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推动

2017-08-21陈跃

魅力中国 2017年2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新形势高校

陈跃

摘要:目前,在中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其作用主要是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的载体通常是课堂或学术讲座。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规划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时间跨度一般在大学四年。一些大学注重大学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以老年人就业指导为重点。但笔者认为,目前对职业指导的认识并不全面,职业指导简单地归因于就业指导。在具体的职业指导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注意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以提高高校职业指导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职业指导

一、高校职业指导的含义

职业指导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最早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西方,职业指导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运用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生理学、人类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揭示了职业现象,解释了人类职业行为,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成果。目前职业指导的共识有以下几点:一是选择论或称之为,“人职匹配论”,即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找到与职业心理特征相一致,为了达到科学、人和工作。二是高校就业指导的就业服务,如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提供就业帮助服务活动的思想,其根本任务是向好工作推荐或引进人才。在高校中,这些服务主要集中在近毕业阶段,基本上相当于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就业指导等。三是过程发展理论,也被称为教育发展成就论。认为职业教育指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通过课程实践慢慢通过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的理解,现在终于合理,与公司发展他们的职业,从而成就自己。

二、现行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和问题

(一)提供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性

大学生职业指导模式是以提供就业信息为平台的。据职业信息获取渠道的有关统计,42.5%的大学生通过宣传媒介获取市场职业信息,排在第二位的是通过亲戚朋友获得职业信息,通过学校途径获取职业信息列在第三位。结果表明,当前高校的职业指导模式的信息平台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职业指导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若没有充分的就业信息指导,社会媒体关于某些行业的不当宣传和过分炒作,容易诱导大学生盲目追求一些所谓的热门职位,使社会需求与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个人特点不能很好的匹配。

(二)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滞后

从理论上讲,要有效地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指导教师应具备多领域知识,主要涵括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但从实际来看,指导教师主要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没有专职人员,而且人员配备也严重不足。许多高校将职业指导看成是行政管理活动,就业指导中心更多彰显的是行政管理职能。但实际上,职业指导应该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辅导活动,并非单纯的行政管理;更多是指导服务,并非简单的数据统计和信息发布。此外,许多职业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客观与系统地了解,甚至自身都没有求职的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学生职业教育工作。

三、新形势背景下推动和发展高校职业指导的对策

(一)明确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加强职能建设

职业指导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合理的结構,永久性的职业指导机构的适当规模,和该机构的职能应该是全面的,包括一般的就业指导中心,职业指导课程,职业指导咨询室和职业发展中心等。高校或机构是非常重要的任务,职业指导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如西部地区,大学生村官招聘政策、创业补贴等。二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开展市场调研和预测,有针对性地开展专场招聘会,加强供需双方的深层次交流与合作。三是加强高校职业指导,对高校学生档案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准确定位自身特点和社会需要,根据选择的职业指导的个体特征,量身定制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为明显。

(二)搭建一体化的就业创业平台

目前高校根据来校举办宣讲会、招聘会的企业来判断需求,是“守株待兔”的做法。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建设,组建全国范围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并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实际需求的社会实践以及社会实习(见习)。依此做好录用备案、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地区间高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例如非典期间,一些高校主动到“长三角经济圈”城市“推销”大学生,既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难”问题,同时也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高校就业率也上去了,有效緩解就业紧张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极低,不足3%;在大学生创业的群体中,98%的大学生在创业失败后,不得不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上找工作。这就要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学会寻找投资,并利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也需要知进退。此外,社会和高校也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成立相关的创业基金和企业赞助以及智力资助等,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三)提高职业指导师资建设

高校专业水平的人员职业指导普遍偏低,教师队伍素质和专业能力亟待提高。解决办法:一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引进市场培训机构,开展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培训。二是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人员案例讨论,定期组织理论研究和交流工作,典型案例要汇编学习宣传。三是对企业进行职业指导的研究,首先要获得就业岗位的要求和能力要求等信息,要了解自己,引导学生自然自信。总之,职业是指导师,这个团队必须有系统的、专业的职业指导教育,以提高职业素质。

四、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指导是一项贯穿于高等教育全过程的长期的系统工作,但就国内而言,高校职业指导目前还是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距离科学完备的模式还有较大差距。高等院校的职业指导没有固定模板和标准,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开展工作,必能探索出一条高效的、科学的、规范化的职业指导之路。

参考文献:

[1]吴光皎.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推动[J].湖北社会科学,2009(01).

[2]阳征保,肖淑葵.对高校职业指导内涵的认识[J].招生与就业,2006(10).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新形势高校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