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几何语言入门教学探索
2017-08-18戚黎明
□戚黎明
(慈溪实验中学,浙江慈溪 315300)
初中数学几何语言入门教学探索
□戚黎明
(慈溪实验中学,浙江慈溪 315300)
初中数学平面几何教学不是对小学阶段内容的简单复习,而是同类知识的螺旋上升,其要求与小学明显不同.在初中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几何语言的培养,尽管学生正确使用几何语言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在一开始就应该对学生提出要求,这对今后学习几何证明非常重要.
几何语言;图形;性质;证明;变换
初一平面几何入门教学难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实际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规定,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几何教学,只要求进行直线、角、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这部分内容是初中平面几何中最简单的基础知识.然而,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正是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构成了初一几何教与学的难点.初一几何的这种教与学的矛盾是怎样形成的?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对几何语言的陌生造成的.其实任何一门新学科都入门于它的基本语言教学,教师要想把学生领进几何的大门,就必须先过语言关.既然是语言就应该遵循“先会说,后会写”的一般规律.本文就如何“说”几何语言,以及它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案例加以说明,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学习基本图形的性质需要“说”
浙教版(以下同)七年级上第六章《图形的初步知识》是初中平面几何的入门章节,几何语言此时就如同一门外语,学生连最基本的词汇和习惯用法都不清楚,又怎么能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更不用说正确书写解题过程了.刚开始,笔者比较注重讲解,以为只要自己讲得够详细,思路够清晰,学生就一定能理解接受.事实证明学生的确能听懂,但就是不能独立解题.既然其他语言都是从说学起的,那么学习几何语言也可以尝试先“说”后写.首先,笔者采用“问题”导学的策略[1],根据题目设置合理的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摸清解题思路;然后让学生代表口述解题过程,并通过集体复述的方式加以巩固;最后请学生代表板演上述解题过程.事实证明这个方法的确有效.
【课例1】中点性质的应用.
图1
如图1,线段AB=8cm,C是线段AB上一点,AC=3.2cm,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师:线段的中点具有什么性质?
生:平分这条线段.
师:由M是线段AB的中点,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AM与BM长度相等,并且等于AB的一半,即4cm.
师:由N是线段AC的中点,我们又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生:AN与CN长度相等,并且等于AC的一半,即1.6cm.
师:我们所求的线段MN的长度与以上哪些线段的长度有关?
生:与线段AM和AN有关,线段MN的长度是线段AM与AN的长度之差.
师:根据上述分析,有哪位同学能叙述解答过程?
生甲: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AM等于AB的一半,从而等于4cm.因为N是AC的中点,所以AN等于AC的一半,从而等于1.6cm.MN等于AM减去AN,因此线段MN的长度为2.4cm.
师:这位同学的叙述是否正确?
生:正确.
师:那么请同学们复述上述解答过程.
生:……
(如果复述的语言杂乱,则说明多数学生并没有理清解题思路,教师可以再加以引导,给学生充分的口头练习机会,直到复述整齐划一)
师:好的,最后请一位同学板演此解题过程.
(板演是为了展现学生的书写过程,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正确地书写解答过程.从会说到会写有一个层次上的提高,教师应该注重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学生正确书写各种几何符号,同时强调先因后果的书写顺序)
【小结】此课例的讲解,采用了师生问答的形式.既然已知条件中有“中点”出现,那么就从中点的性质入手.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说”出了解题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集体复述避免了后进生掌握知识相对困难的尴尬,提供给了他们更多模仿练习的机会,让他们敢于开口,愿意开口,不失去学习几何的信心,这样就能够避免出现几何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两极分化现象.板演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书写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为学生今后独立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基础的证明过程需要“说”
七年级下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中将要学到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等几何术语开始出现,简单的三个字就包含了判断三角形全等所需要的条件.学生很容易记住这些术语,但是要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明确使用的条件就相对困难了.同时,“对应”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对图形有更高层次的认识,不仅要判断哪两个三角形全等,而且要清楚地知道哪些边(角)是对应的边(角).学习之初,学生常常把图中的线段当成是三角形的边,把图形中出现的角当成是三角形的角,给寻找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造成了障碍.同时,把“边边角”误认为是“边角边”,将“角边角”和“角角边”混为一谈也很常见.另外,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也较为严格,处处要体现对应,步步要说明理由,因此先“说”后写的教学思路在这里将进一步发挥作用.
【课例2】“边边边”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说明对应角相等.
如图2,点A,D,B,E在同一直线上,且AC=DF,BC=EF,AD= BE.请说明∠C=∠F的理由.
图2
师:如何说明两个角相等?
生:先说明他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就能说明.
师:∠C、∠F分别属于哪两个三角形?
生:∠C属于△ABC,∠F属于△DEF.
师:利用题目中的条件能否直接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生甲:能,有三条边对应相等,利用“SSS”就可以证明全等.
(一开始很多学生都误认为“AC=DF,BC= EF,AD=BE”是三组对应边相等,从而直接用“SSS”证明全等)
生乙:我认为不能直接证明,因为AD与BE并不是三角形的边.
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先弄清“S”的意思,它代表三角形的对应边,还是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
生:是对应边,因为这个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称为“边边边”.
师:非常好,这说明乙同学观察非常仔细,AD与BE并不是三角形的边,而只是三角形中的对应线段,因此不能直接使用.但是,能不能利用它们的相等关系推知这两个三角形的一组对应边相等呢?
生:能,由于A,D,B,E在同一直线上,所以AD+DB=BE+DB,即AB=DE.
师:现在似乎万事俱备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叙述本题的证明过程,叙述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利用间接条件证得边或角对应相等要先加以说明;(2)注意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规范格式;(3)保证步步有理.
生丙:因为AD=BE(已知),所以AD+DB= BE+DB,即AB=DE.在△ABC与△DEF中AC= DF(已知),BC=EF(已知),AB=DE(已证),所以△ABC全等于△DEF(SSS),所以∠C=∠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师:很好,请大家复述上述证明过程,同时请一位同学板演.
……
【点评】本例题的讲解依然延续了师生问答的形式,学生在说证明思路的过程中暴露了对“边边边”理解的错误,引起了同学间的争议,教师抓住机会让学生区分了对应边和对应线段,从而让学生对“边边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边边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虽说最简单,但本节所规范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格式、“步步有理”的说理方式以及对“边”“角”“对应”等的理解都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三、学习图形的变换方式需要“说”
初中阶段主要学习了图形变换的四种方式,其中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实际上都属于位置变换,即在变换的过程中只有图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对应角、对应线段自然也不会发生改变.这些共性很容易掌握,那么特性呢?大部分学生都能从直观上对它们加以区分,但是要完全掌握各种变换的定义、性质、作图及对一次特定变换做出准确的描述就很困难了.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大量的口头练习,让学生抓住各种变换中所涉及的关键词句,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各种变换方式[2].
【课例3】怎样将图3中的甲图案变换成乙图案?
图3
师:在甲图变换成乙图的过程中涉及了哪些变换方式?
生:平移和旋转.
师:咱们不妨先旋转再平移.旋转变换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师:本题中这三个关键词具体是什么?
生:旋转中心是点A,旋转方向是逆时针,旋转角度是40°.
师:那么请一位同学来描述这次旋转变换.
生甲:甲图绕着点A,朝着逆时针的方向,旋转40°.
师:下面我们来描述平移,平移的关键词又是什么?
生:方向和距离.
师:本题中这两个关键词具体又是什么?
生:射线AB的方向,线段AB的长度.
师:应该如何描述?
生:甲图朝着射线AB的方向,移动线段AB的长度.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用“先……,再……”的语句描述整个变换过程.
生乙:乙图是甲图先绕着点A,朝着逆时针的方向,旋转40°,再朝着射线AB的方向,移动线段AB的长度得到的.
师:请同学们复述.
……
【点评】本题看似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从甲图到乙图需经过旋转和平移这两种变换,但想要具体、准确地描述变换过程就很困难了.教师通过精简定义,先让学生掌握这两种变换方式中的关键词,然后再根据题目将其具体化,从而准确地把握住了变换的特征,使得描述思路清晰,语言准确具体.
总而言之,平面几何有许多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推理论证思想的语言工具,如:平行、相交、垂直、互余、互补、全等于、相似于、平移、轴对称、旋转等;特殊的符号:≌、∽、⊥、∥、∠、∵、∴、Rt、△等;还有“边边边”“边角边”“斜边、直角边”等术语.每一个习题的解答都要用它们来描述,从而成为一篇具有独特语言的文章.文章固然靠写,但是语言却是以说为主的,只有能独立地说出来,才能独立地写出来.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认为:人一般可以记住阅读内容的5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3].足以见得“说”在几何入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几何语言要让学生多动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口头练习机会,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体会到几何语言的独特性,感受到几何语言的严谨美,树立起学好平面几何的信心.
[1]陈爱苾.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2.
[2]关文信,等.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5.
[3]张绪培,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17.