2017,16(8):741-744]

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1年世界卫生日主题“抵御耐药性——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引起的医院感染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MDRO在医院内的传播,已引起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1]。导致MDRO产生与传播的因素较多,诊治和预防的难度较大,涉及多个学科与部门,因而组织多学科协作管理显得尤为重要[2-3]。某院从2013年4月起组织多学科协作管理应用于MDRO医院感染的防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所有培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或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住院患者。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4月—2013年3月(干预前)与2013年4月—2014年3月(干预后)住院患者送检的临床标本中MDRO的检出及感染情况。

1.2.2 干预方法

1.2.2.1 健全管理组织 成立以分管副院长为组长、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量控制科等职能科室主任为成员的MDRO感染防控管理小组。根据感染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制订MDRO感染管理预防控制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查通报。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MDRO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建立感染病例诊治专家组,由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临床微生物室、临床药学室、护理部及感染管理科等科室业务骨干组成。对疑难、危重的MDRO感染病例会诊,对重点科室和MDRO检出较多的科室开展季度联合查房。感染管理科与检验科共同对全院MDRO的检出情况进行季度统计分析,制订成口袋书,发放至每名医务人员。

1.2.2.2 制定控制方案及质量考核标准 依据《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行动计划(2012—2015年)》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MDRO感染控制实施方案,质量考核标准及消毒隔离措施。由感染管理科组织实施,多部门协作,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临床MDRO感染/定植患者的安置,诊疗器械的使用,隔离标识、解除隔离标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标准预防等执行情况进行指导与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反馈,并以书面形式下发整改通知书,追踪整改结果。根据拟定的MDRO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月考核,与绩效挂钩,实施持续质量改进。

1.2.2.3 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由感染管理科制定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开展共性与个性化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标准指南、制度流程、职业防护、消毒隔离、暴发预警等,每次培训时对核心内容进行现场考核,培训率及考试合格率均须达到管理要求。

1.2.2.4 MDRO知识宣传及公众教育 加大医院感染控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向公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编发印制图文并茂的医院感染控制宣传手册,以办专栏的形式,让公众了解MDRO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知识,利用世界洗手日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开展手卫生知识讲座,并举办医院“手卫生质量控制周”患者家属齐参与等活动,指导住院患者及家属了解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认识手卫生的重要性,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1.3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判断依据 临床药学室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版)》判断抗菌药物使用是否合理。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DRO检出情况 2012年4月—2013年3月(干预前)检出2 502株病原菌中MDRO 798株,MDRO检出率为31.89%;2013年4月—2014年3月(干预后)检出3 240株病原菌中MDRO 833株,MDRO检出率为25.71%。干预前后MDRO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5,P<0.001)。

2.2 MDRO医院感染情况 干预前46 547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 198例,其中MDRO医院感染439例,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94%;干预后57 466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 483例,其中MDRO医院感染364例,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63%。干预前后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0,P<0.001)。MDRO感染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构成比干预后为43.70%(364/833),低于干预前的55.01%(439/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8,P<0.001)。医院感染患者中MDRO感染患者构成比干预后为24.54%(364/1 483),低于干预前的36.64%(439/1 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4,P<0.001)。

2.3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干预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53.51%)高于干预前(3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29,P<0.001)。干预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1。

表1 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情况比较

2.4 接触隔离措施执行情况 干预前MDRO感染患者应执行接触隔离798例,实际执行521例,执行率为65.29%,干预后MDRO感染患者应执行接触隔离833例,实际执行757例,执行率为90.88%。干预前后接触隔离执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35,P<0.001)。

2.5 抗菌药物使用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情况 医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64.93%提高至干预后的7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19,P<0.001);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率由干预前41.36%提高至5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30.34,P<0.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标本送检情况

3 讨论

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公共卫生的严重威胁,更是当今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最大挑战之一。我国细菌耐药率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嵇晓红等[5]研究表明,MDRO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医院工作人员的手传播、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社区获得性病原菌及不明来源等多方面因素引起。仅通过检验科微生物室监测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干预,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该院组织临床科室、检验科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护理部、临床药学室等科室对MDRO医院感染进行多学科协作管理,有效落实MDRO医院感染的防控措施。

本研究通过实践多学科协作对MDRO感染进行管理,使住院患者的MDRO 检出率由31.89%下降至25.71%,较刘萍等[6]研究报道的结果更低。MDRO医院感染在整个MDRO 感染中的构成比由55.01%降至43.70%,与李六亿等[7]研究报道的水平相近。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由0.94%降为0.63%,跟之前研究报道[5]一致。

研究[8-9]表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落实接触隔离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本研究针对手卫生对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教育,对手卫生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监督管理。医生、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从38.42%、44.28%和23.69%上升至57.64%、63.61%和38.38%。MDRO感染患者的接触隔离措施执行率从65.29%上升至90.88%。有效切断了MDRO感染的传播途径,降低了MDRO医院感染发病率。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也是MDRO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通过医务科、临床药学室、检验科及临床科室多学科协作管理,使医院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从64.93%上升至72.5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从41.36%上升至58.72%。增强了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针对性,使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得到有效提高,减少了耐药菌株的产生,与张慧芝等[10]对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应用专项干预结果一致。

多学科协作管理实施后,由MDRO感染防控管理小组主导,各部门明确分工、落实工作责任[11];既充分发挥各专业优势,又能信息共享,通过联席会议集思广益,推动MDRO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最终以质量控制系统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多学科交叉发展[12-13]。本研究在MDRO医院感染控制中实践多学科协作管理,各项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有效控制了MDRO医院感染。

[1] 李春辉, 吴安华.MDR、XDR、PDR多重耐药菌暂行标准定义——国际专家建议[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4, 13(1):62-64.

[2] 黄冠新, 廖丹, 黎小金, 等.多药耐药菌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5):3341-3343.

[3]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Twentie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 2010, M100-S20.

[4] 林金兰, 李六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12):76-78.

[5] 嵇晓红, 刘春湘, 陈嫣红.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重庆医学, 2013, 42(19):2254-2256.

[6] 刘萍, 向书蓉.综合医院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与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2):362-365, 371.

[7] 李六亿, 贾会学, 贾建侠, 等.综合医院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20):4306-4308.

[8] Srigley JA, Furness CD, Gardam M. Measurement of patient hand hygiene in multiorgan transplant units using a novel technology: an observational study[J].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4, 35(11): 1336-1341.

[9] Tacconelli E, Cataldo MA, Dancer SJ, et a1. ESCMID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to reduce transmission of 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14, 20 (Suppl 1): 1-55.

[10] 张慧芝, 王娟, 张晓燕.临床药师干预对促进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35):1-3.

[11] 王晓荣, 王茂光, 苟旭.基层医院多学科协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探讨[J].当代护士, 2014, (1):101-102.

[12] Tang CJ,Chan SW,Zhou WT,et a1.Collaboration between hospital physicians and nurses:an integrated literature review[J].Int Nurs Rev, 2013, 60(3): 302-391.

[13] 黄勋, 邓子德, 倪语星, 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 14(1):1-9.

(本文编辑:陈玉华)

Practiceandefficacyofmultidisciplinarycollaborationinthepreventionandcontrolofmultidrug-resistantorganismhealthcare-associatedinfection

XIEShou-jia,WANGMei-yu,PANJian-ping

(ThePeople’sHospitalofKaiCounty,Chongqing405499,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e and efficacy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MDRO)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HAI).MethodsMDROs isolated from clinical specimens and MDRO infec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April 2012-March 2013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pril 2013-March 2014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Since April 2013,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has been implemented, isolation of MDROs and MDRO HAI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Results798 and 833 MDRO strains were isol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isolation rate of MDROs after interven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25.71% vs 31.89%,P<0.001).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incidence of MDRO HAI decreased from 0.94% before intervention to 0.63%; hand hygiene compliance rate of health care workers(HCWs) increased from 36.44% before intervention to 53.51%; compliance rate of contact isolation increased from 65.29% before intervention to 90.88%; rational usage rat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creased from 64.93% before intervention to 72.53%; specimen detection rate in patients with therapeutic antimicrobial use increased from 41.36% before intervention to 58.72%,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0.001).ConclusionThe practice of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MDRO HAI,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DRO HAI.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practice; efficacy

2016-07-21

谢首佳(1986-),男(汉族),重庆开县人,医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研究。

潘建平 E-mail:493432151@qq.com

10.3969/j.issn.1671-9638.2017.08.012

R181.3+2

A

1671-9638(2017)08-0741-04

猜你喜欢

协作抗菌耐药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协作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