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老区群众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湖北当阳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扶贫工作纪实

2017-08-22贺大新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4期
关键词:当阳市市老水泥路

□ 贺大新 张 勇 王 涛

当阳市老促会调研老区贫困村通村公路维修。图为在王店镇黑土坡村调研。左一为会长林永智。

隆冬时节,湖北当阳老区却处处涌动暖流。

问起由来,老区干部群众都称赞全国老促会先进单位—当阳市老促会真情扶持老区有力度!

说起事,一个接着一个……

扶修路;让老区群众出门不再难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当阳市有39个老区贫困村,大部分聚集在边远山区、库区,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

穷在哪里?穷在路上是其一。

庙前镇石马村,有7个村民小组、708户、2441人。是远近闻名的革命老区村,也是全市的贫困村。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土路坑坑洼洼,交通不便,农副产品运不出去,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群众企盼修建水泥路。市老促会把石马村作为扶贫联系点,进村入户,帮助群众脱贫。

“石马脱贫致富,先要修好路!”当阳市老促会会长林永智如此说。他带领老促会一班人轻车从简,先后五次到石马村作调研,召开群众会,寻求修通路,快致富的办法和途径,收集建议20多条。老促会多次向交通部门汇报情况,争取支持。老促会拿出3万多元扶持村修水泥路。

在老促会的支持感召下,村委会采取“争取国家扶一点、群众拿一点、企业人士赞助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367万元,将连接村里的15公里主干道修成了水泥路,还将连接到组的40公里泥巴路建成了睛雨通车的石子路,群众行路不再难。

路通了,村里经济大发展。煤炭、高岭土源源不断地运出山外。村里种植、加工的“晶石玉马”大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去年全村生产袋料香菇农户达400多户,占总户数的60%,规模达到120万袋,实现收入72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5571元,增加到12677元,增长1.3倍。

市老促会“扶”通了“断头路”。在与石马村相邻的水田湾村,流传着市老促会“斧(扶)头硬”的故事。

“斧”意为“扶”。即“帮扶”的意思。前年,水田湾修了两段8.6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由于缺少资金,还有4.6公里,成了无人管的“断头路”。由于道路不贯通,村里两处3万吨以上煤矿的煤、40万斤香菇、200万斤粮食运出山外成了大问题,严重影响村经济的发展。

市老促会到该村调研后,撰写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拨款149.55万元,对全市10个老区贫困村(含水田湾村)修建村水泥路给予适当补助。

水田湾村修建“断头路”的补助资金到位了。“断头路”修通了,群众收入大增加。2016年该村的年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500元。有38户困难户变成了富裕户。

2015年,全市所有老区贫困村都修建了水泥路。

扶产业;让老区群众不缺钱

“立足老区,因地制宜扶产业,让老区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市老促会2014年至2016年确定的扶贫工作打算。

2017年元旦刚过,王店镇满山红村党支部书记唐锡志用电话向老促会报双喜:一喜种植雷竹朝天椒长势好;二喜村里有21户困难户脱了贫,多亏老促会扶得好!

满山红村是省级老区贫困村。10年前,村级经济相当落后。但是,该村山地多,有着发展种植业的良好地理条件。市老促会联系该村后,经常与村干部一道共谋发展经济新路子。

浙江一企业来该村考察后,在村里租山林地种植雷竹,两年时间,亩均收入8000元。20多户贫困户见种竹子赚了钱,但手头一时无资金。市老促会立即拿出2万元,支持他们种植雷竹800亩,去年已经开始有收益。

该村还有着种植朝天椒的有利条件。市老促会四次到该村宣传推介种植朝天椒:亩产300公斤,均价为4至6元,不愁销路。有几户贫困户想种植,可就是缺钱购苗和肥料。市老促会资助1万元,帮助群众解了燃眉之急。有市老促会“扶”,贫困户种植朝天椒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第一年,该村有7户种植,一季下来户均增加收入800元,到了第三年,村里有103户种植,每户增加收入1200元。

当阳市老促会进村入户调研扶贫脱贫情况。图为副会长敖万建(右一)看望贫困户情景。

类似在产业上扶老区群众脱贫的还不止满山红村。2014年,市老促会拿出3万元扶持育溪镇龙井村61户困难户种植黄桃共1000亩,今年将开始受益。

扶贫方式多样化,用钱扶也注重用物扶,这是市老促会扶贫的一大“窍门”。

2016年3月,育溪镇洪锦村六组靳方贵老两口两间猪屋里早已空槽,没钱买仔猪。市老促会进该村调查贫困户时得知,靳方贵系革命烈士后代,两位老人都已80多岁了,缺乏生活来源。市老促会决定“扶”靳方贵养猪,用4000元购了两头小猪仔和14包饲料送到家里。进入2016年农历腊月,靳方贵老两口成天乐呵呵的。市老促会送来的两头仔猪喂到年底,卖一头赚了500多元,杀一头猪过年。一头仔猪又接上了槽。屋里的香肠、腊肉香喷喷的,老两口过春节已经不缺钱了。

扶教育;让老区孩子不失学

精准扶贫脱贫号角吹响后,当阳市老促会一班人注重扶贫不忘扶教育。他们认为,改变老区落后面貌,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让老区的孩子们上得起学,不失学。据10个镇处老促会统计,近10年来,市老促会通过用合法募集筹措的钱,资助老区60多名贫困孩子读书,老促会扶教育被学生家长称为“最美的育智社团”。

有这样一件事。去年,在当阳职高师生中,传着市老促会资助贫困学生冯应辉的事。冯应辉一家七口人。她和一个妹妹在读。由于生活困难,正读职高的冯应辉每天在校只吃两餐饭。

在精准扶贫行动中,市老促会多次到这个家庭走访调查,认为要使这个家庭真正脱贫,光靠给钱给物还不够,必须把“扶智”作为根本。

经过比较,市老促会觉得冯应辉有一定的培养前途。于是,决定资助5000元,让这个女孩先完成职高学业。参加高考后,再资助读完大学。市老促会还专门与冯应辉谈心,鼓励她安心读书,认真完成学业。为了保证资助经费用于冯应辉的读书学习,市老促会又专门到市职业高中,与校方商议落实了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办法。

当阳市老促会在老区两河镇调研农村老人供养情况。

受资助学生感恩老促会。去年春节来临之际,在北京一家大公司工作的陈吉吉给当阳市老促会寄来一封2000多字的感谢信,感谢老促会在她家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温暖之手,扶她读完大学。陈吉吉系烈士后代,原是当阳一中一名特困学生。爸爸常年生病,妈妈无职业,一家人生活相当困难。陈吉吉考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时,因缺学费不能按时去报名,家人急得团团转。市老促会知道情况后,派人到陈吉吉家里,送学费4000元。陈吉吉大学毕业后,写给家乡的第一封信就是感谢老促会。

扶建房;让老区群众住得安稳

在一些老区贫困村,还有一些群众的住房破旧不成样子。市老促会每年开展“接地气、访民情、排民忧,解民难”活动时,把老区群众住房状况列在活动之列,该扶的全力扶,绝不让群众为住房犯愁。

2014年,庙前镇李店村高启文一家一直住的是解放初期土改时的一栋土房,年久失修,随时有垮塌的危险。2015年春,市老促会进村调查老区贫困村生活现状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得知这些年,李店村有487户陆续住上了新房,高启文是村里唯一住土房的村民。老促会开会研究,决定“扶一把”。先从募集扶贫基金中拿出2万元,再去多方动员筹资帮助高启文改建危房。

为了筹足资金,老促会正副会长分头找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帮扶单位。市住建局、市残联伸出援助之手,解决了部分资金;两家煤矿企业经过老促会同志的感召,捐资4万元;村委会也及时联系到了建房施工队。一个月时间,高启文一家搬进了新房。

当阳市老促会扶建房,细微深处见真情。2016年5月24日,会长林永智、副会长聂以炳等一行到庙前镇石马村检查工作,看见一栋四面通风的农家房,破旧不堪。进房一打听,房的主人名叫熊家英,65岁,一家3口人。林永智问她:“房屋怎么没有窗?墙壁怎么是黑的?”熊家英回答:“没有钱。墙壁是黑的,是患精神病的儿子把被子当柴禾烤火取暖薰黑的。塑料袋遮窗子。一家人的全年收入不足3000元。”

听罢介绍,两位会长当即表示,市老促会资助4000元购门窗,刷墙壁,同时还叮嘱村委会积极向上争取帮扶资金,将熊家英的房屋改造纳入扶持范围,让一家人圆住房梦。当年9月2日,会长林永智、副会长聂以炳等一行,顶着烈日,又一次来到熊家英家里,进行“帮扶回头看”活动。危房变样了;7块油漆门板能照出人影,窗子全是用铝合金做成;玻璃光洁明亮,房屋内外全部粉刷一新,堂屋里还摆有沙发和茶几。那天,一家人个个满脸笑容。

村里群众编了顺口溜:老促会,敢担当,群众冷暖记心上,大小事情埋头干,无私奉献美名扬。◀

(本文图片提供/当阳市老促会)

编辑 田文玲

猜你喜欢

当阳市市老水泥路
阳江市老促会
城市的地下有什么
组织布局谋发展,老年教育诚可期
建好水泥路 敲开幸福门
当阳市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浅析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当阳市林业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
水泥路的面积
惠州市老促会拜年会变成了办公会
汕头市老促会推进项目落实 加快老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