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龙现象”
2017-08-22李祺炜
李祺炜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法国第八任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2017年总统竞选期间的公众影响力及其背后的原因。本文引用主流媒体的报道和公众舆论等作为语料来研究其如何通过媒体传播政治观点,并且获得选民的认可和支持。本文着重分析政治家如何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各种大众媒体的传播手段,向公众表达政治观点和主张,从而影响民众观点、社会走向的过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政治家的沟通策略,促进读者对于法国民主政治表达沟通的理解。
关键词:政治沟通 马克龙 总统竞选 大众传媒
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80-02
“媒体候选人”“媒体红人”“媒体宠儿”,法国政治家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无疑是法国2017年总统大选中媒体关注的焦点和核心。从2016年11月宣布参加总统竞选开始,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就以不可抵挡的士气成为法国媒体聚光灯下的主角,各种冠以其名字的头版头条层出不穷:“马克龙终于公布了他的政治纲领”“‘政坛黑马马克龙”“‘政坛风云人物马克龙”。其实,早在他还是法国经济部长的时候,就被誉为“最受媒体欢迎的部长”。法国重要的报刊例如Express(快报)、Obs(观察报)、Paris Match(巴黎竞赛报)、VSD(周五周六周日)等常把报刊杂志的头版头条献给他;马克龙有时候还和他的妻子布丽吉特·马克龙(Brigitte Macron)一起上头条。这位年轻的前经济部长:没有党派,没有议会的支持,却巧妙地用一种毫无拘束、奔放的甚至狂热激昂的政治沟通完美地弥补了以上两点不足。2017年5月7日公布的法国总统大选的最终结果:这位年轻的原经济部长、前进运动的创始人高票当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八任总统。
与传统的“终身”政治家相比,马克龙只有短短的两年政治生涯。因此,笔者对马克龙现象背后的原因深表好奇,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两年前还在法国人民中默默无闻的年轻政治家转眼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前进运动”发起人,甚至登上法兰西共和国的总统宝座。本文着重讨论:面临着国内的经济危机、恐怖主义上升势头、失业率高居不下、移民问题等的法国社会为何会将马克龙视为总统最佳人选。
一直以来,政治就和话语沟通密不可分。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人有双重定义:社会动物和具有言语能力的象征性动物。在当代“政治沟通”理论①中,政治家、媒体和民众是最重要的三大主体。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中,曾经的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2007-2012)就长期被认为是最“媒体化”的政治家,尤其随着电视在法国政坛的普及:大众传媒经常被用来实现政治意图和政治目标,例如各种各样的政治电视辩论、直播或者转播的政治演讲、政治家的采访、总统竞选运动广告等。借助大众传媒手段,政治家与普通大众的距离不再遥远,政治家也不再神秘。与此同时,随着电视等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民众也越来越受到各种政治观点的影响,越来越浸润到政治家的影响中。
因此,本文主要的目的是分析“马克龙现象”,并详细指出“政治家、媒体和民众”三大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与此同时,简析政治沟通在法国民主中所扮演的角色。
1.埃马纽埃尔·马克龙生平介绍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于1977年12月21日出生在法国亚眠。2004年毕业于著名政治人才精英的摇篮法国国家行政学院ENA,之后成为国家财政专员,接着又在世界著名商业银行罗斯柴尔德银行任职。②
2006年到2009年间曾是法国社会党成员,并于2012年奥朗德(Fran ois Hollande)政府期间担任部门副秘书长,接着在曼纽埃尔·瓦尔斯(Manuel Valls)任职法国总理期间担任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长。在其众多政绩中,最显著和广为人知的应该算是“马克龙法案”,该法旨在取消一系列经济限制,例如“公交车线路自由化”“增加工作时间(周末和晚上的工作时间)”“劳务仲裁员的调解权限”“劳动法灵活化”“减轻公证员管理力度”“军工厂和机场私有化”“设置医院、学校的分机构”“环境法案的灵活化”等。
这部马克龙法案一经颁布就广受争议,而曼纽埃尔·瓦尔斯(Manuel Valls)政府就动用了宪法中的49-3条款强制使得这部法律被议会通过,而于此之前,总统奥朗德曾公开评价过这种做法是“非常粗暴”以及是对“民主的蔑视”。
2016年4月,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成立其运动“前进”运动,并于2016年8月辞职离开了曼纽埃尔·瓦尔斯(Manuel Valls)政府,不再担任经济部长一职。2016年11月16日,他正式公开提出参与2017年总统竞选。
2.“马克龙现象”
非左非右,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以自由和反成规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希望能够引领法国人民突破政党划分团结在一起。目前,法国传统政党与当今社会现实脱离、传统政党内部也因政治丑闻或权力纠纷而产生了分裂,在这种情况下,埃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巧妙地提出了一种“创造性破坏”的理念,用以表示对“旧式的”经济体制的完全性的破坏,以更好地让位于新型经济体的发展,这种观念最早在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作品《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被提出。③
带着这种“对旧式经济政治体制的不满以及对新事物的创造追求”,马克龙拒绝参加社会党的第一轮党内选举,并且创立了他自己的运动“前进”,为2017年法国总统竞选做准备。在巴黎索邦大学的教授以及著名语言类学术刊物《沟通,就是活着》 (Communiquer, cest Vivre)④的主编阿尔诺·贝内特迪(Arnaud Benedetti)先生看来:“马克龙就像是一个电视机里走出的福音传教士,告诉法国民众向前走,前进,并且带着继续自由主义、社会改革者的色彩,让法国开放、与世界完全接轨。”
但对有一些人来说,马克龙所代表的是一种“在法国古老的政治尘埃中,新型的、重生的政治家”形象。作为一个曾供职于著名投资银行的银行家,他眼中的政治改革是带着“初创企业”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业精神,不再受到政治教条、规章纲领以及意识形态的困扰,从而推动国家和政府职能改革。
马克龙向法国民众传达的是一种非常乐观的讯息:强调“创新、运动和积极应对”,提出用各种用新技术促使法国经济的发展,应对世界变局。实际上,马克龙就很好地运用了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来推动其竞选运动。例如,他的推特账号(Twitter)、“前进”运动(En Marche!)官网、个人博客账号等都用于来传播个人政治观点。这种方式的政治沟通已成效显著,马克龙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他的民众支持率也随之越来越高。
3.马克龙夫妇的感召力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和其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Brigitte Macron)的夫妇形象不是那么符合常人理解中的“夫妻”。他们的结合招致了传统观念的不理解和家人朋友的反对,这对不被看好的夫妻却稳稳当当一路走来,充满了传奇色彩。布丽吉特是埃马纽埃尔的高中文学老师,比他大20岁,布丽吉特的其中一个女儿还和埃马纽埃尔一个班……然而就是这样一段看似不伦的恋情却给埃马纽埃尔的政治家形象大大加分,尤其在2017年法国总统大选中助其一臂之力。他们各种恩爱的合影时常出现在法国各大媒体报刊的头版头条,他们的爱情故事也是法国民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从埃马纽埃尔还是经济部长的时候开始,他就以各种各样的新闻视角进入到法国民众的视野中,越来越多围绕埃马纽埃尔的话题也不断被提及,这对夫妻就这样越来越火。就像法国著名八卦周刊VSD(周五周六周日)的主编马克·多里斯(Marc Dolisi)说的那样,埃马纽埃尔不同于普通的政治家,他的私生活受到法国民众的高度关注。完全不夸张地说,如果把马克龙夫妇的照片发到杂志封面上,这期杂志的销量可以增加10000份。
2016年4月,著名杂志《巴黎竞赛画报(Paris Match)》顶住舆论界的种种压力,坚持把一组马克龙夫妇在海边嬉戏的照片用作封面,主编布鲁诺·朱迪(Bruno Jeudy)证实到这期《巴黎竞赛画报(Paris Match)》在卖出30万份之后脱销了,很多报刊亭甚至都卖完了所有纸质的杂志,市场部预估这期杂志错失了几万份的销量……
尽管埃马纽埃尔自己一直说不希望媒体过度曝光自己的私生活,也不希望被认为借助自己的私生活炒作来增加政治竞选中的支持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马克龙夫妇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夫妻形象在很大程度大增加了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在媒体中的好感度和曝光率,这种媒体“特别的关照”也有助于马克龙在法国民众心中塑造良好的政治家形象。
4.改革家马克龙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曾师从法国著名哲学家保罗·利克(Paul Ricoeur),其代表哲学观点就是矛盾辩证的思维。埃马纽埃尔曾加入法国社会党(PS),也是在那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然而现在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前进运动en marche!”,他认为法国社会党已是老旧的政治体制,不能够解决法国目前的社会问题,应该“另起炉灶”,顺应时代变化潮流……
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不再因循守旧遵守多年来形成的党派界限和门槛的要求,其实左右轮流治理法国的模式也已经让法国民众十分反感和不信任法国政党,尤其各种政治丑闻层出不穷……老牌政党的衰退趋势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促使很多法国民众选择了相信新型中立的政治家埃马纽埃尔,并且接受政治体制改革。
在2016年11月出版的《改革》(Révolution)一书中,他写道:他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支持者,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改革者”和“新型政治家”,他抛弃老旧过时的政治体制和目前看似舒适的政治环境,但是这些老旧的体系都已经不再适应于解决现实的问题,所以他提出一个全新的、致力于公民平等和社会正义的政治制度,从而在深层次上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改革》一书中,马克龙完美地展示了他强大的政治沟通能力,然而阿尔诺·贝内特迪(Arnaud Benedetti)先生认为“马克龙是科技和沟通的产物,社会总是期待新的政治偶像出现,但是懂得政治沟通并不意味着他会站在法国民众的利益上”。
政治家通过媒体平台来传播政治观点、影响民众观点;同样的,各类媒体也通过传播的信息以及在民众间产生的反响来影响甚至左右政治家的一言一行。在这个短短的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某种程度上来说,大众传媒在政治观点的传播以及塑造政治家的荧幕形象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前进运动(En Marche!)”的发起和成功在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顺利当选法国总统的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赢得政治竞选的关键,不仅在于政治观点的表达,更在于巧妙地运用媒体手段……
注释:
① Wolton D..La dernière utopie:Naissance de lEurope démocratique[M].Paris:Flammarion,1993.
②Bibilographie sur wikipedia.https://fr.wikipedia.org/wiki/Emmanuel_Macron
③Joseph Schumpeter.Capitalisme,socialisme et démocratie[M].Paris:Payot,1990.
④ Entretiens avec Dominique Wolton,éd.Cherche-Midi,2016.
参考文献:
[1]Abeles M., Mise en scènes et rituels politiques:une approche critique n° 8-9[J].Hermès,1991.
[2]Albouy S.,Marketing et communication politique[M].Paris:Harmattan,1994.
[3]Balandier G.,Le pouvoir sur scènes[M].Paris:Balland,1992.
[4]Bellier I.&Wilson T.- M.,An anthropology of the European Union:Building,Imagining and Experiencing the New Europe[M].Oxford: Berg Publishers,2000.
[5]Gerstlé J.,La communication politique[M].Paris:PUF,1992.
[6]Maingueneau D.,Lanalyse du discours[M].Paris:Hachette,1991.
[7]Wolton D.,La dernière utopie[M].Paris:Flammarion,1993.
[8]陳惠.网络传播环境下的政治沟通[J].青年记者,2005(4).
[9]马凌.政治文明、政治沟通与政治传播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4).
[10]王沪宁.当代西方政治学分析[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1]王景玉.试论政治沟通[J].南都学坛,2006(2).
[12]王国剑.试论转型时期的政治沟通[J].理论与改革,2003(6).
[13]谢岳.当代中国政治沟通[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4]俞可平.权力政治与公益政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5]俞可平.政治沟通与民主政治建设[J].社会主义研究,1988(2).
[16]郑立华.语言与交际——互动社会语言学导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