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林郁闭前森林抚育技术初探

2017-08-20王春艳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5期
关键词:幼林松土间苗

王春艳

一、幼林抚育的重要性

幼林包括人工幼林以及天然幼林两种,乔木树冠在对地面进行遮蔽时不能达到20%以上的树林就是指幼林。在扎根生长到郁闭期间所采取的人工技术措施就是指幼林抚育。在林木生长的整个阶段我们必须实现对郁闭时期的呵护,这对森林形成的速度以及林产品的稳定生产有直接影响。林木与外界关系之间的矛盾會在这一过程中更加突出。通过对林木生长条件的改善促使林木实现迅速生长就是幼林抚育的主要目的与任务。这不仅对保存率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时可实现对郁闭时间的有效缩短,在这一期间森林环境可实现较快的形成,森林的多种效益与作用也可实现最大限度的发挥。幼林是幼龄林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幼林完成郁闭之后就可以是真正的进入幼龄林。

二、幼林抚育

1.幼林抚育内容

幼林抚育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方面是环境土壤的管理与保护,另一方面是对幼林的管理与保护。第一种主要包括松土、除草、灌溉以及施肥等作业,这对林木生长条件的改善有重要作用。第二方面主要包括间苗、补植以及防火等,林木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最终促使森林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幼林抚育技术

(1)土壤管理和保护

除草与松土。生命力强、根系盘结以及生长迅速是杂草的显著特征,林木在真正郁闭之前,林地的地面以及地下空间都会被杂草快速的占领,地面上的侧方以及上方庇荫都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会在地下与林木争抢营养物质,主要是水分以及肥料等。部分半灌木型的杂草还会分泌有毒物质,对林木的正常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为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创造便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及时对幼林进行除草以及松土工作,这对幼林生长来说是前提与基础。

灌溉与排涝。造林对土地没有较高的要求,地形复杂以及气候土壤条件相对较差是造林地的显著特征,技术条件、环境条件以及经济条件都会对其造成一定的限制,灌溉以及排涝等措施还没有实现在我国森林抚育中的应用。近些年来我国森林开始实行分类经营,集约化是造林生产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灌溉以及施肥面积也在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造林成活率的提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浇足定根水,在造林验收后进行灌溉可实现对幼苗以及幼树造林保存率的有效提高。在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必须实现对灌溉方法的利用,这可实现对林木空气湿度以及养分状况的改善,最终实现促使林木正常生长的目标。

灌溉的用水量及深度,随树种的生态学习性不同而不同,一般幼林的灌溉深度以50cm左右,1hm2用水量大约500m3,以保持土壤最大含水量在60%以上为宜。灌溉间隔期视气候、土壤墒情、树木年龄而定,降水量多、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大、树木年大时,灌溉次数可以少一些,间隔时间长一些,反之应多一些,间隔时间短一些。

施肥。施肥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叶面积、改善幼林营养状况、提高林木生物量积累、缩短成林年限、促进林木速生丰产最直接的措施之一。施肥的种类随土壤肥力、酸碱性、树种和培育目标的不同而不同。林木施肥应以缓释、长效肥为主;对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用材林,应以氮肥为主,辅以微量元素肥料;对于土壤酸度较大的造林地,应适当增加碱性肥料施入量;春季或雨季来临前施肥,宜以氮素肥料为主,辅以磷、钾、绷、锌、铜等微量元素肥料,而在秋季或年生长周期结束前,应少施氮肥,适当增加微量元素肥料施用量,以有利于林木木质化。对于经济林来说,林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施用肥料的种类、数量,有较大的不同,并且随树种的不同而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采用配方施肥,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林木的成长过程中,施肥时期以三个时期为主,即造林前后、全面郁闭后和近熟林时期。造林前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直接造林时可结合肥料拌种、结合拌菌根土(或醮泥浆)进行施肥,结合松土、除草采用开沟施用追肥,也可以全面撒施。全面郁闭后和近熟林时期,林木施肥主要采用人工撒施或飞机施肥。栽植造林、松土、除草、灌溉、排水可以结合进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间作。林下问作,既能以短养长,又能促进林木迅速生长,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时,鼓励退耕农户间种绿肥及其他矮杆作物,以充分利用地力,增加退耕农户收入。林下问种应以林为主,选择适宜的间作或套作品种,保证幼树有足够的地上地下营养空间和生长空间,做到以间促林。

间作品种在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上与造林林木要存在互补关系,如果是深根性造林树种,要选择浅根性的间套作品种;土壤肥力差的造林地最好选择具有固氮作用的品种,或种植绿肥同时定期埋青以增加土壤养分;间套种作物与造林树种没有共生病虫害,不存在病虫害的转主寄主关系。总之,间套种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造林地的地上地下空间和自然力,使单位面积获得最大的产出,收获更多的生态和经济产品。在土壤管理和保护中,要注意不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不能造成林地生产力衰退。

(2)幼林管理和保护

间苗和补植。在个别造林地,由于采用丛状植苗或播种造林,随着幼林生长,同一个栽植点中由于个体多,地面和地下空间不足,引起幼树生长不良,必须间苗。间苗的时间,随幼林生长、造林地立地条件而确定,速生树、立地条件好的造林地,如杨树、直杆桉等,间苗时间宜早,一般是在造林当年或次年;对于一般造林树种,则可推迟到造林检查验收合格后的第2年或第3年。间苗的次数,本着留优除劣的原则,可一次进行。补植可以在造林后每一年的苗木萌动前或秋季落叶后进行。

除蘖、摘芽和修枝。对于刺槐、泡桐、杨树等萌蘖能力强的树种新造林,或采用截干造林,极易发生萌条而影响主干生长,因此有必要及时除蘖,使每株选择保留一个健壮的主干,以能够培育出通直干形的良材。摘芽是在侧芽尚未形成时及时把芽抹掉,以培育出人们需要的干形或冠形。

(作者单位:157100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

猜你喜欢

幼林松土间苗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动力学分析
间苗与掐花
快乐佳县人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有限元分析*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摆动式间苗机器人锄刀优化设计与试验
松土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术
华山松中幼林抚育和未抚育对生长量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赤红壤甘蔗产量、糖分及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