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刺黑竹分株移栽栽培技术
2017-08-22彭强利汪晓晴张仁固
彭强利+汪晓晴+张仁固
摘 要 刺黑竹笋作为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保健蔬菜,不但有着鲜甜脆嫩的特征,还具有很高的观赏性的价值,因此在市场上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由于刺黑竹现在主要由农民自家种植,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加之刺黑竹种子资源稀少,刺黑竹产业发展及培育主要是靠分株移栽,人力成本较高,而且刺黑竹对于自然环境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刺黑竹的大面积种植。基于此,针对重庆市南川区刺黑竹发展状况对刺黑竹分株移栽栽培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刺黑竹;分株移栽;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4.016
重庆市南川区金佛山山区金、柏、菁三山分布有金佛山方竹约0.7万hm2,虽竹林面积大,但金佛山方竹对海拔要求严格,需在海拔1 200 m以上,地域狭小,发展空间不大,区笋竹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寻求一替代产品。刺黑竹竹笋与金佛山方竹的竹笋相似,口感好,营养丰富,产量又高,同为秋季出笋,市场发展潜力很大,可以成为替代金佛山方竹的最佳竹种。随着对刺黑竹价值的认可,近年来,南川区开发利用刺黑竹资源有了长足发展,刺黑竹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因刺黑竹种子资源稀少,刺黑竹产业发展及培育主要是靠分株移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刺黑竹栽培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但仍然遇到很多的问题[1]。本文针对刺黑竹栽培的实际情况,主要从母竹采挖、栽培技术等方面,分析刺黑竹分株栽培技术,希望对刺黑竹栽培生产及发展提供帮助。
1 刺黑竹的生物学特性及价值
1.1 刺黑竹形态特征
刺黑竹,别名刺竹子、刺刺竹、牛尾竹,拉丁文名为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Yi ,属禾本科寒竹属植物,如图1所示。刺黑竹竿高可达8 m,直径可达5 cm,共有30~35节,中部以下各节均环生有发达的刺状气生根,每节可多达24枚;竿节间一般长18 cm,绿色,或有些幼竿为紫色,且在节间之基部具淡紫色纵条纹,表面光滑无毛,圆筒形或在竿基部略呈四方形,竿壁厚3~5 mm,有时实心;箨环隆起,初时密被黄棕色小刺毛,以后变为无毛;竿环微隆起;分枝习性较高;箨鞘长于节间,薄纸质至纸质,宿存或迟落,呈长三角形,先端渐尖,疏被棕色或黄棕色小刺毛,鞘基部分尤密;箨耳缺,箨舌膜质、拱形,箨片微小;叶鞘无毛,纵肋明显,叶耳无,叶舌截形;叶片较大,长可达19 cm,宽2 cm,纸质,狭披针形,无毛或在基部具灰黄色柔毛;花枝呈总状或圆锥状排列;外稃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内稃多长于其外稃,先端钝圆;花柱极短,近基部即分叉,而为呈羽毛状的柱头;颖果呈坚果状,椭圆形或稀近圆球形,绿色或带紫色。笋期9月上旬到10月下旬;花期4—12月。
1.2 刺黑竹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重庆等地,多呈团状零售星分布于农户房前屋后,有的散生于林下或混生于灌木丛中,集中成片的自然分布很少。垂直分布范围很广,从丘陵到中、低山均有分布,海拔800~1 500 m均有生长;适宜在紫色土或山地黄壤条件下生长,喜水喜肥[2]。
重庆市南川区近几年大力发展刺黑竹产业,现有成片面积333 hm2,主要分布在大有、庆元、古花、合溪四个乡镇。
1.3 刺黑竹的价值
刺黑竹竹材可作农具,也可作为造纸原料。竹笋可供食用,笋肉肥厚、笋质脆嫩、鲜甜可口、风味上佳,是笋中佳品;竹笋营养丰富,含有豐富的纤维素、氨基酸、铁、钙等营养物质,能够有效地降压降脂,同时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提升人的消化能力,营养价值较高,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刺黑竹笋不但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刺黑竹本身也
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由于刺黑竹属于散生竹,根系庞大,因此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刺黑竹的叶片较为密集,叶面指数较高,因此能有效地提升空气的质量,从而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实现水土保持和气候调节以及净化空气等功效。
2 刺黑竹分株移栽栽培技术
2.1 造林地的选择和整地
2.1.1 造林地的选择
对于刺黑竹的培育,选地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土壤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一般选择壤土和砂质土,微酸或中性,pH值在5.5~7.0,盐碱土、黏土等性质土壤以及地下水位高的土壤不适合刺黑竹的培育;选择坡度时,要选择坡面较为平缓、背风向阳的区域,能够使刺黑竹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充足的阳光。
2.1.2 整地
首先清除造林地中杂草、杂灌,然后开始整地。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可选用不同的整地方式,一般多采用全垦整地或带状整地,深度30 cm左右;深翻整地完成后,要进行挖定植穴,定植穴规格60 cm×60 cm×40 cm,株行距3 m×3 m或4 m×4 m。为了早日成林见效,整地时可施足底肥,并按3 m×3 m布穴。整地时间根据造林时间来定,一般要求整地工作最好在分株栽植前完成。
2.2 母竹的选择
2.2.1 选择标准
母竹的选择对于成活率有着关键的影响,母竹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造林成活率高低,因此选择好母竹至关重要,要高度重视。一般要求母竹为1~2年生竹,米径1.2~2 cm,分枝较少且没有病虫害、开花枝等。这样的母竹竹鞭处于壮年阶段,具有较好的笋芽,能够快速发芽,并具有较强的发笋和抽鞭能力。
2.2.2 母竹的挖取和运输
母竹的挖取不宜在霜雪期间进行,近几年在南川区的实践证明,在此期间挖取的母竹,由于根鞭受霜雪冻害,进行分株移栽后,成活率极低,造林难以成功。挖取母竹时,首先选择符合标准的母竹再挖取,母竹挖起后要立即斩鞘,一般要求竿高1.5 m左右,带2至3盘侧枝。刺黑竹属复轴混生竹,可以根生鞭、鞭生根,所以挖取母竹时可以只带根、不带鞭,这样的母竹因首先要根生鞭,然后才鞭发笋,故发笋晚,成林较迟。为了使新栽植刺黑竹及早成林,挖取母竹时,最好先确定母竹竹鞭分布方向后再挖取,挖取时保留来鞭和去鞭各10~20 cm,带完整土团,基部鞭芽不受伤害。值得注意的是母竹斩鞘竿不能过高,最好不超出2 m,因为竿过高且带有侧枝,栽植后受风的影响,易松动,造成成活率低,所以如果母竹分枝过高,可以不带侧枝斩鞘;斩鞘切口在节的上部,切口要平且呈45°角,这样有利于母竹栽植后在雨天截留雨水,保持母竹水分供给[3]。
一般要求随挖取随运输,运输过程中要尽量小心,避免土团松动,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远距离运输要对母竹进行遮盖,及时喷水保湿。
2.3 栽植
2.3.1 栽植季节的选择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灵活掌握,可以春季进行,也可秋季进行。对于南川去来讲,在春季栽植为宜,具体时间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根据近几年南川区的实践,在秋季分株移栽的刺黑竹易受霜雪冻害,成活率低下;而在春季分株移栽,天气变暖,不易受霜雪冻害,成活率远远高于秋季。
2.3.2 栽植要求
要根据随时挖取随时栽植,要按照浅埋、踩实的原则进行。具体栽植时,首先要根据母竹竹兜大小适当修穴并回填表土,然后放下母竹,使根鞭放平,自然舒展,笋芽向上,适当浅栽,不宜深栽,栽植深度以竹鞭在土中20~25 cm为宜,但应比母竹原入土深度适当深3~5 cm;栽后要踩实,浇足定根水,使鞭土密接,覆土培成馒头型,上盖松土,覆草以保温保湿。因此最好在雨天或雨后栽植。
2.4 抚育管理
2.4.1 除草松土
造林后,应加强对造林地的管理。新造竹林的竹子稀疏,光照充足,易滋生杂草杂灌,如不及时铲除,不仅消耗竹林水分养分,而且直接妨碍竹子生长。为了促进竹子生长,保证土壤疏松,在新竹林郁闭前,每年应进行除草松土2次,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在8—9月为宜。在竹林抚育管理期间,要保证竹林每年至少有一次松土,并且最好选择在8—9月份进行,此时的天气高温多雨,松土有利于杂草的腐烂,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竹鞭的扩展和蔓延,使得竹鞭的长势更好。除草松土时注意不要损伤笋芽。结合除草松土,发现新造竹林成活率低,要及时补苗。但补苗一定注意按造林季节,不可盲目进行,否则伤财伤力。
2.4.2 水肥管理
灌水:造林后一定要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幼竹生长期或出笋期,要保证水分充足,可以采取覆草保湿,在干旱时要及时灌水。
施肥:施肥能促进新竹生长,提早成林。新造竹林成活后,要结合中耕松土及时施肥,各种肥料均可施用,但以有机肥为好。施肥季节最好在秋季,既能增加肥力,又可保持土温,对新竹鞭芽越冬很有好处。
2.4.3 蓄笋护竹
新造竹林成活后,每年均有发笋,因第一二年新造竹林未郁闭成林,所有竹笋都应保留,不宜采笋,以便新造竹林及早成林,早日见效。
2.4.4 抚育砍伐和留笋养竹
抚育砍伐:结合除草松土,应合理地抚育砍伐,合理砍伐一定数量的竹子,构成合理的竹林密度,是保证竹林更新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新造竹林郁闭成林前,砍伐的原则是“砍小留大、砍密留稀”;新造竹林郁闭成林后,抚育竹林根据“四砍、四留、一不准”原则,即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老留嫩、砍坏留好及不准砍林中空地的散生竹和林缘竹,砍掉五年生的竹子,保留着1~4年生的竹子,砍伐老竹,保留新竹和强壮的大竹[4];对于6年以上的老竹,要挖除其老鞭根,防止由于鞭根过于密集导致新生的鞭根的生长空间受到影响的问题。
留笋养竹:新造竹林在第3年基本就可郁闭成林,此时可合理采筍,采笋时必须加强竹母的留蓄,留笋养竹,这样能够促进新笋的长成,从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对优化竹林的密度,保证竹林的产量有重要的意义。在采笋期选生长健壮、径级大的竹笋培育新竹。采笋要坚持“五不采、四不蓄”原则,即头番笋不采、大径笋不采、蓄山笋不采、摇巅笋不采、走边笋不采和大树脚下四尺内不蓄、岩边岩壁不蓄、靠近嫩母竹的不蓄、转转竹子不蓄。留笋数量视立竹平均米径而定,一般要求每年每667 m2留蓄
300~600株,米径2 cm以下的林分留蓄500~600株/667 m2,2~3 cm的林分留蓄400株/667 m2左右,3cm以上的林分留蓄300株/667 m2左右。
参考文献
[1]罗启高,刘景周.峨边县刺黑竹种植技术初探[J].四川林业科技,2013,34(5):95-96.
[2]薛卫青,候雪梅,李秀梅.竹子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1):44.
[3]刘道平.中国竹业产业化现状及展望[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5):3-4.
[4]温中斌,丁红云,黄珍富.重庆市梁平县刺黑竹资源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A].中国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