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习者主动发言

2017-08-18郝夜静

科教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语言习得日语教学

郝夜静

摘要 伴随着日语学习者的多样化,日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变得越来越重要。语言教师对语言学习者的学习支援,并不仅仅是提供促进语言习得的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对课堂环境进行整备,以引导学习者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习得。本文从促进语言习得的众多因素當中,选取“学习者主动发言”这一因素,来具体分析日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起到引导作用。

关键词 语言习得 日语教学 积极主动发言 消极主动发言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53

1主动发言概述

1.1主动发言所产生的影响

在理想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的主动发言是有效促进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所谓主动发言,是指“在没有被直接要求或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学习者主动回答、提问以及发言”。以下将从这个概念出发,进行讨论。

1.2主动发言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随着学习目的的多样化,要想全面把握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从而在授课过程中逐一实现,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学习者对日语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授课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不同动机的学习者进行分类,整体提高班级全体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对学习者的最大支援,同时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课堂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发言的,首先是让学生有“想说”、“想知道”的欲望与诉求,然后进行相应的、满足该诉求的课堂活动,就可以使学习者更加活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主动发言可以满足学习者“想说”的欲望,而由主动发言所带来的别人的回答或意见,又可以满足学习者“想知道”的诉求。这种满足感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欲望,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果。因此,能够提高和满足学习者学习欲望的课堂活动,应当以引导学习者主动发言为目标来设计和实施。

1_3主动发言对可理解输入和可理解输出的影响

语言习得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是语言的可理解输入。自从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提出以来,语言输入,尤其是“可理解语言输入”作为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得到重视。但是,Krashen只是强调了“对学习者增加可理解语言输入,对于促进语言习得有间接作用”(Krashen2003)。与之相对的,Swain提出的语言输出假设中,强调“可理解语言输出”的重要性,即不仅是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对语言习得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swain2006)。

学习者的主动发言,可以引发有意义的交流,从而产生可理解语言输入和可理解语言输出。学习者在不能理解别人给予的语言输入时,就会主动发言,同别人进行交流和交涉。也就是说通过自己的主动发言,使对方修正发言,从而将不可理解输入转变为可理解输入。此外,当学习者发现自己的发言不能被对方理解的时候,会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修正,从而在交流过程中,将自己的主动发言转变为可理解语言输出。因此,学习者的主动发言,可以引发更加有意义的交流,增加可理解语言输入和可理解语言输出。

1.4学习者主动发言的重要性

学习者的主动发言,以自由思维为基础,最大限度地使用语言本身发挥创造性。畠(1989)指出,“真正的沟通交流,应当由学习者个体自己决定说话的内容和形式。(E86)”语言教育的原则是“教师不去决定学习者说话的内容和形式。而是在学习者发言时,承认学习者的主体性。(E86)”“语言教育必须最大限度地保证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E87)”“语言的使用是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利用所学语言自由创造出新的发言从而表达观点,才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E87)”可以说学习者的主动发言,正是以自由思维为基础,对语言进行的创造。

1.5主动发言的分类

通过分析主动发言所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得知,主动发言对于语言习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主动发言的分类和内容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因此,有必要就“主动发言”的概念,进行探讨。

学习者的发言总体可分为“主动发言”和“被动发言”。所谓“主动发言”是指,在没有被教师或其他学习者直接要求或者强制要求发言的时候,主动进行回答、提问等活动。这和被别人直接强制所进行的“被动发言”有根本区别。

进一步来说,主动发言,是学习者为了克服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发言。主动发言的最大好处是,这是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也就是说,学习者面对自己不能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时,以提问或请求的方式进行主动发言,来获取答案。我们将这种学习者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的主动发言称为“积极主动发言”,除此以外的发言称为“消极主动发言”。关于“消极主动发言”,例如,在别的学习者在回答问题时“施以援手”;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提问时,主动回答问题。即并非被直接、个别地要求发言,虽然在主观上想避免发言也可以避免,但依然进行了自主思考和发言。虽然“消极主动发言”具备了和“被动发言”一样的“被要求发言”这样的因素,但由于是在“非不得不”的状况下进行的自主发言,因此在这点上算作“主动发言”。

积极主动:学习者为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主动进行提问或者请求。

消极主动:积极主动以外的主动发言。即学习者在主观可以避免发言的情况下,主动进行思考和发言。

能够满足求知欲的,是积极主动的发言。积极主动发言和消极主动发言的共同点是,对语言的习得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只有积极主动发言,才能够直接解决学习者的问题,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在“积极主动发言”方面。

2调查

2.1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是在特定的、易于产生积极主动发言的环境下,明确引导积极主动发言的关键点。从而探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引导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发言,进而进行学习支援。

2.2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日语专业初中级(N3)水平的学习者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会话课进行录像。录像时长总共约15小时。授课教师具有5年以上授课经验。

2.3调查结果与分析

2.3.1积极主动发言产生的背景

通过观察授课录像,对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产生积极主动发言这一问题,进行了以下九种状况的统计。

(1)刚开始上课之后

(2)教师进行学习项目进行相关说明时

(3)教师对学习项目进行相关说明之后(进入下一个活动时)

(4)教师对行接下来的活动进行安排说明、素材展示时

(5)教师对接下来的活动进行安排说明、素材展示之后(进入下一个活动时)

(6)进行口头会话练习时

(7)口头会话练习后(进入下一个活动时)

(8)教师回答了学习者的提问之后

(9)两人小组会话练习之后

关于学习、活动安排、生活等三方面的“积极主动发言”,分别在哪种状况下产生,统计情况如表1所示。

3教师对于促进学习者积极主动发言的学习支援

关于生活和活动安排的积极主动发言,在教师正在进行活动说明时,是很少发生的。而在口头练习、以及使用素材和实例介绍接下来的活动介绍时,学习者更容易进行提问或请求。因此,要增加这类的积极主动发言,需要教师多采用内容丰富的素材和实例,引出更多的话题,来为学习者提供支援。

同样,关于学习方面的积极主动发言,很少发生在教师正在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多发生在口头练习以及教师提问的时候。而学习者的提问和请求,也是引发其他学习者积极主动发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采取奖励提问的手段,来促进学习者的积极主动发言。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日语教学
论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日语主语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日语借词对汉语及日语教学的影响分析
浅析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日语教学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高职高专英语的语境化教学研究
地方高校开设语言实践课的必要性及优势
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思考
基于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词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