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构建研究
2017-08-18杨里
杨里
摘要: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以追求效应最大化为目的的用来管理企业资产的方法,该方法日益受到现代企业的重视。本文分析了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并从资产生命周期的角度,提出了建立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生命周期
传统的资产管理看重资产的耗费、资产的成本,很少关注资产的效率、资产的收入。这种传统的资产管理方法是不完善的,较容易致使企业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一系列浪费资源的现象,不能发挥出资源的最大效用。有鉴于此,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便应运而生。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将企业资产管理目标与企业管理目标统一、协调起来,综合考虑资产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对资产的规划、购建、运营、维修以及退出等阶段均实施管理,以期实现资产在各个阶段的效用最大化,降低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综合成本,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目前我国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资产的购建没有很好地规划,与预算管理脱节
资产的规划与购建是企业生命周期管理的“入口”,而当前有的企业在购置资产时片面追求资产的技术先进性,忽视了资产的高成本问题;或是资产购建完成后,因企业配套条件不足导致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最终资产沦为了企业的摆设。还有的企业片面追求降低资产的购建成本,因而致使资产的技术性能大打折扣;或是在资产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维修,大幅度增加了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支出,最终影响了企业资产效益的发挥。
(二)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权责不明确
在较长时期内,我国企业因为历史问题和管理制度缺陷,企业里面各部门管理较混乱,部门职能交错分布,导致资产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无法科学、协调地进行资产管理。例如:企业资产的采购部门、资产的使用部门、以及企业财务部门等,由于各个职能部门的权责模糊,使得企业很难高效地进行资产管理的工作。另外,因为传统的资产分条管理导致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分割程度较大,与资产管理相关的信息难以进行交流,最终有碍于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具备统一性、高效性的整体,阻碍企业长远健康地发展。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方面无法深入进行对现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员工因权责模糊而很难树立资产管理的观念意识,最终导致企业资产管理不当、利用效益低以及企业运营不善。
(三)资产的记录、核算与实际不符
资产的记录、核算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资产的购建、运维以及退出环节。在企业对购建的资产进行技术方面的改造、扩建以及报废处理时,对这一系列业务的详尽处理记录须等流传至企业财务部门时才能予以落实、反映。然而,由于企业资产较多,资产的管理链较广、加之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分割较大,因此致使企业资产的记录、核算不及时,只能较为滞后地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例如:有些企业的资产已经进行报废处理了,而财务部门却没有相关的登记;还有些企业资产已经购入了,财务部门仍没有入账。这一系列情况的发生会导致企业虚增资产或是企业出现账外资产,无法对该资产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因此,这种较粗放的资产管理方法没有把实物与价值统一起来,使得企业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不一致、不协调,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账、卡、物”不能依据企业真实状况的发生进行同时变动,最终对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产生了较恶劣的影响。
(四)现代信息技术落后,资产管理的监督不足
因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分割较大,各部门之间相对较独立,缺少必需的沟通,导致企业资产管理的信息丢失、重复或是信息模糊。另外,各部门之间对同一资产管理的理解有出入,这同样造成了无法及时地传递资产管理信息。目前,多数企业忽视了设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导致不能高效地运用资产管理信息。正是由于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与不准确性,最终导致企业很难进行资产管理的监督工作,同样地,也加大了对之后资产管理工作绩效考核的难度。或者,由于企业没有必需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企业内通常会出现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致使一些资产在没有到达预定的生命周期时就提前退出了生产过程,导致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益过低,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构建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一)资产的购建没有很好地规划,与预算管理脱节
企业在资产购建的规划阶段,既要充分考虑资产购建的必要性,也要综合考虑购建资产技术的先进性以及购建成本等因素。如果企业在引入资产时片面追求资产在技术方面的先进性,忽视了资产的高成本问题;或是资产购建完成后,因企业配套条件不足而导致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抑或是企业片面追求降低资产的购建成本,而致使资产的技术性能大打折扣等,最终都会影响企业资产效益的发挥。因此,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资产购建决策的评价机制,在企业要购建资产时,综合考虑资产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以價值分析为基础,充分考虑资产的功能与成本的关系,注重分析资产的经济效益;并且资产的种类、规模应与企业经济业务的发展相匹配,力图形成合理的资产结构;另外,对于重大的资产购建规划,可以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可行性评估,以作为资产购建决策的依据。最后,应注意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资产购建嵌入到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以期为编制预算提供准确、详细的资产信息。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利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在企业内部强力宣传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让企业各层级的员工理解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员工的资产管理观念和意识。同时,企业领导也要注重本身的修养,强化对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认知,对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善。其次,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还应明确参与资产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例如:可以通过分层制度来对资产进行管理,即由一致的部门进行统一领导,分层传递任务,各部门间应及时沟通,有效地处理与资产记录核算等的相关问题。在分层时,应注意各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不能随意对其进行划分。另外,要尽量改善与资产规划、运营与维修、调配以及报废处理等的相关制度,让资产各个生命周期环节的管理程序规范起来,连续并且高效地管理企业的资产。最后,建立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让员工的业绩与资产管理的效果挂钩,更好地推进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
(三)完善资产记录方式,保证账实相符
由于企业管理资产的方式落伍,如:记录资产的方式不合理,造成企业内部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无法协调一致,因此企业急需改善现有的记录资产的方式。首先,针对企业现存的资产,依据行业与企业相关的要求,分门别类地登记现有的资产。比如,企业可以完善其资产卡片,在上面增加资产的所在位置、资产外形的图片等项目,补充资产的具体信息。接着,可以生成资产的二维码信息,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各个资产的具体属性来建立二维码,将其打印出来再贴到与之相对的资产上,实现“物—卡—二维码”一一对应,这样一来,各部门可以较方便、有效地处理资产信息。另外,涉及到资产有关信息的维护工作,应设立专门的人员来。最后,建立资产管理的沟通反馈机制,使各部门实施工作更为协调、有效率,达到资产的动态管理效果,从而发挥出企业资产的最大化效用。
(四)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进行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毛华扬也曾指出,现代企业除了加强资产管理体制的建设、执行和检查外,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完善资产管理,建立垂直的包含预算、审批、购建、运维以及处置的信息化平台,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可以将资产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综合起来,便于管理。在现实工作中,对于具备相对完善的信息平台的企业来说,应尽可能地通过这一信息平台,设置专职人员按照企业对资产进行管理的现实情况对该系统实行恰当的改善,使信息系统与企业各职能部门一一对应起来。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因此该系统一般适用于资产密集企业。这类企业资产种类多、数量大,且经济业务较广泛,资产管理需要准确的数据。而对一些小企业来说,可以采取人工记录的方式,既经济又有效。
参考文献:
[1]李艳玲.资产生命周期管理构建探究[J].当代经济,2014,08:20-21.
[2]谈云松.如何构建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J].管理纵横,2013,08:135-136.
[3]涂娟.生命周期视角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6,01:67-69.
(作者单位:海军大同军代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