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探析

2017-08-21詹元灵

文教资料 2017年16期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卓越计划需求分析

詹元灵

摘 要: 本文运用需求分析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自主设计问卷,结合师生访谈,探究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满足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构建了四年不断线的课程体系。希冀研究成果能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供借鉴,有助于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键词: 卓越计划 拔尖创新人才 大学英语 需求分析 课程设置

一、引言

近年来,一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清华大学从1998年开始建立数理基础科学班,北京大学2001年成立元培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建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浙江大学1984年首创混合班,2005年在其基础上成立竺可桢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1]。中国计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从1997年开始招收优秀学生组成试点班,2006年正式成立量新学院,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2010年6月,教育部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我校产品质量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成功加入国家第二批卓越计划,开始积极探索和创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2]要求积极推进卓越计划学生的国际化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参与高校使用多语种培养熟悉外国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强调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际化”和“工科性”是两大特点。我校量新学院均由工科试点班组成,现有学生300多人。迄今,我校卓越工程师班已有质量管理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動化等五个专业,学生总数近400人。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还是扩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3]。卓越计划要求将来的国际工程师能用英语作为一门工具获取专业资料,与外国同行交流技术问题,因此,大学英语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必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本研究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包括51个问题,涉及英语基础、学习动机、学习现状、教师因素、学习环境、课程设置等方面。问卷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内由学生现场作答完成,调查了我校量新学院119位学生、质量卓越班49位学生、自动化卓越班43位学生。经SPSS统计分析,有效问卷为203份。

1.英语基础

统计显示,我校试点班和卓越班学生高考英语入学成绩处于较好水平,120分及以上学生占63.6%,达到了能满足全国各高校英语专业的入学单科要求。另有25.6%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在110分—119分之间,故高考英语成绩在110分以上的学生高达89.2%。

203名被调查者都已参加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到96.6%,其中60.6%的学生更是取得了500分以上的高分成绩。在参加过英语六级考试的79名被调查者中,通过率达到69.62%,但只有20.25%的学生取得500分以上的高分。由此可见,学生在较高难度的考试中表现还是较弱,需要有较长期的积累才能通过,说明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的重要性。

2.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果最关键的非智力因素之一。Gardner[4]认为,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程度一定程度反映了动机的大小。调查显示,52.7%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应持续四年,另有28.1%的学生认为至少应到考过六级,说明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强烈的愿望。但关于学生课外学习英语时间的调查显示,66.5%的学生课外平均每天英语学习时间不到1小时,28.6%的学生不到2小时,而超过2小时的学生仅占4.9%。由此可见,学生每天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付出还不够,自主学习英语的动力不足。

在问到英语学习的最强烈需求时,62.7%的学生表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62.1%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个人发展,53.1%的学生是为了考研,51.6%的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就业(见图1)。

3.学习现状

就学生自身英语技能判断,认为最强的英语技能是“读”(43.3%)和“写”(22.2%);最弱的英语技能是“听”(40.4%)和“说”(29.1%),最想提高的英语技能是“说”(44.3%)和“听”(26.6%)(见图2)。对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最大期望是“提高听说能力”(72.4%);现在的英语听力水平能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40.4%)和能听懂听力课程大部分内容(33.0%),而认为能听懂VOA Special English的仅占5.9%;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的占20.7%。

学生认为最能提高自己听力水平的方式是看英文原版电影(33.0%)、与人英文沟通(28.6%)、听英文电台(23.6%);最能提高自己口语水平的方式是每天大声朗读课文和文章(29.1%)、多与同学用英语交流(26.6%)。

学生认为最有帮助的英语学习材料是“杂志及课外阅读材料”(44.8%)、“教材”(18.2%)和“四六级真题”(17.2%);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视听结合”(37.9%)、“听课并做笔记”(22.7%)和“独自学习”(20.7%);最喜欢的课外学习方式是看英文电影和听英文歌曲(45.8%)和“独自练习”(27.6%)。

对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感受是信息量大(38.9%)和形式多样(36.9%),但也有20.2%的学生认为多媒体网络学习杂乱,重点不突出。对教师网络英语教学方法和形式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57.1%,但37.9%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说明在网络学习方面还有不少需要提升的空间。学生认为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最有助于听力的提升(61.6%),认为有助于提升口语和阅读的分别为13.3%和11.8%,对如何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和写作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落实,以得到学生的认可。

4.教师因素

调查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37.9%)和人格魅力(31.5%)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最重要(见图3),48.3%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但28.6%的学生“兴趣一般,取决于老师和教材”。这与赵庆红等[5]对教师角色的调查结果相似:与传统“主讲和传授知识型”的教师角色相比,学生更期待“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的教师角色。

在学生眼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听说能力(65%)和阅读能力(12.8%);最喜欢英语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46.5%)和提供语言实践机会(30.7%);最喜爱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是观看电影和录像(77.1%)、语言游戏(47.3%)、角色扮演或戏剧表演(33.8%);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是互动教学(55.7%)和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27.4%)。

英语教学中,学生认为十分必要和有必要的是用英语授课(38.8%)、语篇结构及篇章欣赏(35.8%)和口语练习(33.3%),认为不必要的是单词听写(20.4%);除课本知识外,最希望老师课堂上补充相关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48.8%)、著名人物、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26.9%)和提供英语新闻(23.4%)。

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中最希望学到的是语言应用能力(62.1%),其次是文化背景知识(15.8%)和阅读技能(14.3%);最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是时文报道(36.9%)、文学作品(27.1%)、历史事件(19.2%)和科技作品(16.7%)。

5.学习环境

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英语学习环境表示很满意的占8.9%,表示满意的占39.6%,基本满意的38.1%,13.4%的表示不满意;学生对英语教材表示很满意的占10.3%,表示满意的占50.7%,基本满意的35.5%,也有3.4%表示不满意。认为影响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性”(60.1%)和“校園环境”(20.7%);对英语课堂环境的最大需求是活跃的课堂气氛(56.9%)和能够参与课堂活动(25.7%);对英语课外环境的最大需求是播放英语电影(42.6%)和举办英语角(21.3%)。

学生最喜欢的英语学习材料主题是幽默故事(45.7%)、历史传说(37.3%)、风俗习惯(33.9%);最喜欢的英语学习资源媒介是纸质教材(44.8%)和网络教材(35.3%)。

6.课程设置

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学习热情很高,最喜欢的三门语言技能类课程是英语视听说(69.6%)、高级英语口语(56.7%)、综合英语(50.7%)(见图4)。

最喜欢的三门语言文化类课程是英语电影赏析(70.5%)、英美热点小说与影视文化(68.4%)、英美文学简史及作品赏析(40.8%)(见图5)。

最喜欢的三门语言应用类课程是英语口才与沟通(73.5%)、英语职场翻译(51.3%)、英语演讲与主持(49.2%)(见图6)。

最喜欢的三门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是旅游英语(75%)、国际商务英文沟通(56.1%)、实用商务英语写作(37.8%)及商务英语阅读(37.8%)(见图7)。

在所有类别课程中,最受学生喜欢的课程前五门分别是:旅游英语、英语口才与沟通、英语电影赏析、英语视听说、英美热点小说与影视文化。由此可见,学生到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阶段,更加注重实用性强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化类课程及以听说能力为主的语言技能类课程。

三、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是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课程设计是否具有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6]。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其潜能。因此,课程设置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要求外语教学中尊重学习者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策略,在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环境的创设上努力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多元化、模块化、个性化提供了依据。Dudley-Evans和St John[7]的需求分析模型强调目标情形分析和客观需求分析。随着学生主体地位在外语教学中的增强,需求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外语课程设计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叶云屛[8]将拔尖创新人才英语课程定位为通用学术英语,分四个阶段发展学生综合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和核心学术能力。梁晓波等[9]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包括英语基本功和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国际化接轨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及专业化英语。

通过对学生需求的调查问卷分析,结合上述课程理论,为培养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其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提升其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在构建适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运用需求分析,厘清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涵盖整个大学阶段,构建四年不断线的课程体系。

1.通用英语课程(第1、2学期):进一步夯实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和水平,满足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需求。

2.后续选修课程(第3、4学期):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第5、6学期):训练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促进其研究性学习水平和研究能力提升。

4.专门学术英语课程(第7、8学期):开设自动化英语、质量管理英语、机械英语、电信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学生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及直接用英语写作本专业领域学术论文的能力。

四、结语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创新拔尖人才对大学英语学习的真实需求具有多样性,学生为了未来的职业生涯或升学深造对大学英语充满了期待,特别想提高听说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应体现多元化的个性需求,满足学生的理性需求。拔尖创新人才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更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其迫切性比普通班学生更强烈。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学习热情很高,构建四年不断线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有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潘云鹤,路甬祥,韩祯祥,吕维雪,吴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21-2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201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Gardner, R. C., R. N. Lalonde & R. Moorcroft. 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Correl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Considerations [J]. Language Learning, 1985,35(2):207-227.

[5]赵庆红,蕾蕾,张梅.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9(4):14-22.

[6]夏纪梅,孔宪.外语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初探[J].外语界,1999(1):26-31.

[7]Dudley-Evans, T. & M. J. St John.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M].Cambridge: CUP,1998.

[8]葉云屏.理工专业高端学生EAP课程设计——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英语课程为例[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4):74-77.

[9]梁晓波,谭桔玲,张晓琳.论拔尖创新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翻译,2015(2):82-87.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Y201329721)”资助,系“大学英语教学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卓越计划需求分析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