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探讨
2017-08-22邹优永
邹优永
摘 要 辣椒的食用范围广,市场销路较好,在辣椒的生产过程中,几乎每个阶段都会遭到病虫侵害。所以,辣椒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即防治病虫害。基于此,依照一些病虫害的发病特性,提出了几种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力求提高辣椒的经济效益,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 辣椒;病虫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41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14.015
辣椒的营养丰富、口味极佳,是十分受欢迎的蔬菜和调味品,并具备一定的药用价值,其生产效益明显。辣椒种类繁多,但种植生产过程中病害严重,为保证辣椒生产品质、提高辣椒产量,正确防治其病虫害是关键[1-2]。通过研究病害特点,加以防治实践试验,找到最有效果的防治方案,是当下研究人员需考虑的重要课题,现分析研究如下。
1 病害防治技术
1.1 疫病
第一,选用抗病品种,避免与瓜类和茄科连作,可同水稻和豆类、十字花科轮作。收获之后,要立即并彻底地清除病残体;播种前要翻晒土壤,种植于高畦深沟;不要过量偏施速效氮肥,应适当增施磷钾肥。
第二,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时,可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以上药剂应交替使用,7 d左右喷洒一次,连续喷洒3~4次。
1.2 猝倒病
1.2.1 苗床
應建立无病苗床,播种前翻晒苗床,选择无病害土壤和高地势、方便排灌、肥沃无病害以及避风向阳的地块。应施用腐熟农家肥,避免病菌进入苗床。如果使用旧苗床,1 m2的苗床应均匀混合5 kg的细土以及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 g,从而消毒和处理苗床土壤。
1.2.2 种子处理
使用4%农抗120瓜菜烟草型600倍液浸泡种子
30 min,之后催芽播种,减少种子在土壤中的时间,或用40%甲醛100倍液浸泡种子,30 min后将其冲洗干净。
1.2.3 强化栽培管理
与一些非茄科作物实行轮作;为了防止植株上溅附土壤的病菌,可铺盖地膜;强化苗期管理。确保苗床有充足的光照,注重炼苗,对壮苗进行培育。科学浇水,保持苗床的湿度;在寒冷天气时,应盖覆盖物,保温防寒。假如出现病苗要在一时间拔出,并且应以1∶10的比例混匀草木灰、生石灰,将其撒到苗床上。
1.2.4 化学防治
发病之后,要在第一时间拔除,并对病株、病叶进行处理,同时应喷药防护。以下药剂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0%疫霉灵200倍液和75%百菌清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锌500倍液。交替使用不同药剂,才有更好的防治以及喷施效果。为了避免湿度对防治效果产生影响,可在苗床上施撒分集并拌以干细土或者草木灰。假如初发病害,病苗较少,可适当地使喷药次数以及浓度降低。
1.3 青枯病
1.3.1 培养壮苗
培育矮壮苗,提升作物的耐病和抗病的能力。
1.3.2 改良土壤
青枯病病菌喜爱偏酸性的土壤,因此可将100 kg的石灰粉当作基肥,让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有效防止发生这一病害。
1.3.3 轮作
通过轮作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土壤含菌量降低。同时,还能避免发生病害。
1.3.4 优化栽培方式
在栽培时,采用高垄或半高垄,降低田间湿度。与此同时,要增施钾、钙、磷等肥料,促使作物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避免发生青枯病。
1.3.5 喷施微肥
从花期开始,可隔一段时间喷洒一次硫酸锰混合液50~60 kg喷雾,连喷两三次。为了防止植株体内酸性物质增加,可在锰微肥和硼微肥间隔喷洒0.5%碳酸氢钠溶液。
1.3.6 药剂防治
在生长的任何时期都要喷药治蚜,可选择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也可在定植前后喷一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另外,还可在盛果期或者定植前喷洒0.1%硫酸锌溶液。
1.4 炭疽病
1.4.1 选用抗病品种
严格地消毒种子,培育无菌壮苗,避免发生病害。当定植后,要隔一段时间喷洒一次波尔多液,避免发病。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将其喷在生长点以及花蕾上,同时可交替喷洒5 000倍芸苔素内酯或者5 000倍康凯。
1.4.2 浅中耕
在确保不损伤辣椒枝叶的前提下,实行浅中耕,使土壤的湿度降低,提高辣椒根系的抗病力。
1.4.3 科学灌水
在开花结果期,可在晴天对辣椒实行隔行灌溉或者小畦细灌,并在灌水的过程中,施用硫酸铜。
1.4.4 喷药防治
当田间发病时,可用25%瑞毒霉800倍液和64%杀毒矾、60% DC800倍液和50%瑞毒铜1 000倍液等进行防治,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
1.5 病毒病
1.5.1 选用抗病品种
培育无病且适龄的壮苗。同时要确保肥沃和疏松的育苗地,将病残体清除,适当地稀播及早播。另外,应满足幼苗对水分以及营养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苗床实行温度管理。还有,培育茎秆粗壮,重视防治蚜虫。
1.5.2 间作
利用生物屏障,防治病害。辣椒、适宜间作或套作以及密植,同一些高秆作物间作,能够起到一定的保墒和遮阴降温的作用,并且有很好的防病效果。在定植时的田间放置黄板诱蚜,能有效地防病。
1.5.3 强化栽培管理
在露地栽培的定植时,可加盖小拱棚。适度蹲苗,促进发根。在辣椒的生长前期,要防止大水漫灌,浇水后要在第一时间中耕,力求尽早定植以及生根结果。当辣椒处于结果期时,不能让其缺肥缺水,避免早衰。另外,要及时地将田间路边杂草清除,避免遭到病毒迫害。
1.5.4 药剂防治
消灭蚜虫时,可在定植前后喷施一次83增抗剂100倍液或者天达裕丰2 000倍+“天达2116”600倍,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喷洒一次1∶4∶600铜皂液,连喷三四次,有效控制发生病毒病。
1.6 灰霉病
1.6.1 环境调控
栽培时,应在高畦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地温,降低湿度。做好调控棚室湿度以及温度的工作。在上午,应保持高温,确保棚室薄膜内侧露水雾化。到下午,可适当延长放风时间。直到夜间,要适当地提高温度,防止叶面结露。
1.6.2 清理田园
辣椒发病后,要在第一时间摘除病果,并处理侧枝和病叶,集中深埋或将其烧毁。
1.6.3 农药防治
每隔一段时间喷洒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者25%咪鲜胺乳油2 000倍液,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喷洒两三次。
2 虫害防治技术
2.1 烟青虫
2.1.1 清除虫果
在第一时间摘除被蛀食辣椒果,消灭果内幼虫。
2.1.2 生物防治
喷洒YYHA-273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可引起烟夜蛾和棉铃虫交叉感染。喷洒杀螟杆菌,或青虫菌粉及Bt乳剂,稀释400~500倍液喷雾,对防治三龄前烟夜蛾幼虫效果很好。
2.1.3 化学防治
第一代烟青虫防治适期在6月上中旬,防治对象是早辣椒。第二、三代发生量最大,防治适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中晚熟辣椒。早辣椒上每百株有3头幼虫,中晚熟辣椒上每百株有5头幼虫时,应进行药剂防治,并且应在初龄幼虫蛀果前喷药。选用2.5%溴氰菊酯或20%杀灭菊酯2 000~3 000倍液,50%辛硫磷1 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喷药应着重喷植株上部的幼嫩部位。最好在下午至傍晚喷药。
2.2 棉铃虫
2.2.1 综合防治
冬耕冬灌,消灭越冬蛹。在成虫羽化盛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杀虫。
2.2.2 药剂防治
选用5%抑太保或卡死克乳油2 000倍液、灭杀毙
6 000倍液、2.5%功夫乳油5 000倍液、2.5%天王星(联苯菊酯)乳油3 000倍液,10%菊马乳油1 500倍液,2.5%增效喹硫磷乳油1 000倍液。提倡应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开展生物防治,可湿性粉剂每667 m2用量40~60 g,乳剂20~24 mL,对水50~100 kg喷洒。还可在二代棉铃虫产卵高峰后3~4 d及6~8 d,连续两次喷洒细菌杀虫剂Bt乳剂、HD-I等,可使大量幼虫染病死亡。
2.3 斜纹夜蛾
2.3.1 农业防治
消除杂草、秋翻或冬耕消灭部分越冬蛹。摘除卵块及带有群集低龄幼虫的叶片。在清晨人工捕杀老龄幼虫。
2.3.2 誘杀成虫
在成虫发生期,用糖醋盆诱杀成虫。糖、醋、酒、水的比例为6∶3∶1∶10,加少量敌百虫。春季可同时诱杀小地老虎。
2.3.3 药剂防治
1~2龄幼虫群居时为防治适期,常用药剂有5%抑太保或卡死克乳油2 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或10%安绿宝乳油1 000~1 500倍液、40%速灭杀丁5 000倍液、2.5%敌杀死3 000倍液。
2.4 蚜虫
2.4.1 综合防治
消除田园周围杂草,减少蚜源。黄板诱蚜,银灰膜驱蚜。
2.4.2 药剂防治
应在蚜虫迁飞扩散之前或在点片发生阶段及时喷药。由于蚜虫多在心叶及叶背面,难于全面、彻底喷药触杀,所以除注意细致周到地喷药之外,在药剂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兼有触杀、内吸、熏蒸三重作用的农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防治蚜虫效果最好,其他可选用生物农药1.8%虫螨克乳油3 000倍液,40%克蚜星乳油800倍液,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4 000倍液,或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常用的40%乐果单独使用防效较差,应将乐果加1~2倍的食用醋,再对水1 000倍液,可提高防效。
2.5 地下害虫
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厩肥;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播种或移栽前耕耙土地时,每667 m2施5%敌百虫或西维因粉剂2 kg,或2%硫磷粉剂3 kg,随耕耙翻入表土中;出苗后及移栽后可用50%辛硫磷或25%喹硫磷,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灌根防治小地老虎和蝼蛄;还可将敌百虫或辛硫磷加水30倍拌入炒香的豆饼或麦麸,傍晚撒于田间诱杀。防治小地老虎还可用农药拌青草、鲜莴笋叶诱杀。
3 结语
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提高辣椒的抗病性,促进辣椒生产品质及产量,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多尝试新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防治效果,保证辣椒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孙雁,周天富,王云月,等.辣椒玉米间作对病害的控制作用及其增产效应[J].园艺学报,2006,33(5):995-1000.
[2]郭跃华.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1):48-5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