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设计研究
2017-08-18李娟
李娟
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但就提问是否有效还有待商榷,导致提问无效的不利因素愈来愈多,这是小学语文课堂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提问无法发挥作用会影响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提高文本解读能力。准确把握问题核心
语文教师良好的理解能力决定了整堂课的质量,教师教授知识的第一步就是全方位地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既要对课文重点进行深刻思索,也要对本文所在单元的学习指引进行分析,在解读课文内容的同时,明确教学重难点,以及授课时每一章节的重难点,根据重难点提出问题,问题要围绕知识和能力训练展开,将“双基”落到实处。在教学方面要就简避繁,主次分明,有的放矢,整体策划要做好,一步一步指引学生思考。
二、深入教材。选择恰当提问方式
语文教师要在理解透彻课文的基础上才可以提出有效地问题,确切,幽默,有特色、有逻辑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对问题信息理解更明确,吸引学生的眼球。不仅如此,小学语文问题的设计还需要考虑语文这门课自身的特色,既要顾及学生,也要顾及课文内容。依照不一样的体裁、不一样的课文内容、不一样的表达,设计相对应的问题与提问方式,不可滥用提问方式,这样没办法发挥提问本身的作用。
三、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的逻辑思维强,能够把课本内容化繁为简,总结课文的重点,根据重点来讲授课文,课堂提问围绕重点展开,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小壁虎借尾巴》,在读完课题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围绕着“借”字展开发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小壁虎怎么借尾巴的?小壁虎向谁的借的尾巴?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这么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他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故事,经过这一步,学生就能很轻松理解全文线索,为何要借尾巴?借谁的尾巴?如何借到尾巴?最后借到了没有?通过以上问题,学生能够马上理清全文脉络,有助于他们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
四、问题难度适宜,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他认为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呈现两类发展情况,一类为小孩子一般的发展情况,自主学习所能到達的水准,另一类为通过别人的启发与帮助下发展能够达到的水准。而这二者发展水准之间的差距就为“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对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个大致的了解,不能设计学生无法回答出来的问题,这样容易打压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设计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出的问题,这样一些水平好的学生会不愿回答,这样的问题也不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要把握好,要设计学生必须通过思考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视为出发点。如低年级学生难以回答情感价值相关的问题,高年级学生则觉得关于字形字音的问题太过简单。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整个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提问不仅是教师的事情,是学生和学生共同进行的互动,教师应当通过提问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构建自身的思维体系,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应当通过引导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努力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不断的提问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能够指引学生探索语文世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好的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也有助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强化自己的专业素质,掌握提问的宗旨与规则,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才可以将提问的作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