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解决途径

2017-08-22冯成赵瑞杰

现代交际 2017年16期
关键词:就业人工智能大学生

冯成+赵瑞杰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取代了一些人类的工作。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人工智能的出现无疑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冲击。本文以人工智能为背景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关键词:人工智能 大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6-0130-02

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状态,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呈上升趋势。并且,用工数量下降、招聘单位标准提高,供大于求已经成为中国就业市场的主流趋势。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问世与完善,对全国人力资源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而全国大学生就业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人工智能的英文全称,我们称之为AI,1956 年在Dartmouth学会上第一次被提出。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自人工智能问世到今天,智能化技术已经日渐完善,应用范围也越加宽泛,诸如2016年3月谷歌的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比赛,2016年11月无人驾驶汽车特斯拉Autopilot2.0问世,2017年4月“机器人教练”阿尔法2号的诞生。从问世产品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不难想象,未来人工智能所研发的高端科技产品,必定会为人类带来利弊交融的影响。

二、人工智能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国内的许多生产线上都以智能技术代替人力,如用智能机器人完成一些简单、重复性强、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类似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耗资少、生产效率高、易受管理和控制,这些优点使人工智能产品备受当代某些高危性行业及生产类公司的青睐,这就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据了解,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接近800万人,加上中职毕业生和2016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待就业学生数量达1500万。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就业岗位数量无法满足毕业生需求

高校的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加。中国高校在1999年开始扩招,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2017届毕业生预计将接近800万。毕业生逐年增加,社会无法满足就业岗位数与毕业人数的匹配。

2.毕业生个人能力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

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就业蓝皮书显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短期不平衡在就业领域的突出表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主要原因是当前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3.毕业生的择业标准高

近年来,北上广等发达城市、沿海城市成为高校应届毕业生向往的目标;薪水高、环境好、可发展成为大家追求的标准,然而,这些地点、这样的公司的岗位需求有限,导致众多大学生在毕业一年后、甚至几年后仍奔波于一线城市的就业市场,而边远地区、三线城市提供的岗位往往无人问津。

4.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

鉴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先进,智能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从事相应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因此,未来社会很可能成为以智能技术代替人工为主导的工作模式,它也会让一些就业岗位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是被消减。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操作,企事业单位会选择工作效率高、易于管理的机器人来代替人力,致使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变大。

三、人工智能下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途径

1.高校加强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很多高校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使用教材均无法与社会前沿技术衔接。同时,教师授课方法过于单一,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调研发现,高校中95%的实践类课程其理论和实践比例低于1:1,实践环节严重不足。因此,高校应加强教学课程改革,一方面,选派优秀专业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学习世界先进专业知识,将尖端技术引入校园;另一方面,轻理论重实践,广泛开设实践操作课,设立多能型实践基地,深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高校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缺少创新意识、缺乏理性思维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其源于在基础教育中,学校因重视学生成绩好坏、学校排名高低所导致的结果。因此,大部分同学进入高校后,只适应应试教育,无法适应拓展性强的工作。针对此情况,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如推动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专业技能大賽等;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立项、发表论文;建设校院宣传网站,塑造先进的大学生楷模,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文化深度、理论高度及综合素质。

3.重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培训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各高校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教师资源及资历有限、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这样的课程均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真正帮助及推动学生的作用。大部分同学在就读期间缺乏明晰的求学目标、未来发展方向,毕业生缺乏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对此,其一,高校应增设有经验的就业指导教师;其二,选派这些教师参加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了解最新最权威的就业市场动态,以达到与课程的实际接轨;其三,教师应注重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专业特点给予职业规划设计和就业指导规划。

4.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校企合作,是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流趋势。其作用在于,第一,可以使在校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用人单位所需、岗位需求、专业走向,以期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和行动方向;第二,将企业资深人士请进校园,有助于学生就业时所需的就业能力与专业技能的提高;第三,可以增强企业对校园优秀学生的认知,提前推动毕业生就业;第四,将学生送进企业,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前迅速适应社会,为自己的就业增加砝码。

5.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加强监管与扶植

首先,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的监管,维护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坚决遏制虚假招聘行为,对应届毕业生实行免门票制度,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招聘环境。其次,对贫困毕业生提供免费帮扶工作,在国家相关部门招聘时,免收贫困大学生的体检费与报名费用。最后,要对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进行登记管理,建立信息库,政府为这类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推荐等服务,并优先安排信息库中的毕业生参加就业实习,帮助他们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其快速完成就业。

四、结语

总之,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加剧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严峻性。高校应迅速掌握世界前沿技术,将其运用于高校课程教学及实践中,以新技术传授学生、指导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与政府及企业的联系,切实推动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陈玉峰,熊挺,张桥,陈柯,李皓,黄玉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对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有益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6.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就业人工智能大学生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数读人工智能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