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与管理
2017-08-18劳秀玲
劳秀玲
摘要:财政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与改善,极大地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与管理,已经得到了行业内部人士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核算监督,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主要针对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与管理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以供相关人士的借鉴。
关键词:财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与管理;研究
一、财务集中核算方式的内涵概述
(一)概念
财务集中核算方式是行政事业单位新型的财务管理机制,主要用于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防范财务风险等方面,已经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向。
(二)必要性分析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会计工作中的管理与监督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之外的资源随意安排。而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自身欠缺着高度的监督管理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从而增强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二、财务集中核算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
(一)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会计核算中心从属于财政部门,财务集中核算制将行政事业单位领导权与会计监督权很好地分离开来[1],以便于会计人员会计监督权利的行使。与此同时,财政部门需要定期考核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会计人员会自觉遵守相应的会计事项;对于不合法的支出,也会如实反映情况,进而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实行财务集中支付,其目的是通过集中核算集中管理预算单位财务收支,具体来说主要是为了增强财政资金的调度能力,加强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和监督力度,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财务监督与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履行监督职能主动性不够,重核算、轻管理
实施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以后,单位普遍取消了会计和出纳岗位,财务核算中心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都必须在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现行實际情况是,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是进行会计核算,并没有太多地时间来进行财务监督工作,造成了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大部份的中心并没有在财务监督与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会计监督工作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和盲点
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中心人员与各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相背离,并不了解单位整体的实际情况,中心人员“一兼数职”的现象普遍存在,无法了解单位业务的每一处细节,为会计监督职能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性。单位人员在使用资金后,中心只能在单位报账过程中进行监督。因此,事后监督特征比较明显。
(三)财务管理与财务核算中心的核算工作相脱节,信息不对称
1.在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核算职能通过一定的分离,转移到了财务核算中心。但是财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并不需要负责核算单位内部工作,对核算单位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也欠缺着高度的掌握与了解,很难保证经济事项进行中的清晰度与透明度,导致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出现了脱节现象,不平衡趋势非常明显。而且实时实地监督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地体现,从而无法发挥出财务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
2.财务集中核算模式的实施,财产物资的核算工作主要由财务核算中心来负责,而财产物资中的涉及到固定资产的保管和使用仍然由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负责掌管。如果发生资产实物登记不准确和违背资产真实情况时[2],财务核算中心很难有效地监管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管理。
(四)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力度
目前,一些中心缺少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与约束,在财务集中模式下,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大都以年度预算指标为基础,再向国库支付中心提出相关的支付申请。单位财政支出有时会出现于随意化、主观化,中心很难有效地了解预算的执行情况。
四、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与管理的对策阐述
(一)转变财务核算中心职能定位,加强支出监督
在会计基本职能中,会计监督职能相比较为关键,会计监督职能如果得以充分地落实,可以有效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财政核算中心要尽快实现由核算型职能向管理型职能的顺利过渡[3]。
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中,首先要加强管理对各单位预算支出,特别对于预算编制、资金拨付以及资金使用等方面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领域地监督与管理;其次,要加大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监管力度,中心要不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件档案,并且善于归纳出会计监督中所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制定出科学完善的经费支出标准供财政部门参考。此外,还可以通过预算指标,进一步强化各单位预算执行中的事前控制。
(二)建立远程报账、查账系统
要想更好地适应会计核算电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就必须要建立远程报账系统的查账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繁重的工作量。会计人员可以利用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投身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和预算管理工作中。整个系统流程可以实现自动化目标,进一步强化资源的实时性与共享性,大大提升了核算工作的效率与速度。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监督管理效率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财务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进一步贯彻落实于核算单位的内部监督工作,就必须要不断强化财务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渠道之一。行政事业单位要加以升级和改造财务系统,借助于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将预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以及项目系统等模块加以优化配置和整合,并且要加强与国库外围网和银行之间的关联[4],促进事前、事中、事后的信息化财务监督体系的形成,从而确保财务核算中心实施财务核算和监督工作的高质量。
同时,要在财务系统中渗透一定的内部监督控制点,使人与系统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型的监督模式,以便于内部监督更好地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服务,实现便捷高效、科学完善的监管目标。
(四)加强培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对象,要积极主动地深入到会计知识的学习实践中去,掌握好涉及到财经政策制度和财务管理知识,强化财务管理观念,时刻做到依法用财。
同时,单位要将业务水平高、专业素养强以及工作能力强的人才选拔到报账会计岗位工作中,财务核算中心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单位报账员及财务核算中心本部的工作人员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与时俱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不断顺应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财务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强而有力的财务监督和管理。
(五)实施绩效考核 提高服务质量
强化财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服务意識,中心工作人员应提高对自身的管理约束能力,多听取单位意见,不断提高沟通方法和技巧,树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良好单位形象。
对财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实施考核制度及激励分配机制,以“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优绩优酬、责益相符”为分配原则,增强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中心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财务核算及财务监督工作全面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财务集中模式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势在必行,可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财务集中模式下,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任重而道远,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处理好财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和利用财政资金,加大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同时,要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稳定提升,从而实现各单位发展建设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1]郭美守.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5(20):7.
[2]邓昊.探究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如何深化[J].中国市场,2015(36):132-133.
[3]邵丽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212+215.
[4]殷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问题及措施研究[J].会计师,2014(03):16-17.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直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结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