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思维定势的“善”与“恶”

2017-08-22毛春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思维定势小学数学

毛春华

【摘 要】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知识经验造成对之后的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一方面会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因已有的方法而影响运用新的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甚至产生错误结论。文章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的优势与劣势,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合理、有效地进行思考,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定势;相对共存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1-0018-02

思维定势也称“惯性思维”,是由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够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而情境发生变化时,它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在小学数学同类课题的学习中,学生一般都能够迅速准确地作答,即使是平时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较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思维定势被很好地利用,将极大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去解决问题的效率。反之,在某种程度上会妨碍学生去灵活地运用知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及发展。因此,教师既要看到思维定势对学习活动的积极作用,又不能低估它的消极影响。

一、抓住基础,展现优势

学生现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他们会利用固有的经验及固定的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并且使学生牢固掌握。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识,学生才能有效利用自身的经验与所遇到的问题相联系,去识别理解那些复杂的问题,从而学会解决类似问题。因此,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首先都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常规方法:

教学比较分数大小的内容时,当分母相同时,比较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母不同时,通分为同分母再比较。运用这种方法,学生能较快地解决比较分数大小的问题。这种“定势”使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比较,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教学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时,如101+46+99,运用加法交换律变为101+99+46。这样使计算更为简便,因为101和99相加等于200,是整百数。让学生体会到如果两个数先算出整百数,这样会使计算更为简便。在乘法中也是如此,相乘出现整十数或整百数会使计算简便。这种定势思维通过练习会慢慢形成,能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

小学数学中有关图形的内容较多,其中一部分是计算图形的面积。当学生熟练掌握面积计算公式后,就会自觉地加以套用去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这种思维定势学生是不能少、不能缺的。

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讲解例题,然后出示同一类型的题目,使学生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六年级的按比例分配,学生都能掌握解决的方法,先求出每份数,再求数量。碰到这类问题时,学生能较快地找到解题的思路。

可见,思维定势有一定的优势,但首要任务是加强基本概念、规律的教学,这样一旦要用到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就能通过类比,把所学的新知识和与之相关的已有知识进行比较,从而帮助自己顺利地解决各种问题。

二、禁锢思维,事倍功半

小学数学知识安排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相关的内容分阶段进行。低年级的知识大都是单一的,在教学中不能根据单一的知识下结论,否则会对学生之后的学习造成困扰。此外,让先入为主的印象及旧经验的模式束缚了新思路也是极不可取的。当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表现出表面相似而本质上不一致时,容易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当用固定的思维模式探索问题时,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的僵化状态。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思维定势就表现出消极的一面,不但对新内容的学习没有帮助,反而成为枷锁,其负面影响不能不予以重视。

比较分数的大小如2/3与2/5时,学生往往认为分母不同,需要进行通分,变为10/15与6/15再进行比较。这种思维定势导致学生面对分子一样时,还需将分母通分为同分母再进行比较。其实可以直接比较,当分子一样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当然还有别的方法比较,如将分子与分母的一半进行比较等,都比通分比较来得方便。虽然通分也能比较出大小,但大大降低了效率。

在四则混合运算的简便运算中,如计算101+99×46时,出现部分学生先算加法,问其理由是先算101+99=100更为简便,这也是思维定势导致的。这样不仅会降低计算的速度,并且影响了正确率。产生这种思维定势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体会到进行简便运算时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则。

例如,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改写的方法,但出现把35682600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时,学生还是套用以往的思维模式,从这个数个位起向左数8位找到亿位,得到0.356826亿的错误答案。

解决问题时也会出现消极影响。例如,六年级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相关问题,“一块田4公顷,种青菜用去1/4,剩下几公顷?”学生往往会列出4-1/4这样的错误算式,这是受整数应用题思路的影响。又如,“一块田7公顷,种青菜用去1/6公顷,还剩下几公顷?”常出现7×(1-1/6)的算式,因为学生利用已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知识来解决了。

思维定势使学生难以摆脱自身知识的积累及经验的限制,容易被表象所迷惑,从而不能有效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导致事倍功半。

三、打破束缚,惩“恶”扬“善”

小学数学要加强类比与比较、创设矛盾情境、将问题多样化,提高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能力。教师不能盲目地选题,要精选例题,经常多做一题多解的训练,从而活跃学生思想,促进学生思维灵活度的发展。

1. 结论准确,经验全面

教师的语言要规范,教学要科学。例如,学习除法应用题知识时,学生的思维定势是大的数除以小的数,因此,有的学生认为“10元钱买20块橡皮,平均每块橡皮多少钱?”列式为“10÷20”是错误的。所以应提醒学生“小的数也可以除以大的数”,防止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知识作铺垫。

2. 增强刺激,以旧换新

有些问题无法用习惯性的想法去思考,应放弃原有的想法,找寻新的方法。 在教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可设计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例如,商场卖衣服,原来100元,先提价1/10,再降价1/10,衣服还是100元吗?比较的是“提价1/10”“又降价1/10”两者是否相同。学生之间定会产生分歧,利用学生的质疑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被刺激,切断了学生在整数中学习的知识,形成新的思想方法。

3. 类比教学,拓展思路

教材知识的纵向安排,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学习新知识后,应该采用类比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避免产生思维定势。例如:

公鸡和母鸡共有60只,公鸡与母鸡的比为2 ∶ 3,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母鸡有60只,公鸡与母鸡的比为2 ∶ 3,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公鸡比母鸡少60只,公鸡与母鸡的比为2 ∶ 3,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上述3道习题综合运用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可以使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

综上所述,恰当地发挥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会让学生的思维更缜密。在教学中既要通过不断实践、总结,使它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又要把消极影响适时地向积极作用方向转化,使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踏上快乐的学习之路、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樯.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定势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09,(13).

[2] 韩剑峰.辩证看待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定势[J].中学数学月刊,2002,(10).

[3] 周海东.思维定势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广东科技,2011,(16).

[4] 李星云.善用迁移,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何培养小学生正确解决数学问题[J].广西教育,2006,(31).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思维定势小学数学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克服思维定势的问题情境创设举例
思维定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