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之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2017-08-20孙莉莉董亚蕾
孙莉莉 董亚蕾
【摘要】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知道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我们要把培养信息技术的基础操作技能作为主要任务,而动手去实践去操作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本方法。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前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老师布置的任务,课上进行展示,学生之间补充和质疑,在学生中实现知识的碰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实现知识的共享,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准职业人”培养课堂 信息技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144-02
一、“准职业人”培養课堂模式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由教师通过讲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的教学结构,形成了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如此循环往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倦怠的情况,并且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不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并且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实现集智的效果。”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教学模式将班级中学生由独立的学习个体转变为“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学习。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模式更加注重学习评价,学习评价打破了单一的教师评价,学习评价分成了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全班同学畅所欲言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评价别人作品的时候,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作品。各组同学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不但共同学会了大纲要求的知识,并且在学习中不断发现新知识,同时也很好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教学模式对比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仅仅是“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如此循环往复,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倦怠性,下半堂课的效果明显不如上半堂课,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开始学生还有积极性,最后有时就会“不知所为”,仅仅是“为做而做,为上课而上课”。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仅是被动接受,没有发挥学生能动性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不是最好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而是启发学生通过探索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尤其要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传统教育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往往造成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提前下发导学案,布置学习任务,恰当地设计教学任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学生们集智备学,首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学生。探究学习其本质就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中归纳出结论,并用来解决新问题。它强调的是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但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还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及时点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善于学习且乐于学习。其次,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现知识的共享。”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受者,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准职业人”培养课堂中,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并选出小组长,分配好组长和组员的任务。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小组同学进行分工协作,组长组织小组进行意见交流后,然后再动手操作,这样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学习的难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总之,“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不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按照老师教的步骤依次完成任务,而是启发学生通过小组之间合作探究探索掌握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马秀麟,赵国庆, 邬彤, 2013,《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远程教育杂志。
[2]张德洪,2011,《高校信息技术教育探究》,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3]韩英,2008,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究》,江苏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