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美学视角分析《生死疲劳》英译本

2017-08-21郑春艳

文教资料 2017年16期
关键词:翻译美学生死疲劳英译本

郑春艳

摘 要: 《生死疲劳》是著名作家莫言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该作品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较多的文学奖项,之所以广受世界文学爱好者欢迎是因为其拥有优秀的英译本,英译本是其他国家文学爱好者能够了解我国文学的重要途径。从翻译美学内涵着手分析,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英译本予以深层剖析,以期为后续关于我国文学作品英译本方面及莫言文学作品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翻译美学 《生死疲劳》 英译本

在中国《丰乳肥臀》及《蛙》是人们比较熟知的莫言文学作品,很多人对于莫言的另一部作品《生死疲劳》却不甚了解。与国内状况不同的是该部作品的英译本一经出版迅速在国际文学界和世界文学爱好群体中引起了强烈关注,由此可见《生死疲劳》作品英译本的广受欢迎,当然也可以看出文学作品英译本对于我国文学作品走向世界起到的重要影响作用。其英译本之所以能够享誉世界正是因为其具备了较强的翻译美感。下面就该部作品英译本的翻译美感进行详细阐述。

一、初探翻译美学

美学思想在中国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著名孔圣人曾曰“尽善而尽美”,孟子道“美在于充实”,老子云“信言不美而美言不信”。这些古代美学思想无疑为后续文学翻译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可以说我国翻译理论从其产生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被古典美学思想所渗透,这种包含着古典美学的翻译理论成了中国相较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如我国著名学者严复提出关于翻译的“信达雅理论”,我国著名文学家钱钟书提出的“化境理论”等均深深受古典美学的思想熏陶。到了二十世纪之后随着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深入交流,我国的古典美学开始和西方美学逐渐有了沟通,正因如此西方美学这股新泉开始流入中国美学的大地上。翻译理论开始不断更新,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关于翻译的“意境美理论”,学者刘宓庆提出的“客体美理论”。随着现今我国与世界文学之间距离的不断拉近,翻译美学逐渐向“音”、“词”、“形”方面靠拢,这也代表着建立在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开始从理论走向实践。

二、探析翻译美学视角下《生死疲劳》的英译本

现今对于文学作品英译本的优质评断除了与原文描述是否符合之外,还需要从英译本所具备的翻译美感方面进行评断。翻译美感成了现今英译本“原汁原味”展现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对于莫言名作“《生死疲劳》”的英译本探讨主要是建立在“音韵美”、“用词美”和“形式美”三方面美学评析基础上展开的。

(一)英译本的“音韵美”

通常来讲文学作品的美不仅体现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方面,也不仅体现在应用文字的优美,还体现在语音方面所具备的美感。也就是说文学作品必须阅读起来朗朗上口,让读者阅读一遍就能从较为重叠的句子结构中记住这部文学作品。这种音韵上的美感更能够增加文学作品的意境美。名作《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中就具备了这种“音韵美”[1]。

如英译本中这样一段翻译“50 peoples pure, 60s people crazy, 70s rather timid, 80s people will say”,原文为“五十年代人很纯洁,六十年代人很狂热,七十年代人很胆怯,八十年代人会察言观色”。该段内容使用了叠句结构,是对原文的直接翻译,其中均利用“peoples”作为名词与形容词之间的连接词,该连接词的应用使译文和整个并列句原文内容较为接近,译文内容同样做到了简洁明了,同时句式结构整齐,不仅使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较为容易被记住。

再比如英译本中这样一段翻译:“I heard someone shouting in the yard: ‘grab grab ah, ah, put the food away alone households! Kill kill ah, ah, the lame ass killed households alone!”原文为“听到有人在院子里大喊:“抢啊,抢啊,把单干户的粮食抢走!杀啊,杀啊,把单干户的瘸驴杀死!”该段内容中“grab grab ah, ah,”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直接翻译,译文简单明了同时整个句子中多使用了[i]韵及[ai]韵使读者读起来较为顺口[2]。

(二)英译本的“用词美”

文学作品从本质上来讲是由一个个词语构成的,词语的良好应用不仅能够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促使读者感知文章的精妙之处。在名作“《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中就具备了这种“用词美”。

如英译本中这样一段翻译:“The grave house, top wall grass, low and narrow, disrepair, ventilation and rain, at any time may collapse, once the collapse, also became the buried her tomb.”在该翻译中使用了“ventilation and rain”及“top wall grass”描述小说中坟茔透风漏雨和低矮狭窄的情境,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深刻感知到小说中相较于迎春和秋香而言,“我”的三个女人中这个女人的悲惨命运。可以说通过恰当的用词能够展现文学作品的美感,这种用词美将文学作品情感有效地传达出来。

再比如英译本中这样一段翻译:“Im Simon downtown, in the world thirty years, love of labor, thrifty, mend bridges and repair roads, be happy in doing good.”在該翻译中用“thrifty”和“love of labor”准确翻译出主人公西门闹的勤俭持家和热爱劳动的形象。此外,通过句子中乐善好施和修桥补路的描述将读者带入到主人公西门闹的心理活动中,对小说中的上下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3]。

(三)英译本的“形式美”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除了需要强调音韵美和用词美這两方面之外,还要强调形式美,所谓形式美主要是指通过直接翻译、意译翻译和省译等形式将文学作品灵活描述出来。在名作“《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中就具备了这种“形式美”[4]。下面就该英译本具备的几种形式美进行具体阐述:

1.直译形式。对该部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翻译:“I received a room in the spring of 1946.”原文为“我在民国三十五年收了房”。将原文中的民国三十五年直接翻译为1946年更容易让国外文学爱好者明白,因为对于西方国家来讲一般民众对于中国历史并非人人熟知。这种直接翻译的形式能够促进文学作品更好地融入西方国家中。再比如这样的翻译:“Let a thirty year old woman every night room and her chanting Buddha, knocking at my mother knocked on the wooden fish, bang, bang, bang, bang, bang, bang...”原文为“让她这样一个三十岁的女人整夜守着空房成日诵经念佛,敲着我母亲敲过的木鱼,梆、梆、梆、梆、梆……”从中不难看出原文句子无任何修辞结构,因而将其直接翻译比较合适,通过直译也能够将原句内容进行有效传达。

2.意译形式。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中国文学作品的实际翻译过程中就需要切实考虑到文化差异,将一些文学作品中比较复杂的句子进行简单化,即意译翻译。如这样的一段翻译“ Law emphasizes justice”,原文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原文句子放在中国文化中,大众读者理解起来较为便捷,但是放在西方国家,广大读者无法理解“天网”的真正含义,直接依据原句实际意思进行翻译,反而能够促进西方文学爱好者有效理解我国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与直接翻译区别在于直接翻译是将原句中的个别词语更换或者是原封不动有效翻译,而意译翻译则是依据原文句子意识将其换一个意思相近的句子进行表述。

3.省译形式。所谓省译形式的翻译是将文学作品中具有重复性的冗杂性的相关内容信息进行省略,直接抓取核心关键词进行翻译的一种形式。例如这样的翻译“People like you will never accomplish anything”,原文为“你的脸皮真厚自吹自擂肯定成不了大气”,对于原句而言将其中“脸皮真厚”省去,直接翻译原句中“难成大器”即可。由于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别,因此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语句都需要全部翻译出来,像这种省译翻译则是抓取重点词汇着重翻译,反而更能够让西方读者了解句子的重点所在。

综上分析可知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的有效支撑,而且需要文学的良好发展,加深我国与世界文学之间的交流就需要文学作品的英译本来实现。在对文学作品给予有效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翻译过程中的用词、韵律和形式方面的美感展现,因为只有建立在上述三方面美感基础上的文学作品才能真正其他国家文学爱好者感知中国文学的广博精深,才能真正将中国文学推向世界文学的怀抱中。

参考文献:

[1]王喆.斯坦纳阐释论视角下《生死疲劳》英译本译者主体性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01:51-54.

[2]赵丹.莫言《生死疲劳》英译本的翻译叙事分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36:23-24.

[3]罗黛娜.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下论译者的翻译活动——以英译本《生死疲劳》为例[J].语文学刊,2014,21:84-86.

[4]单春艳.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章节名的翻译——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J].科技视界,2013,24:181+208.

猜你喜欢

翻译美学生死疲劳英译本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操控理论在文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