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解读之我见

2017-08-21高君

文教资料 2017年16期
关键词:陋室铭

高君

摘 要: 在苏教版八下教科书和配套教参中,关于《陋室铭》一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話的解释和翻译是值得商榷的。

关键词: 《陋室铭》 陋室馨 德馨

刘禹锡的《陋室铭》因其文质兼美而流传至今,千载传颂,众多评论家对其褒奖有加,当下许多教材将其采录其中。文章虽然只有81个字,短小精练,但是字字珠玑,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在描述自己身居陋室的生活的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怀和志行的高洁,使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孤芳自赏、胸怀坦荡的古代文人形象跃然纸上。在苏教版八下教科书和配套教参中,窃认为关于《陋室铭》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解释和翻译是值得商榷的。课本注解:“[惟吾德馨]只是我的品德好。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在教参中,该句翻译为:“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这种解释和翻译脱离了具体的语境,我认为是后人主观臆断的,曲解了刘禹锡的本意。试想,刘禹锡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再加上古人谦逊的品格,怎么会如此露骨地自诩品德好、品德高尚呢?正因为有此疑虑,笔者数次细读文本,前后勾连,试图发现刘禹锡想通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真正想表达什么。

一、从写作背景和铭文特点看

唐朝中期,藩镇势力割据,宦官擅权,政治斗争险恶,民生举步维艰,刘禹锡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选择了与柳宗元等一起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这是官僚士大夫以打击藩镇割据和宦官势力为主要政治目的的改革。然而“永贞革新”最终失败了,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县担任一名通判。按当时关于官吏住房的相关规定,作为一县通判应住三厢三间的房子,而且房子须在县衙里。可是和州知县狗眼看人低,见刘禹锡是从朝廷被贬下放的,便故意作梗。先安排他住在城南,房子位于江边。刘禹锡一点也不计较,还信手写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张贴在大门上。和州知县很不爽,吩咐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城南搬迁到城北德胜河边,房子也由三间减少到一间半。但河边垂柳依依,环境怡人,让刘禹锡沉浸其中,并触景生情,又写了“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刘禹锡仍然自得其乐,满不在乎,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城中,而且这次只给了一间屋子,这张屋子小到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就这样短短半年,刘禹锡被迫搬了三次家,房子一次比一次少,最后仅是方寸大小的斗室。刘禹锡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表现了他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陋室铭”,即对陋室进行歌颂。

二、从句子翻译看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这个句子根本不通顺,没有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而且两个分句之间没有任何逻辑关系。即使教参补充了“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读起来似乎通顺了,其实不然。作者没有必要省略句意的主要成分,无须含蓄晦涩。所谓省略句,是指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原则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把某些成分省略的句子。而“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省去了括号中的内容则不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句子,因而这句不是省略句,这样翻译是不恰当的。

三、从文章的内在逻辑看

“馨”陈述的对象是谁?其实只要弄清了“馨”陈述的对象,就懂得这个句子的意思。在苏教版教科书和配套教参的编者看来,这个“馨”陈述的对象是“德”。其一,“德”“馨”两个词位置在一起;其二,现代汉语有“德艺双馨”之说。其实,《陋室铭》中的“馨”,陈述的对象不是“德”而是“陋室”,是“陋室馨”而不是“德馨”。“惟吾德馨”应该读成“惟吾德∕馨”,而不是“惟吾∕德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开头以山水作类比,引出陈述对象陋室。后文正是围绕这一文章主旨而展开的。所谓类比,是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的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或者,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以不高、不深衬“陋”,以“仙”“龙”衬托“德”,以“名”“灵”衬托“馨”。“不高的山”因“仙”而“名”,“不深的水”因“龙”而“灵”,以此类比,“陋室”因“吾德”而“馨”。

四、从标点符号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罄”这三句话每一句都是由两个小分句组成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句话用分号,则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三句话应当表示的一层意思,并自成一段,从而与文章后面的句子划清界限。而且使用分号,可以将这三句话的韵致与力量很好地显示出来,倘若前面两句话选择用句号,那么想要表达的效果就差得多了。

五、从词语意思和铭文具体内容看

从词语的意思看。“馨”在古文中有“散布很远的香气”意思,也有“流传久远的道德和声名”的意思,如《晋书·苻坚载记》:“垂馨千祀。”在“惟吾德馨”句中应该是活用作动词“声名远播”或“流芳后世”。“惟”在古汉语中有“由于”的意思,如《尚书·盘庚中》:“亦惟汝故。”

从铭文具体内容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分别从陋室环境的淡雅和盎然生机、陋室主人交往人物的不俗、生活情趣的高雅,以表明“陋室不陋”,声名远播。

六、结语

通过对写作背景、铭文特点、翻译、内在逻辑、标点符号、词语意思、铭文内容等多个方面的分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正确的解释和翻译应该是“这是简陋的屋子,由于我的品德而声名远播(或流芳后世)”。在尚未发现这一句的解释和翻译存在不妥的时候,笔者曾经要求学生从文章中寻找“陋室”的“陋”及“吾德”的“馨”的根据,试图通过这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乃至全文的内涵。但这样的做法似乎明显使得文章情景交融的关系割裂,原本应该是描写作者的涵养与情趣,却简单地被看成描写外在景物。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当建立在对文本的正确理解这一基础之上。因此,在苏教版八下教科书和配套教参中,对这句话错误的解释和翻译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虎.谈“陋室铭”[J].湘南学院学报,2011(01):61-63.

[2]彭文前.《陋室铭》妙在含蓄[J].文学教育(下),2010(12):90.

[3]刘荆龙,成爱华.《〈陋室铭〉疑析》质疑[J].修辞学习,2001(03):48.

[4]乔俊杰,马玉山.《陋室铭》疑析[J].修辞学习,2000(03):41-42.

[5]段塔丽.再谈《陋室铭》及其作者[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40-44.

[6]孙思旺.《陋室铭》作者问题释证[J].文史哲,2017(01):132-141+168.

[7]何伊经.喜读别样《陋室铭》[J].当代贵州,2006(07):57.

[8]周一农.沉浮《陋室铭》[J].修辞学习,1998(03):28-29.

[9]汪玉春.重提《陋室铭》[J].瞭望新闻周刊,1997(41):16.

猜你喜欢

陋室铭
书法作品
陋室铭
装饰一下
刘禹锡与《陋室铭》
一篇《陋室铭》,仿写正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