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在中学生课外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2017-08-22文越凡翟柏丽苏晓敏任善恂
文越凡,朱 瑾,翟柏丽,苏晓敏,任善恂
(1.云南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2.云南大学 信息技术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网络教学在中学生课外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文越凡1,朱 瑾2,翟柏丽1,苏晓敏1,任善恂2
(1.云南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2.云南大学 信息技术中心,云南 昆明 650091)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如雨后春笋,正在逐步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网络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不仅看到也经历了它在教学效果上存在的严重差异。个性化、高效率、低成本、易得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辍学率、巨大的期望和失望的心情,严重困扰着人们,究竟原因何在?文章从网络教学在中学生课外辅导的实际案例出发,探寻网络教学效果好坏的成因,提出了运用学习测量的方法,以个性化教学的应用来深入提升网络教学质量,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中探寻其深度融合的方法和对策。
“互联网+教育”;学习测量;教育质量
自“互联网+”在人大会议被提出之后,在诸多行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互联网+教育”更是让中国教育产生了新变革的动力,网络教育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由于网络教育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集合了声、图、动画等多种媒体,为学习注入了活力,在提供了多样化学习资源的同时,也锻炼了学习者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准备,是全民教育、终生教育的基础。然而,现阶段网络教育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对教育质量、教学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网络教育的实践出发,研究并分析了网络教学效果成败的原因,提出了将学习测量和有针对性的适应性的辅助方法相结合来提高网络教育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本研究项目组假期组织部分在校大学生和中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中学课程补习的试点。经过一个假期的补习,凡坚持下来的学生进步都非常明显,最好的学生在年级排名前进了100多名,最差的也前进了30名。为此,本研究组在开学之后再次组织与学校教学同步的网络课外补习,并展开对比实验。其结果:网络教学班落后于传统教学班。为什么同样的学校和学生基础,同样的教学方法,会有如此大的悬殊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了中学生网络教育质量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二、实验过程与表现
1.实验安排
教学对象为云南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某县一中,初一年级随机选取了24名学生,高一年级选取了全年级最好的两个班,其中一个自然班45名学生作为“实验班”参加网络教学,另选一未参加网络教学的同等情况班级作为“对照班”。教学时间为每周两晚自习,时间每次2小时。实验班级在2016年3月到6月共进行了21次网络教学。对照班的学生由学校教师授课。在教学结束后,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校的考试成绩比较鉴定网络教学的效果。从期中考试成绩来看,实验班低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2分;期末考试成绩,两个班差距不大。总体成绩比较来看,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好于实验班,网络教学的效果没有传统教学班好。
2.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化
我们在教学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别对参加网络教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和对网络教学的态度等内容。我们对学生问卷呈现的态度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首先,根据前测中对网络教学是否有期待,中测和后测中是否喜欢网络教学这样的学习方式两个问题作为参考,对网络教学前后的态度进行统计对比。
图1 参加网络教学前后的态度统计
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参加网络教学之后态度变化为:积极性变低。据此,我们又对后测问卷中呈现的三种态度和分别选择了这三种态度的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做了分析。在分析中,把学生对网络教学态度的问题与学生基本信息里的年级排名一项相对应进行分析,把前测问卷和后测问卷的学生姓名相对应,能够对应上的共有64份,其中55份有效。首先分析了全年级500多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将现有的学生按年级排名,理出四分位数,分别是38名、110名和155名,用四个名次作为分界把学生分组。其中,1至38名为优秀,39至110名为良好,110至155名为中等,156以后为较差,根据分组对应其对网络教学的期待(前测,见图2)与喜欢程度(中测和后测,见图3)态度汇总分析后,发现如下规律:
图2 成绩排名与网络教育期待的统计(前测)
图3 成绩排名与网络教学喜欢程度的关系(后测)
所有同学在前测中都抱有非常高的期待,后测中仍然保持期待和喜欢的同学比例大幅下降。直接表达“不喜欢”的学生中成绩好的学生人数上升,但是,良好、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人数为零。说明学生的不满意在增强,但不喜欢的人数除了少数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外,其他的都为零。
3.以巩固所学知识是否有帮助为题的统计
在“是否通过网络学习能促进学校学习的知识巩固?”进行了统计,把学生按年级排名分成了两类: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得到巩固的认同人数较少;而成绩靠后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帮助自己巩固了知识的认同人数明显较多。
4.对网络教学持否定态度的统计
尽管本次网络教学由于各种原因效果不理想,但学生通过了学习之后,对网络教学是否能给学生学习带来进步持否定态度的只有3个,大部分仍持肯定态度。
5.对本次实验“存在的问题”统计
通过问卷(后测)学生反映上来的问题主要有师生沟通不畅(32%)、网络不顺畅(16%)、时间不够(22%)、练习题目的问题(18%),其他占12%。属于教学内容、练习题目存在问题的为18%,属于教学过程的问题占到了70%。
6.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评分者间一致性信度分析和Cronbach’s Alpha系数分析。
前测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被调查者的学习成绩和对网络教学的态度,问卷内容多是收集被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因此采用评分者间一致性信度分析。分别对高一和初一两个不同年级的对象进行调查,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两个不同调查对象对网络教学的态度一致,说明问卷的信度较好。对中期问卷和后测问卷的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也叫信度系数)来分析,求出中期问卷信度系数为0.819,后测问卷的信度系数为0.865,两个信度系数皆在0.8-0.9之间,说明问卷的一致性较高,量表的信度良好。
本研究重点研究了问卷的结构效度,采用的是因子分析。
前测问卷是对学生基本学习成绩和对网络教学的态度调查,经过预调查之后最终收集到了所要数据,数据如实给出了学生的年级排名情况和对网络教学的态度;同时还设计了测谎问题来提高问卷的效度,证明前测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之后对中期问卷和后期问卷采用因子分析的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分析问卷的结构效度,中期问卷的KMO值为0.717,后测问卷的KMO值0.801,两问卷的KMO值都大于0.7,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中期问卷的巴特利特检验的P值为0.000,后测问卷的P值为0.000,都小于0.05,同样证明问卷结构稳定和可靠。
三、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既有普遍性问题,也存在特殊性问题。
1.普遍性问题
网络教育的本质就是教学分离。师生不在一个教室内,通过网络媒介开展教学,从本实验的情况来看,问题大多数是出在了交互交流方面。所出现的情况也符合当前大多数网络教学的现实状况。从“慕课”的课堂情况来看也是如此,辍学率也是非常高。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网络教学,期望值非常高,失望值也非常高。由此可见: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教与学两方面的任何一方出现问题,或中间的交流不能畅通,低效率的教学,就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将无所事事,必然导致低效果的学习,之后就会造成学生大量辍学。
2.特殊性问题
我们在实际的上课中发现,沟通不灵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网络速度太慢、学生上网操作不熟练,打字速度慢,交流不畅,造成大量的时间耽搁,致使上课效率下降,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需要。所以,网络环境和条件以及学生信息技能是本次教学实验不理想的首要原因。
其次,用晚自习的时间开展网络教学,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同步。“对照班”的学生因为是任课教师上晚自习,复习和自习的进度不存在问题。而“实验班”的学生还在纠结着三角函数的复习,未开始“平面向量”的复习,就参加了期中考试,所以平均成绩落后。
第三,在2.3节“对巩固知识的帮助”统计中,我们结合本次教学内容偏重基本概念的练习,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基础较好的学生针对基本概念的练习感到懈怠,故而感觉帮助不大;而成绩中下的学生,由于基础没有学好,通过练习感觉帮助比较大。说明我们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给予学生帮助,提高其知识能力和水平,能弥补课堂学习不足的问题。本次出现问题的学生,是教学内容和对象的针对性不够,没有完全实现个性化教学。
以上问题仅仅是表面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教与学分离”与“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认知能力”,以及网络环境是影响上述网络教学质量的真正原因。特别是学生平时比较适应学校教师的讲课方式,从来都是:只要把老师讲课的东西记住了,考试成绩就会好。所以,在学习上有不少学生是以“记忆”为主要方法和手段,简单、方便、高效率。网络教学需要学生自己探究,最好是带着问题展开学习。在辅导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这样的学习,如果没有专门训练是实现不了的。而学生往往是一旦发现与预期的差异,暂时又没有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案时,就会选择放弃,偏向采用更习惯和方便的方法进行学习。
所以,网络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操作上的适应性,认知上的独立性。假期班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是因为他们是自愿报名参加的,操作上的适应性有较多的准备,认知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也有倾向。所以,当一个班整体参加网络教学的时候,许多学生以一种盲目状态进入学习,一遇到困难,自然会选择放弃。如果在开班学习之前加强技能和认知方法上的培训,同时做好网络环境的建设,优化教学针对性,状况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学生的统计数据可以明确看出,真正不能接受网络教学的学生仅为少数,大多数经过本次网络教学的学生认可网络教学是“可能”和“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
四、方法与对策
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提高中学生网络教学的质量无外乎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教学分离问题,教学针对性问题,认知策略问题。
1.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它针对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存在的割裂等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现实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2]
为了较好体现上述思想,本教学设计中采用了“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设计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中将已知条件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等信息预设成信息观察点,用计算机记录信息观察点上的数据,通过可视化再现的方式为教师展现学生的做题过程,教学交互则采用目前主流的“在线交互”软件来实现。
(2)学习测量与分析
随着上世纪60年的自主学习不断发展,到80年代欧美学者采用各种方法对自主学习的技能进行了测量,其测量方法包括量表测量法和问卷测量法。近些年出现了具有创新性的自主学习测量技术,包括电脑环境下的跟踪日志技术、结构性日记测量技术、在超媒体环境中的出声思维测量技术、微分析测量技术等。尽管这些创新的实时测量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但已经展示出了巨大潜能,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运用。[3]
本研究将传统的量表测量法、出声思维测量技术和微分析测量技术等相互结合,将学生解决问题中的思维过程记录下来,分别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归类取得很高的信度。用于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干预成为可能。
(3)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是以反映学生个性差异为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范式。通过评价发现和解决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为其量身定制不同于别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开展有效学习。解决学生学习问题,应该用个性化的方法去适应学习要求。所以,构建个性化学习方案是提高中学网络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研究是在学习测量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在辅导教师的干预和引导下,为学生“量身”下达学习任务,纠正思维模式,理清解题思路,快速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2.方法阐述
针对网络教育中出现的教学分离问题、针对性问题和认知策略问题,在方法上,可以通过教学管理和网络教学设计来解决和完善。
(1)管理方面
管理出效益,在网络教育的教学分离状态下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人在课堂上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而网络教学却需要一个团队整体协调工作,其内容包括:提升网络的软硬件条件,确保网络畅通、系统运行正常;建立线上线下的协调机制,避免误判导致教学失效;加强学生培训,增强信息素养和技能的运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改变学生的认知习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等等。
(2)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创新
课程资源是网络教学的核心竞争力。网络教学既不能像传统教育那样“满堂灌”,也不能像数字化学习那样,将资源做好放在服务器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既然是教学,就必须要体现交互。本研究依据自主学习的测量理论,成功将学习测量要素与学习资源进行融合,以解决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运用学校课堂所学知识,在本教学资源的案例中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项,用出声思维测量技术和微分析测量技术还原学生的解题过程,“测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这种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方法,能在教学过程中自动记录数据,省略观察者的人工记录,更加真实、实用和可靠。
(3)实时记录测量并可视化分析
实时记录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关键信息的选取,并通过可视化还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图4是学生解题过程中的真实信息记录。
图4 学生顺序解题信息实录
当我们沿着学生选择节点,结合问题内容和思维策略,就能准确判断和评估学生对解决该问题的实际能力并进行实时干预。
3.对策与策略
在解决好上述“教学分离”、“学习测量”和“个性化学习”的前提下,中学生网络教学对策和策略也是举足轻重的关键要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1)网络教学的角色与定位
网络教学是否能用来替代传统教育的争论由来已久,就中小学生学习而言,毕竟教学分离的“阻隔”是不争的事实,网络教学的优势特别是个性化教学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差别化教学呢?网络教学的角色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教学在知识传授方面,在需要大量面对面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而网络教学在学习测量、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及其服务有具有明显的优势。将两者相互结合起来,就是最为完美的教学。因此,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定位(在中小学学生范围)可以分工为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内化。所以,在网络教学的过程,需要扬长避短,在实现有效教学当中,开展以应用为主的学习。
(2)个性化学习与资源推送策略
个性化学习需要个性化服务的支持,而个性化服务的前提是通过学习测量精准判断学生的学习需要,即运用前期的评测与学习过程的轨迹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分析,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以补习的方式在教师引导下提供推送服务,推送服务中应体现以下策略:
“内容策略”主要体现针对性,网络教学不能像传统授课那样把教学内容重新讲一遍,而应该根据学习测量结果有针对性地推送学生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方法策略”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的推送服务,主要体现的是方法引导和学习习惯纠正。
“辅导策略”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专门性辅导,类似于“一对一”的教学。
“数量策略”网络教学中,一次推送的教学资源数量多寡非常重要,应根据每次教学目标和教学总结的量为标准进行资源推送。太多太少都会导致学生在上课中的注意力分散,教学节奏不能体现。
“难易程度策略”根据学生能力下达难易程度相适应的练习资源,也是关系到上课质量好坏的关键性因素。根据学习测量,将学生知识掌握和熟练能力分为5级,配套资源的难易程度应根据概念练习到综合应用进行多级分类,教师应根据经验进行人工配对。做好推送服务。
(3)碎片化辅导快速提升质量
碎片化辅导学习能从两个方面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一是根据网络教学的定位,做好教学辅助作用,运用学习测量技术,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运用针对性案例,快速补习学生在学习中的“漏洞”;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定位,做好学习“内化”工作,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案例中学会应用。
五、结束语
研究发现,大部分中学生对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持肯定的态度,通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中也能看到技术带来的优越性。而出现的质量问题和辍学问题,恰恰是我们对教学分离的问题认识不够,对学生在认知方式和认知习惯上的估计不够,出现的是非技术问题,而是认识上的深层次问题。所以,在创设“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更要从思想认识、教育管理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入手进行深度融合。
[1]黄甫全.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基本原理[J].教育研究,2002(10):36-41.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1):7-15.
[3]程宏宇.国外自主学习测量技术最新发展趋势[J].教育科学,2010(3):92-96.
(编辑:鲁利瑞)
G434
A
1673-8454(2017)16-0086-05
国家语委十二五课题项目“国家通用语言运用能力的案例评价与提升途径研究(编号:ZDI125-19)”,“提高国民语言应用能力研究——以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试点实践为例》(编号:ZC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