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

2017-08-18吕逸

科教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机械基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

吕逸

摘要 在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由传统的技能为本逐渐转变为高技能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方向。“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最基础的课程,学生对“机械基础”的掌握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机械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但是由于“机械基础”的理论内容相对抽象并远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传统,导致学生对课程没有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低下。本文主要从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索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课堂的积极对策。

关键词 新课改 中等职业教育 课程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6.043

“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带传动、齿轮传动、平面连杆机构、轴等等。通过学习“机械基础”,学生对机械的基本相关知识有大致了解,基本掌握机械零件、部件等方面知识。机械是理工科学生进行更深入学习的基础知识,对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影响。但是“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学生没有任何基础,导致学生觉得课程难度较大。教师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课程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1中职教育“机械基础”教学课堂的现状与问题

1.1教学方面

教学模式单一。随着新的机械知识内容的不断增加,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要求中职教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动下,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电子白板、投影仪等设备进行教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相关机械内容;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减轻教学负担,一节课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并没有教师对课程的主观讲解,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教学内容陈旧。现实的机械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但是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本上很难看到新的知识,学生学习的知识是相对落后的,时代感不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效果低下。

教学考核欠佳。现阶段的学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大多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评定的,一张试卷对机械专业学生的考核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容易出现卷面考试成绩比较理想,但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现象。

理论联系实践较少。大多数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但是学校的实习和工厂的实习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实习中很难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1.2师资方面

教学方式落后。机械类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师范类毕业的教师,与接受过系统培训的教师相比,其教学水平有限,教学方式落后。

社会重视不够。社会中普遍认为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能力更差,当然,师资力量建设方面也不被充分重视,对教师的要求不是很高。

政府投资较少。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尤为重视,政府就会将更多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普通高校中,对于中职教育则较为轻视。

专业教师缺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工资待遇都不是很好,并且教师的地位相对较低,很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在中职学校授课,学校很难招聘到优秀的教师,所以师资力量较弱。

1.3学生方面

学生缺乏学习能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对理论性的专业知识没有太多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课,很少有人动手做笔记,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成绩差。

学生思想观念落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认为学习是无所谓的事情,只要将实践能力提升就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完全不积极,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还有学生认为自己根本听不懂,索性放弃理论学习。

缺乏质疑精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普遍缺乏质疑精神,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会思考教师说的是否正确。

学习方法不正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习方法不正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成绩很难提升。

2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基础”教学课堂的思考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成为教学的首要工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所学知识与学生中学所学的知识缺乏衔接,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在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后,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特别是“机械基础”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机械知识有消极、厌恶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首要工作。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从教学入手,教师要从“机械基础”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来考虑,教师在教学中,将机械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机械理论知识的真实性,让学生发现课程的乐趣。教师要将学生学好“机械基础”的作用向学生讲明,让学生认识到学好“机械基础”的重要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回答问题,鼓励学会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教学方法灵活,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教师在授课要统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消除学生的疲劳感。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利用情景导入,图片导入,相关故事导入等等。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善于抓住最核心的内容进行提问,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讲解机械方面的基本定义时,也要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问是教师针对学生听课效果的考查,让学生能很好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难点,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教师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提问,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要进行及时的巩固和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教师再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进行重点讲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2.3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实例进行教学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概念性与基础性,其具体内容也相对单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进一步加强实例教学方式的应用。比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需要结合这门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来将教材进行适当延伸,并将课本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融入实例中来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够营造出活跃的教学气氛,并有效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列举实例,并通过创设情景来开展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理论知识教学中带领学生们去车间一线,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充分结合起来,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比较单调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生们也只能够借助于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还会直接导致学生丧失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这样就可以将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点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而借助于视频资料,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程度。

2.5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进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时,还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们的主体位置,并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采用正向激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还能够为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借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可以使得学生自觉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3结语

本文就中职院校“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希望能够提升我国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并且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机械基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情境化教学在机械基础中的应用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浅议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基于FLASH的《机械基础》课件设计与制作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