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独立院校日语专业办学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2017-08-18吴凯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日语专业独立院校现状

吴凯

内容摘要:独立院校自上世纪末诞生至今,其办学规模、办学条件逐年发展壮大,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少独立院校正在探索一条逐步摆脱母体大学的“僵硬束缚”,富有本校特色的办学之路。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试图还原现阶段南京地区独立院校中的日语专业办学现状,分析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拙见对策。

关键词:独立院校 日语专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独立院校中的日语专业

独立院校自上世纪末诞生至今,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总体上呈现出办学水平稳步提升良好态势,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同时,中国大学的日语专业办学在近十年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本科专业点的增加、教师队伍的充实、新教学大纲和新教学法的完善等。2002年,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约150所,到2005年增加到256所,到2012年年底,增加到506所。比起北上广三大都市,日本企业云集的苏鲁两省开设的日语专业数量猛增。与之相随,独立院校中日语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纷纷开设日语班,培养日语专业学生。

尽管日语专业的办学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因中日关系时而低迷,加之每年毕业生人数庞大,学生日语水平层次不齐……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太乐观。特别是对办学定位正逐步走向以应用技术类型的独立院校来说,如何闯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成为广大独立院校认真解决的课题。

二、南京地区独立院校日语专业办学现状与问题

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区,其高等教育资源在中国同等级城市中名列前列,据统计985院校共2所,211院校8所,还有学科特色上存在一定影响的高校若干。199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与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先后建立,开创了江苏省综合性大学开设附属独立二级院校的先河。至今为止,南京地区共有9所独立院校、1所民办院校;其中开设日语专业的独立院校有5所,分别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民办院校1所,为三江学院。

笔者通过分发问卷、教师访谈以及各校官网内容,综合整理出相关信息。

1、日语专业首届招生年份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200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02年,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05年(播音主持日语方向),2013年(日语语言文学),三江学院1996年(专科),2002年(本科)。

从院系成立历史来看,最早成立招生的本科独立院校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最早招生的专科独立院校是三江学院(专科),后来于2002年升级为本科层面招生办学;最有特点的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2005年起结合学校特色,开设播音主持(日语方向),从2013年起调整为完全意义上的日语专业;另外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的附属独立院校也于2008年和2009年开设了日语专业。这些学校的日语专业几乎都建立于2010年前,很大程度得益于中日两国关系迎来崭新发展新局面的政治因素。

2、日语专业自有教师情况

教师人数: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8人(其中男性3人,女性5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7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5人),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4人(其中男性2人,女性2人),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4人(全部为女性),三江学院14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10人)。

教师职称与学历: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日语专业,硕士8人,其中,讲师8人。外教1人。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在读博士1人,硕士7人,其中讲师4人,助教3人。无专职外教。研究方向中,日语语言(教育)1人,日本文学文化6人。

南京工業大学浦江学院:在读博士2人,硕士4人,助教4人。有2名专职外教。研究方向中,日语语言(教育)2人,翻译1人,文化1人。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硕士4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2人。无专职外教。研究方向中,日语语言(教育)4人。

三江学院:博士1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2人,学士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9人,助教2人。有2名专职外教。研究方向中,日语语言1人,其余多为日本文学、日本文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多年一直采用聘请母体大学教师任教的方式。

从调查数据以及采访可知:南京地区独立院校日语专业教师从规模上来看,除了老牌民办学校三江学院以外,都维持在10人以内,其中女性教师占据一半以上;从学历上看,独立学院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硕士,有少量教龄长久的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历;从职称上看,讲师和助教人数最多,部分学校有教龄时间较长的副教授,其中三江学院还有教授职称的教师。独立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师总体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讲师占到主体地位,从事研究的领域多为日语语言和日本文学;从外教的角度来看,有的学校没有自有日本人教师,有的学校有2名日本人外教。因此,各校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弥补博士学位,在专业的宽度上可做拓展,不仅可以教授语言、文学、文化等传统专业主干课程,更能讲授日本社会、日本经济、企业文化等跨学科的课程。

3、日语专业课程设置

各独立院校日语专业开设课程上有共同之处,低年级开设的课程有:基础日语、日语听说、日语阅读、日本文化、日本概况等课程。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在一年级还开设了日语语音课。高年级开设的课程大致有:高级日语、日语写作基础、日语翻译、高级试听说、日本文学选读等,有的学校开设了日语语言学、日语词汇学、日语口译、经贸日语等课程。这些课程基本覆盖了对专业学生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培养范围,除了语言之外,还循序渐进地加入了文化、文学、社会等认知课程。

对于基础日语课,所有学校都选用了上外的《新编日语》(1-4册)这套教材,其他的教材一般根据授课教师的个人情况进行删选,也有引用日本原本教材的案例。在教师的分配上,一般1名教师固定长期教授1-3门专业的课的情况较为多见,除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其他几所学校都存在雇用外聘教师的情况。另外,中国教师多担任基础日语、日语阅读、高级日语、日本概况、日本文化、日语翻译、日本文学等偏重于理论性的课程,而日本教师一般教授日语听说、日语写作等更依赖于母语者的课程。在课程特色上,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日语专业在三年级、四年级开设论文研讨课,让学生提前一年接触论文的写作方法并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为四年级的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该校分别开设了日语口译、日语笔译两门课,将笔译与口译区分开授课,而其他学校只开设了一门日语翻译课。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在二年级开始了基础日语写作,三年级开设的高级日语写作课,分别讲授普通日语作文和论文的写法。

还有一点是笔者在问卷调查时特别关注的,所有学校日语专业的第二外国语课程都混同于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在学生一二年级时同非外语专业一道授课。笔者认为,对于小语种专业的第二外语,如有条件的学校可多开设几门外语让学生根据兴趣进行选择,而并非只有一门英语。

在学科建设中,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高年级阶段除了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听说、日语阅读等基础技能课程以外,一般情况下学生较感兴趣的是口译、同声传译、商务日语等与未来就业紧密联系的课程,此外日本概况、日本社会与文化也备受学生青睐。笔者也注意到:古典日语、日本文学、日语词汇学等课程最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这一现象无疑暴露出一个问题:高校日语专业教师人力资源有限,随着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出现,如何在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口味、顺应时代潮流基础上,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广大日语教师的当务之急。

4、日语专业教学、科研情况

调查中的每所院校对于教师教学任务、科研要求不一:在年度教学任务上,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要求助教400课时,讲师440课时;南京工業大学浦江学院要求年度不低于320课时;在教学督导方面,每所学校都会不定期派出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推门听课的制度;日语教研室都会有统一的教案或备课;也会不定期邀请名校大师在本校从事学术讲座。在科研方面,大多数学校没有强硬要求,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等科研工作往往与教师的职称评定联系在一起,因此,从事科研活动全靠教师的内在动力。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要求教师每年至少发表1篇省级学术论文。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教师工作的两大重心,日语教学如何能有效地将两者结合,做到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理论创新,又能用最新理论指导语言教学等值得每位日语教师思考与探索。此外,笔者认为从事一线教学的大学外语老师应在教学法上多动脑筋,避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现如今,世界范围内的外语教学倡导将“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衡量与评判一个学习者外语好坏的最新标准。如何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可以成为外语教师新的出发点;再者,若要将日语教学研究提高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需要教师不断补充新的理论知识,可以借鉴二语习得理论和英语教学理论等。

5、学生培养情况

调查中的几所高校日语专业每年都招生,人数从25人到50人不等,分为1-2个班教学,学制4年,毕业论文顺利答辩后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新生入学后第一个学期结束均有转专业考试制度,各校转出人数与转入人数基本持平。有关国际交流方面,被调查的每所大学均与日本的高等学校或日语语言学校有着合作关系,学生在大三或大四的时候赴日留学一年到二年的时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与日本北陆大学有留学生派遣合作项目;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学生可在三年级、四年级时自费前往日本法政大学留学;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与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开展“2+2双学士”合作办学,学生在国内学习两年日语基础后,赴日继续学习两年。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与日本九州外国语学校有派遣留学生项目。

可见,各校具有招生秉承小语种小班制、尊重学生兴趣爱好提供转专业考试、不同程度地与日方高校交流合作、满足不同家庭孩子留学需求等教育培养特点。

三、独立院校日语专业办学改革对策

1、独立院校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日语专业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财政支持上予以倾斜,如:可增加日本籍教师的工资待遇,确保其安心教学;扩大与日本高校的合作,为本校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出国读研深造铺路;增购日本原版图书、资料,引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网络链接等。

2、日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学历与专业水平,特别是对于跨学科、综合性领域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开展互听课程制度,相互学习促进;积极利用个人人脉关系,为提高日语专业的办学水平贡献力量,如:联络日本实习基地、邀请企业到学校开展技能讲座、多举办日语相关文艺活动、邀请名家名师讲座等。

3、结合学校情况,改革办学模式。如:从单一的日语专业变成“日英双语”“日韩英三语”专业,让学生在四年大学时间里多掌握一国语言,从而大大增加就业的筹码;大一大二阶段教授日语语言、日本文化等基础知识,到大二下学期可根据学生兴趣适度分班,施行导师牵手制度,如“考研日语组”“企业商务日语组”“出国留学组”等,为大四毕业后学生的考学与就职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

4、确定技术运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对学生日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比重。除了在校内,举办诸如演讲比赛、辩论赛、配音比赛等活动之外,学校与日语专业教师应该积极联络校外实训基地,如当地日本企业去进行半个学期到一个学期的实习,由日语良好又懂得一线技术的企业老师傅教授相关课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修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4)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3]杨兴林.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6(6)

[4]伏泉.论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育的特点和智能[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4(1)

[5]金锦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1(21)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2016年度教改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基于‘日语+X人才培养模式的独立学院日语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日语教研室)

猜你喜欢

日语专业独立院校现状
独立院校图书馆服务咨询体系的构建
高职日语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日语学科发展建设研究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慕课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的思考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