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校企共青团组织间共建共享

2017-08-21葛崇勋

文教资料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新机制

葛崇勋

摘 要: 目前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日益突出。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重要的育人组织,在指导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本文从分析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入手,根据走访调研,总结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与现实问题,提出创建校企共青团联动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期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创业 校企共青团 新机制

一、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家、高校将服务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共青团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组织,在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首先,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团章规定,共青团的基本任务是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帮助青年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引导青年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事业中,锻炼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为国家培养青年建设人才。因此,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成为高校共青团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次,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服从党政大局的必然要求。党的要求和青年使命始终决定共青团的光荣任务。我党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工作,现阶段广大青年的光荣使命就是做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因此,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共青团服从党政大局的必然要求。最后,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是我国的民生之本,是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共青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就成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二、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体系完善,成为大学生愿意信赖的组织。

高校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完善,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组织结构,从校团委到各二级学院分团委再到各班级团支部,覆盖面极广,大学生认可程度较高。在调查问卷中,58.3%的学生对校团委、院团委的工作表示比较满意,15.6%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11.5%的学生表示一般,14.6%的学生对共青团工作表示不太满意和不满意。在高校内部的学生组织管理中,均采用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与运作模式,即共青团这一主体对学生会和社团这两翼所开展的各种活动与社会实践进行指导和监督。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过硬、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团干。这些团干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够为了解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与需求提供真实的资料数据,为高校学生就业创业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拥有大的社会资源,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高校共青团组织因为和社会其他各行业团组织、社会各界建立起密切联系的关系,因此拥有大的社会资源。这种社会资源可以为高校学生搜集最前沿的招聘信息,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岗位,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良好的平台。近年来部分高校团委积极主动与地方团市委建立合作,输送优秀的在校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社区进行挂职锻炼,也通过各种活动的形式鼓励大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会,都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大有裨益。

(三)多彩活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

为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共青团开展了一系列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暑期社会实践、职业模拟大赛、职业规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等。这些多彩的活动成了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载体。通过这些活动,为大学生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自发主动地走进社会,在思想上能够树立就业创业的意识,在行动上对就业创业进行及早规划。通过这些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就业形势、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功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四)就业创业的指导能力亟待增强,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对于月薪期望,12.6%的选择1500元~3000元,25.4%的选择3000元~4000元,30%的选择4000元~5000元,32%的选择5000元以上;是否愿意创业方面,20%的选择没有创业打算,27%选择正在创业,51%的选择有创业意愿但有困难,2%的选择曾经创业现在已不做;是否有创业经历方面,36%的有过创业经历,64%的没有创业经历。创业动机方面,25%的选择解决生存问题,58%的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16%的选择证明自己的能力,1%的选择其他。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渴求度很高。但是,面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共青团在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能力还亟待增强,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问卷调查中,在接受过团组织哪方面的帮助方面,6%的选择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2%的选择共青团参与组织的人才招聘会,22%的选择共青团参与组织的相关业务技能培训活动,59%的选择共青团组织的技能大赛、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14%的选择其他活动;共青团对于就业创业工作是否有影响力方面,25%的选择几乎没有,47%的选择有一点,24%的选择有较多影响,4%的选择有决定性影响.共青团的就业创业服务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启蒙教育与引导还不够,对于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也没有采取有区别的指导,指导能力亟待增强。

(五)社会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指导服务平台仍需拓宽。

高校共青团虽然拥有巨大的社会资源,但是作为联系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充分。高校共青团与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机制还不健全,共同高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合力不够。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步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互联网+”实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于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社会各行业广泛通过新媒体进行“微招聘”,“微商”模式大行其道。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经验和社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在就业创业时大学生可能盲目跟风,缺少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合理选择,最终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高校共青团还没能充分运用新媒体开展创业就业的指导工作,对于“微招聘”、“微商”的探索及对大学生的指导和服务还远远不够,利用新媒体指导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平台仍需要拓宽。

(六)资金缺乏,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具有局限性。

根据走访调研,高校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资金相当有限,一些大型的活动,培训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自筹资金或者社会各界的支持。受到资金的制约,导致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活动缺乏可行性和持久性。同时,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中的就业指导团队,往往是学校学生处工作人员或者二级学院的辅导员兼职进行,他们大多牺牲自己工作以外的时间对于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咨询、指导工作,而且是无偿服务。高校缺少对于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指导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效果也受到影响。

三、创建校企共青团联动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一)以活动为依托,开展青年交流。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加强校企共青团组织共建,提高就业创业指导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1.通过活动开展,强化企业青年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指导意识。目前,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自身与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不足,就业期望过高或者对于就业前景太过悲观,导致就业观念出现偏差。所以,高校共青团需要在学生就业之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校企共青团可以共同举办企业家、人力资源经理、创业青年典型等专业人士走进高校、大学生走进企业等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就业创业政策和专业发展前景,引导大学生与企业青年结对学习,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合理确定就业创业目标,扬长避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在校大学生中仅有26%的学生进行过系统的生涯规划,高校共青团需要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工作,如开展生涯规划设计大赛,邀请企业共青团HR等作为指导老师,以职业规划为主要培训内容,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大学生确立适宜的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

3.通过活动开展,提高高校共青团团干部综合素养,完善就业创业指导能力。高校共青团团干部的综合素养,直接关系着大学生思想引领和就业创业的指导能力。针对高校共青团无法满足大学生就创业指导需求的现状,我们通过组织开展团干部培训,TTT、EET培训,创业实训师培训,提高团干部的就业指导能力,也通过定期和企业共青团的实践交流,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责任担当意识,不断完善共青团干部就业创业指导能力。

(二)以项目为支撑,开展双边互助合作。

企业团委,除了日常团员活动组织之外,还要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创新引领青年工作是服务企业、打造优秀企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毕业后将是企业青年的主力军,这需要企业关心在校大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校企共青团以项目为支撑,开展双边互助合作。

1.建立就业信息实践平台项目。通过校企共青团共建,可以完善企业用人单位信息库,向大学生提供最及时的招聘信息、职业发展轨迹、薪金待遇、发展前景等。

2.建立就业创业咨询平台项目。通过校企共青团共建,成立专业的就业创业咨询平台,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成功率。

3.建立就业信息反馈平台项目。通过校企共青团共建,及时了解已经就业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评价、用人单位对在校大学生的工作评价,这为高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计划的完善提供了依据,能够实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终目标。

4.建立活动赞助项目。通过校企共青团共建,鼓励企业组织或者赞助校园文艺活动、专业竞技大赛等,这样既可以向高校大学生大力推广自己的企业文化,吸引优秀大学生前来企业应聘,又可以解决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活动资金匮乏的问题,最终达到校企双方共赢的目的。

(三)以专业为背景,建立实习就业基地。

1.加大校企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校企共青团联合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沟通实习大学生和实习基地双方的实际需求,努力为实习大学生争取最大的权益保障,确保双方的成功对接,更好地发挥实习基地应有的作用。

2.促进校企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实习基地”规范化运行。定期深入大学生、深入企业调研,及时了解掌握实习大学生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努力做好实习基地的信息发布和对接工作,确保实习双方的有效对接。甄选部分实习岗位,开展暑期工等活动,提高实习基地的上岗率。

3.加强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实習基地”动态化管理。借助校企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实习基地”网站,对大学生实习基地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公布实习基地及实习大学生的相关信息,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和大学生共赢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许烽.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探索——以浙江海洋学院团组织实践为例[J].现代商业,2008(29).

[2]刘燕.发挥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职能[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韩庆红.关于高校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薛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探讨[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该文章课题:团中央课题《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校企共青团组织间共建共享》编号:2016LX095。

猜你喜欢

新机制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探索农业品牌赋能新机制
建立第三方医疗纠纷解决新机制
重在建立新机制
浙江“三医联动”的药采新机制
新机制 新格局
构建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适应“新常态” 建立新机制
在建立就医新机制上下功夫
财政投入新机制保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