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唐代第一珍”
——咸通玄宝试读
2017-08-22徐长林
□ 徐长林
古钱“唐代第一珍”
——咸通玄宝试读
□ 徐长林
我国的古钱币,钱文称通宝,是唐至清末的一种名称。“民国通宝”也应算通宝一类,虽不古,但也似属通宝衍生的系列。
咸通玄宝,被泉(钱)界誉为“唐代第一珍”,钱文称“玄宝”,为古泉(钱)五十名珍之一。
唐高祖武德四年始铸开元通宝,是自先秦以来,货币文化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当时就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元意为开创新纪元,以后各朝各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于是相继出现了年号钱、国号钱及年号与国号为一体的古钱。咸通玄宝,则是年号钱的一种。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宋元通宝”“建国通宝”“大观通宝”“建炎通宝”“保宁通宝”“天眷通宝”“大安通宝”“大元通宝”“洪武通宝”“康熙通宝”“宣统通宝”“天国通宝”等等。自唐至民国,钱币发展史与社会发展、朝代更迭一一对应。显然,货币称宝,是其威力增大的体现,其社会意义,不仅有货币流通、保障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还有了一些存史资政的作用。历史上产生的货币,从产生到消亡,都是由社会的若干因素和货币发展本身的矛盾促成的。古钱币既是历史的遗存,又是史实的实证,有的还是揭开相关历史奥秘或玄机的钥匙。
此枚咸通玄宝(图一),是唐懿宗李漼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所铸,钱文不称通宝、元宝、重宝,而称“玄宝”,独一无二,是创新,也是事出有因,今做一番推想,以其钱文“玄”字的字义的释读,试析之。
关于“玄”字,含义极其丰富,是沿用至今的一个常用字。据《古代汉语字典》[1]释义,其义有三:
一为黑红色。《诗经·豳风·七月》说:“载玄载黄,伐朱孔阳。”(载:则。玄、黄:动词,染成玄色、黄色。朱:大红色。孔:很。阳:鲜明)也指黑色,《吕氏春秋·孟冬》云:“衣黑衣,服玄玉。”(服:佩戴)《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云:“皆玄衣白刃。”《周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说,以玄代指天。中国历朝历代,皇帝皆自称“天子”。看来,唐懿宗铸行“咸通玄宝”,是借“玄”字含“天子”之意,显示系天之意、天子所为。这应是“玄宝”的第一层含义。张衡《东京赋》说:“祈福手上玄。”按古代五行说,北方属水,水色黑,因而用“玄”代指北方。《吕氏春秋·有始》云:“北方曰玄天”也指北向的。《吕氏春秋·孟冬》说:“天子居玄堂左个。”(玄堂:北向明堂。个:正堂两边的侧室)唐懿宗都长安、于北方“居玄堂”、天下“祈福手上玄”,钱文“咸通玄宝”,就含有都向天子祈福之意。这是“玄宝”的第二层含义。当时,唐朝政治腐败,危机四伏,正值唐末农民大起义的前夜。
“玄”字字义之二为:不显露,幽暗。《尚书·舜典》说:“玄德升闻。”《庄子·胠箧》云:“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攘:排除。玄同:这里有混同的意思。)引申为深奥,玄妙。《老子》第一章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咸通玄宝的“咸”与“玄”二字组合的孔方兄,是“众妙之门”了。这是不是咸通玄宝的第三层含义?韩愈《进学解》云:“纂言者必钩其玄。”(纂言者:指理论性的著作。钩:钩取、探索)特指道家的学说或空谈。孔稚珪《北山移文》说:“既文且博,亦玄亦史。”(文:有文采。史:历史)《抱朴子·嘉遁》云:“宝玄谈为金玉。”咸通玄宝的“咸”与“玄”,似喻指都有钩玄、探索、“宝玄谈”之意。这应是咸通玄宝的第四层含义。
图一 咸通玄宝
“玄”字字义之三为:远、深、高。《庄子·天地》:“玄古至君天下;无为也。”“玄古”远也,咸通玄宝之“玄”,其义远也(君:统治,治理)。屈原《九章·惜往日》:“临沅湘之玄渊兮。”(沅、湘:水名)“玄渊”深也,咸通玄宝之玄,其义深也。嵇康《琴赋》云:“玄岭巉岩。”(巉岩:山险峻的样子。玄岭:玄,高也,高峻的山岭),咸通玄宝之玄,其义高也。远、深、高,当是咸通玄宝的第五层含义。
细想一下,唐懿宗咸通年间铸行咸通玄宝,摒弃常用的通宝、元宝,似有深意,可能与他崇信佛教有关。唐懿宗是一个佛教崇拜狂。他曾在宫殿内设立讲席,亲自唱经,对庙宇大肆施舍,且施舍无度,对管理朝政毫无兴趣(真可谓一种另类的“无为”而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堂兄唐武宗(李炎)信道教,曾经大规模灭佛,会昌年间(公元841~公元846年)毁寺院4600余个,寺中铜佛、铜钟磬、铜炉铎都毁掉铸钱。铸有背文的开元通宝,也称会昌开元,想不到几十年之后,他的堂弟唐懿宗又兴佛、崇佛,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看来,教不同,信仰不同,即使同是皇家血脉,治国理政亦有别,其效果也不同,甚至大相径庭。这或许在历史上不是个别现象,反映在年号钱上,则又是一种遗存。唐代,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到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曾有七次迎佛骨活动,有的就地开示,有的宫内供养,有的为佛舍利造金棺银椁,最隆重的是懿宗迎佛骨从法门寺至京师。他下令用绸缎、翡翠、金玉装饰香车宝帐,从法门寺到长安三百里,车马不断,禁军、乐队前导,吹吹打打,蔚为壮观。待佛骨至京师,他亲自出迎,顶礼膜拜[2]。时近唐末,朝政腐败,苛捐杂税,剥削加重,民不聊生,唐懿宗以迎佛为朝廷祈福,许多大臣表示异议,他说:我能活着看见佛骨,死而无憾!不久,他就应言而死去[3],真有点“玄乎”了。时隔一年,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濮州(今山东鄄城北)人王仙芝趁连年天灾,率众起义反唐,冕勾(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黄巢起兵响应,唐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向崩溃、灭亡。因此,“咸通玄宝”又“玄”了,命悬一线,不得不因唐懿宗的所作所为所终而短命。
从历史发展的眼光看,与唐懿宗兴佛、崇佛活动相反的唐武宗(信道教)毁佛铸钱,是针对当时由于铸钱太少、钱币缺乏、军费过大、私家囤钱过度及寺庙大量用铜铸佛等原因而造成货币紧缩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有力的措施。毁佛铸钱不但使国库充足,大量僧尼还俗还有利于增加生产力,对发展经济是有利的。
在我国古钱币史册上,咸通玄宝因存世极罕,而位列古泉五十名珍之一。诸谱先后有载,有拓图,简述,且有异同(大同小异),兹摘其要者述之。
《古钱大辞典》上册第844页,有咸通玄宝拓图两幅(两种版别),分别标价五百元(大洋),可见其稀其珍。《古钱大辞典》下册第1712页[5],对咸通玄宝及唐懿宗,有了更明晰的介绍:“懿宗名温,更名漼,宣宗之子,在位十四年,寿三十一,改元咸通。”“信任奸邪,疏远忠直,尊敬释教,亲自唱经,十四年间,败坏唐室。”旧谱称,唐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铸咸通玄宝。
《简明古钱辞典》第220页[6],有咸通玄宝拓图一幅,并有简述:“咸通玄宝,唐懿宗李漼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桂阳监铸,‘咸通玄宝’四字隶书而含魏碑风骨,直读,章法匀称有力。径约2.3厘米,重3克左右。钱文‘玄宝’之正用品仅此一见,前泉家遂有旋读为‘咸玄通宝’者,非当。”“传世者绝少”。李维先生最近在 《“唐代第一珍”·存世几何》[7]一文中披露:彭信威先生在《中国货币史》中说,咸通玄宝“大概是一种试铸性质”。据统计,大体分为三种版式,分别为大字降玄版、小字正玄版、小字昂玄版。小字昂玄版目前大概10枚,大字降玄版目前仅见3枚,分别为国内1枚、新加坡1枚、日本1枚,小字正玄版目前仅见1枚。该文同时披露:20世纪90年代,甘肃宁县某工地曾出土一批古钱,共6万余枚,其中90%是唐开元钱,当中只发现一枚“咸通玄宝”。2010年,日本东京拍卖曾以80余万元人民币成交一枚咸通玄宝大字版。
笔者所觅藏的此枚“咸通玄宝”,面有廓,背平素,径21毫米,现重3.4克,钱文隶书而含魏碑风骨,章法匀称有力,包浆老到,锈色极美、为“开门见山”之珍品。
[1]张双棣、陈涛:《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3]苏晔、文奇、孙竞:《古钱答问》,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
[4][5]丁福宝:《古钱大辞典》,中华书局出版,1982年。
[6]高汉铭:《简明古钱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7]李维:《“唐代第一珍”存世几何》,《中国收藏》2014年第3期。
(作者单位 江苏省作家协会)
[责任编辑 孟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