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与评价

2017-08-21袁君煊

文教资料 2017年16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数字标准

袁君煊

摘 要: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兴的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该专业的认知与定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目前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主体间尚缺乏共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突出问题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提出了挑战。厘清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与基本内容、构建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程序有助于指导该专业的教學与管理工作,促进该专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地方高校

各级各类高校要实现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同时也要构建相应的质量保障、监控和评价机制为其人才培养质量保驾护航。立标准,就是探索形成符合国情、校情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和监测评估体系,使高等教育质量可评价、可比较、可监测[1]。目前,我国正着力推进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制工作,促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但在我国当前教育生态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主体间缺乏一致性认识、协作性有待加强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对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提出挑战[2]。地方性高校面向区域、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对培养人才的质量必须设定一个基本的目标与规格,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更有效地服务于地方。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新兴专业,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高校都尚缺乏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共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数字媒体艺术及其专业定位

人类处理信息的历史由来已久,经历了从实物传递到符号传播的漫长历程,如今正向“数字化生存”迈进。“数字化”不仅使一切事物都可以转化为“数字”信息表述,而且使大量信息数据尽可能转化为审美性、情感性的“艺术”,一种数字媒体艺术正渗透到数字化生存的方方面面[3]。何为数字媒体艺术?目前学界对该专业定义不少,李四达、廖祥忠、许鹏等人都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李四达的观点较有代表性,他认为数字媒体艺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艺术,是科技为代表的理性思维与以艺术为代表的感性思维交融的产物,包括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本身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4]。具体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包括数字绘画、数字艺术设计、数字动画、数字影像、网络艺术、多媒体艺术、数字音频、虚拟仿真、虚拟现实等艺术形式与艺术创作过程,交互性与互联网的使用是其基本特征。

数字媒体专业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直到21世纪初,我国才开始设立该专业,2001年中国传媒大学前身的北京广播学院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并提出了“以CG技术与艺术为核心,以宽带互联网络为基础,深入数字高清应用领域,进行以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多媒体艺术为主的数字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的专业定位,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数字媒体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而教育部对该专业的正式确认并颁布则是在2004年,归属于工学门类下的“电气信息”学科,显然是将该专业定位为工科,这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定位不一样,表明当时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认识模糊,给该专业的定位开来了困难。大概是为了弥合不同办学主体对该专业认知上的差异,2009年教育部规定该专业既可以按工学门类招生,又可以按艺术学门类招生,这种两可的态度正是当时高等教育界对该专业认知模糊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专业教学上的混乱,不利于专业的快速发展。直到2012年该问题才得到解决,当年9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明确规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归属于艺术学门类下设的一级学科“设计学”,学生毕业时授予艺术学学位。至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才最终明确归属,回归到自己的本位。在国家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语境下,数字媒体艺术日益受到高校的关注,某些地方性高校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校情、地情,尝试着为该专业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及相应的保障机制。

二、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与基本内容

1.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

教学的质量标准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教学质量标准、工作质量标准和教学条件标准等。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衡量教学行为塑造成的人力这类特殊“产品”优劣的衡鉴“尺子”,针对的是教学结果[5]。数字媒体艺术是跨学科、跨专业融合的产物,涵盖了工学、文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综合了技术操作、艺术设计、文学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目的是培养信息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根据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特点和定位,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定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和适应性原则。全面性指人们对大学人才培养规格的维度和结构的总体看法,其特质在于促进人自由而富个性的全面发展;适应性指人们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和效度的根本观点,其核心在于培养支撑并引领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它们共同构成规范和衡量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统一的双重尺度[6],也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所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教育发展与规划部门必须与社会、行业企业尤其是专业艺术平台取得深入并广泛的交流和对话,也就是人才培养需要注重满足社会性需求[7]。

二是一致性与规范性原则。所谓“一致性”,是指质量标准制定的主体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要统筹兼顾政界、学界、商界、媒体公众各界不同利益体的诉求,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科学制定应是上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通过平等对话、协商的方式,各自质量标准“重叠共识、协商一致”的结果。所谓“规范性”是指编制程序与编制文本的科学规范。前者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构建应自下而上进行,符合《标准化工作导则》提出的九个阶段,即预研、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出版、复审、废止。同时,标准制定的过程要公开公平,充分尊重相关利益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评议权。后者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文本的结构安排、文体格式、语体措辞要规范得体、准确得当、精练一致,方便受众理解与操作使用[8]。

三是系统性与可操作性原则。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标准的制定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等各环节提炼质量标准要素,将各要素完整地纳入标准体系。为了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力产品,应该走进行业、企业等用人主体,广泛征求用人方的意见,了解行业、企业等用人主体对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凝练出行业能力需求要素,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要层次清晰、条目明晰、边界分明、量化合理,要避免操作使用时引发争议。

2.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

关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探索,英国做出了很好的表率。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QAA)自1997年以来,经过多年努力构建了一套较完备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这套标准涵盖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学术资格框架”、“学科基准”、“保证高等教育学术质量与标准的实施规则”与学校层面的“专业规范”。专业规范是学科基准在专业层面的体现,高校根据学科基准制定出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规范要明确学生完成某一专业学习后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9]。根据英国的成功经验,从国家层面说,就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来说,其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应该在国家层面的“资格框架”下制定,即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士学位标准,作为国家的“学科基准”。各高校根据专业规范编写指南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制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标准。

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其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样,包含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主要内容,根据这些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要素编制各环节的“一般标准”。标准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学生的能力,通过课程设置和培养途径与学生能力对应的矩阵图,使不同的培养途径、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匹配[10]。如贺州学院与凤凰教育集团共建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分解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良好的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分解为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所必需的数理基础及计算机基础能力,熟练掌握非线性编辑、摄影摄像、影视照明、影视音响、美工与后期制作的专业技术及数字媒体制作技术。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广播电视节目、影视作品的分析与批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文献检索、信息查询等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基本应用技术,能熟练使用基本办公与管理软件。将对学生知识的要求分解为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厚的知识面,深厚的文化底蕴、新颖的数字媒体艺术观念。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数字媒体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自觉维护党对数字媒体艺术事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系统掌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动态。通过课程与培养目标的相互促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指导作用[11]。人才培养方案质量标准和理论课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环节质量标准、毕业生就業质量标准等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12]。

三、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学业质量标准是对学生取得学位所应达到的水平的规定,而质量保障标准是对如何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学业标准的规定。质量保障标准是对影响质量的核心要素提出最低要求,如果能达到这些最低要求,则达到学业质量标准就能得到保证。学业质量标准是质量的“尺子”,质量保证标准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尺子”,而质量评估标准是如何用这两把“尺子”对质量保障能力及结果进行度量[13]。根据教育部2011年的《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从思想品德、基本理论、外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毕业论文(设计)、升硕率这五个观测点衡量,各观测点均占20%权重。实际上同属一级指标“教学质量”之下的“学生创新能力”及一级指标“社会声誉”下的二级指标“毕业生就业”、“社会评价”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范畴。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作为人才主要供给侧的高校做出回应,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不少地方高校调整办学思路与定位,相当一部分地方高校踏上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之路。作为应用性色彩鲜明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也应在核心技术技能方面有所侧重。同时,作为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社会与行业的声音显得尤为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因此作为人才选用方的行业有必要参与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中。综合各方面因素,可以尝试按照人才培养三要素构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主要评价指标为身心素质、基础知识与技能、核心能力、社会评价。身心素质可以分为思想、心理素养与身体素质两个观测点;基础知识与技能分为基本理论水平、基本技能等级、实际应用能力三个观测点;核心能力分为团队协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两个观测点;社会评价分为工作态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三个观测点。各个观测点赋予一定的权重,定出四个等级,构建有效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四、结语

科学合理规范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对于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检测培养目标是否科学可行。就某个具体主体与层次而言,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具有唯一性特点,就像工业产品质量标准一样,达到某些参数指标就是合格产品。但从宏观上看,人才培养在不同层面上有不同的标准,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在国家层面应该有一个国家标准,行业有个行业标准,各高校有高校内部标准。因此,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是全国范围内该专业人才质量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而地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应当是在不违背国家标准前提下的地方性行为。评价标准是多层次的,就外部评价而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第三方评价机构可以各有其评价标准,就内部主动监测而言,也可以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杜玉波.在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2-02-22.

[2][10][11]廖春华,马骁,李永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路径探析——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4(21):23,27,27.

[3]李雁翎.数字媒体艺术与教学方式变革[J].文艺争鸣,2010(20):170.

[4]李鹏杰.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状分析及教学体系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4.

[5]陈玉祥.从标准的内涵看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37.

[6]刘学忠,余宏亮.论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4(04):84.

[7]齐高峰,钟宏桃,金又琳.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研制的理论探究[J].高教论坛,2016(03):59.

[8]黄海涛.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影响因素、基本特征与制定原则[J].江苏高教,2015(04):29.

[9][13]李志义.重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3(01):5.

[12]董毅,崔执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的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61.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产教融合语境下数媒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制定与评价——基于与凤凰教育共建专业的探索与实践”(2016JGA351)。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数字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