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7-08-20孔祥娟
孔祥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不仅具有积累知识、开发智力的作用,同时还能塑造他们的人格,帮助他们确立良好的三观。因此,教师要从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进行积累。同时,还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提供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提高认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095-01
一、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态,虽然算不上智力因素,但是兴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是学生学习的强大源动力。明决了这一点,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就要着重考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努力为小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轻松的阅读氛围。小学生年龄小,生性好动,这是优点,也是缺点。老师要利用小学生这个特点,利用其优势的一面,在阅读中引入故事、游戏等,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增强阅读教学的直观和趣味性。另外,运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也是一种良好的激发阅读兴趣的教学方式。如在学习一些风景描述类的课文时,多媒体课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非常有利于展示一些祖国的大好河山之景象。其图片、动画结合音乐的方式能够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形式比起传统课堂枯燥的讲解要有趣的多,对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在种心理的影响下他们更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有了主动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的效果必将事半功倍。通过大量的阅读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习惯的培养阶段,如果在这时候能够建立起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抓好的课堂阅读。在要抓好课堂阅读,抓好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养成阅读的基础。预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对于如何进行预习可能没有自己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预习,预习的重点是什么。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的重点就是了解生词生字,对下节课要讲的课文有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在阅读中的遇到的问题要标出来,课后问题要先进行思考,并结合问题思考文章中心思想。这是课前预习,如果能做好,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做到这些后,教师还要在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精读课,明确教学重点,抓住主次,明确阅读的重点。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能力,并以此带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小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在阅读中的的自信心。
三、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的学习不能通过突击进行突破,在学习的过程要有耐心,通过厚积才能在某一个时候进行爆发。因此,老师要给学生树立积累的意识。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没有大量的有效阅读,就没有良好的语感,没有良好的语感,阅读感觉和效率将大打折扣。丰富的积累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积累,首要的就是加大阅读范围,拓宽视野,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进行大量阅读。其次,在阅读的过程要注意积累词语及其用法,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必要的时候还要背诵一个经典的段落,甚至通往背诵。以此在加强语感。对于一些较长的经典篇章,背下来可能不太容易,这时反复诵读也一个较好的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并进行思考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感。长此以往,语感自然会建立起来,同时知识面也将得到极大地拓宽,为将来进一步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在交流中提高认知
在学生们进行了充分阅读并有了主动的思考后,教师还要多组织学生们的交流。交流的過程是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和思想碰撞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与同学们进行充分的交流。作为教师要为学生们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们的交流中去表达、发言,去倾听去总结。通过交流拓宽自己的认识,延伸思维深度与广度。通过交流还能使学生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和长处,而当观点不一致时,还能通过讨论辩论来激发他们的思辨思维。反过来,通过交流还能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在阅读的思维方式。通过交流还能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教学观念,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们相信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才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有效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黄静.华夏教师.2015(12)
[2]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对策[J].于井凤.中国校外教育.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